尚华伟

[提要] 本文以郑州目前的产业现状与国家中心城市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工业、服务业与高端产业存在的明显差距,而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也存在高能耗、老产业、低转化与无核心等现实问题,需要通过立足产业转型、突出区域中心功能、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提升政府服务功能,促进中心城市产业的引领和溢出效应,提升城市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关键词: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0月12日

2016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6年河南省十次党代会上正式提出把郑州市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2017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郑州市要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和服务全国发展的大局中做出更大贡献。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郑州多年的目标。产业要素是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职能中的重要支撑,探寻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发展路径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中之重。

一、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从郑州目前的产业现状看,与国家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

(一)服务业总量小、占比低。2015年,郑州服务业增加值为3,539亿元,5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北京和上海的服务业增加值已突破万亿元,是郑州的3.5倍和3.1倍。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看,2015年郑州是48.4%,在5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只是高于重庆41.5%。

(二)工业规模小、集聚低。2015年,郑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6,100.92亿元,5个国家中心城市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最高的是上海,是郑州的3.1倍;其他4个中心城市,北京、天津、广州和重庆分别是郑州的1.7倍、2.5倍、1.7倍和1.5倍。从支柱产业集聚水平看,郑州集聚度最高的为装备制造产业,产值为899亿元。而天津过2,000亿元的产业有5个,上海有4个,广州有3个,北京有3个,重庆有3个。

(三)高端产业小、创新低。2015年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312.3亿元,增长10.2%,其中高技术业完成增加值仅514.5亿元,相比其他国家中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例严重偏低。郑州市研发能力较弱,科研机构偏少,创新人才严重缺乏,科研投入也明显不足。据统计,2015年郑州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06亿元,而科学技术仅支出17.8亿元,仅占总支出的1.6%。据统计局统计,2015年郑州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60%以上,第三产业不足40%,高端产业所占比例则更少。相比其他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市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也远远不够,2016年河南省仅有9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而郑州仅有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登封电厂集团有限公司3家公司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

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一)高能耗问题。2015年,郑州万元GDP能耗达到0.70吨标准煤/万元,与5个国家中心城市相比,高于北京的0.345,广州的0.278,上海的0.215,天津的0.130吨标准煤,只比重庆低0.081吨标准煤。

(二)低转化问题。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内汇集了大量创新资源。集聚区内集中了河南省唯一的“211工程”重点高校郑州大学、全国唯一一所粮食工程类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4所大学、8个部属研究院所,8个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17个院士工作站,283个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机构。集聚区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多家,占河南省全省的1/4以上。全区拥有各类科技人才近4万人,研究与发展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4.5%,居于河南省前列。遗憾的是这些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过低。比如,深圳把科技研发的主战场前移到企业生产一线,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生产一线,建立了“4个90%”,即“90%的投入来自企业、90%的科技人员来自企业、90%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的专利来自企业的研发和转化模式”就值得郑州学习和借鉴。只有通过高转化才能实现郑州制造向郑州创造提升,进而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无核心问题。目前,郑州经济总量虽然进入全国城市前二十名,在很多生产领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行业集聚度不高,从而没有在全国形成一个市场核心。近年来,郑州提出过“国际商都”、“国际航空港”等打造核心行业的战略口号,但在全国城市产业同构的大背景下,还难以形成真正的全国核心。

三、郑州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路径选择

(一)做好产业升级转型。加快产业升级,着重从产业“增”、“延”、“扩”工程入手。“增”,主要针对产能过剩、效益减少、转型困难的传统产业。适当减少产量,增强产品质量,提高商品价格等方式增加企业利润。“延”,延长农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链。无论是中部崛起规划,还是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都定位为国家重要粮食基地,郑州应努力打造成国家级农业示范区、高新农业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示范区。“精”,主要针对高科技产业,它包括高科技工业与高科技服务业。力争用3~5年时间尽快形成3~5个新的千亿级支柱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金融、商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和研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技术等高技术服务业,形成郑州园区经济、科技经济、人才经济、服务经济的综合现代产业体系。

(二)突出城市中心功能,强化产业区域辐射能力。首先,郑州要以打造制造业强省为中心,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传统产业,发展壮大食品制造、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最终形成布局合理、辐射力强的产业集群。从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以及投资重点项目三方面,提升制造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其次,郑州市需要在打造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新经济,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我国“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信息通信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等,郑州市应该依据“十三五”规划,促进产业创新,突破专业核心技术,打造“互联网+”新经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力打造大数据国家中心城市,按照国际一流的标准,将郑州市建设成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城市。

(三)立足科技创新驱动,培育产业持续增长力。创新决定城市未来,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首先要成为全国“创新高地”。一是科技产业化创新。一方面要建立“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引领的产业,这部分产业以高新技术为主;另一方面要建立以“技术为基础的科学”引领的产业,这部分产业以传统优势产业与支柱产业为主。二是产业模式创新。郑州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商贸、金融、会展、物流、时尚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在做大规模的基础上,实现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而这种模式的创新正是对现代制造业的改造与升级。三是产业链创新。郑州应加强与周边区域的产业整合,避免出现与周边省市在产业发展上的同质性。

(四)提升政府服务功能。一是建立新型的审批模式。放宽市场准入,实现审批“零时限”、“无缝式”,营造万众创新、全民创业的营商氛围;二是建立新型的流程模式,推进产业项目尽早开工,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三是建立新型的服务模式。“普惠制”的财政鼓励政策与“优惠制”的税收奖励措施并行。对一些重点产业环节、重点产业项目、重点产业园区实行差额征税,或对产业所需的紧缺高端科技人才采取个人所得税减免、股权激励、分期纳税等方式,吸引产业与人才落户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型政府服务模式。

(五)打造特色品牌,增强城市影响力。一方面大力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老字号企业。传统老字号企业通常都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都极具地方特色且根基深厚。大力扶持这些具有本地特色的老字号企业,不仅能夯实一个城市的发展基础,同时也能在此基础上提升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政策的支持和文化的影响,可以充分发挥这些特色企业辐射力;另一方面打造城市的企业品牌。城市企业的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在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加大对企业品牌建设的支持,从而打造自己的龙头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1]田美玲,方世明.国家中心城市研究综述[J].国际城市规划,2015.2.

[2]杨妹琴.广州增强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力研究[J].城市观察,2014.12.

[3]李林,赵文丹.国家中心城市的选择与功能定位[J].学术交流,2012.4.

[4]李江帆.国家中心城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J].城市观察,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