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凌啸+许月明

[提要] 本文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和参与式治理理论构建贫困户-政府-合作社三重螺旋产业扶贫模式,将三螺旋创新理论引入扶贫对策研究。以西藏朗县为例,通过构建贫困户-政府-合作社三重螺旋产业扶贫模式,明确各主体产业扶贫职责,针对当前产业扶贫政府主导、其他主体参与度不足问题,推进各扶贫主体合力推进产业扶贫局面形成。

关键词:参与式治理;产业扶贫;三螺旋理论;朗县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月2日

一、引言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攻坚的关键。产业扶贫自提出以来,就凭借其独有的优势,受到政策界和学术界的关注。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极大地推进了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的落实。然而,现有产业扶贫工作中政府主导明显,其他主体参与度不足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了产业扶贫工作深入推进。因此,构建贫困户-政府-合作社三重螺旋产业扶贫新模式,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开展。

二、现有产业扶贫模式

(一)现有产业扶贫主要模式。产业扶贫是指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主导产业为导向,企业为龙头,合作组织为支撑,政府政策为保障的“造血型”扶贫方式。现有产业扶贫模式主要为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优势产业带动型及专业市场带动型等。

(二)现有产业扶贫模式缺陷。通过开展产业扶贫,变当地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然而,政府主导型明显,贫困群众被动参与、合作社及合作组织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扶贫产业雷同现象普遍等问题同样突出。扶贫群众参与度不高、扶贫产业效益难以达到预期等制约了产业扶贫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作用的发挥。

三、构建产业扶贫新模式

现有产业扶贫模式最突出问题是政府主导明显,公民参与度不高。问题深层次原因是现有模式各产业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针对该原因构建政府-合作社-贫困户参与式扶贫三螺旋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贫困户是产业扶贫的中心,也是扶贫产业的需求者,将扶贫产业需求提供给政府和合作社;政府是扶贫产业的规划设计者,根据贫苦户对产业发展需求及合作社带动下的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制定产业扶贫规划;合作社是扶贫产业的实施者,将贫苦户关于产业需求和政府关于产业发展规划付诸实践。政府、合作社和贫困户既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各自发挥不同作用,又是相互合作的伙伴,共同推进扶贫产业螺旋式发展。(图1)

四、构建朗县产业扶贫新模式

(一)朗县产业扶贫概况。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下辖3乡3镇52个行政村(居)。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朗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整个西藏自治区都是偏差的,全县贫困面较广、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十三五”期间,朗县建档立卡产业脱贫人口358户,1,114人,占朗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39.05%,脱贫任务重,时间紧,产业脱贫任务繁重。2016年,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个,完工项目2个,完成投资2,973.29万元,实现全县101户322人产业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全县仍有257户792人需要通过产业扶贫脱贫。

(二)朗县产业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贫困户被动参与,积极性不高。朗县产业扶贫取得了极大的成效,然而,扶贫产业的选择多是由政府主导确定,贫困户被动参与明显。以核桃产业为例,因得天独厚的地理及人文优势,朗县核桃个大质优,知名区内外,是朗县政府主打的产业名片。因此,扶贫产业安排中,政府也侧重于安排核桃产业项目。然而,由于核桃生长期长、挂果慢,脱贫增收见效慢,难以满足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的需求。在政府主导扶贫下,群众只能选择种植核桃,严重影响了群众参与积极性。

2、市场把握不够,扶贫产业雷同。这一现象已成为制约朗县扶贫产业项目效益的瓶颈因素。以藏药材项目为例,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以来,因见效快、申报容易,朗县及兄弟县区纷纷申报。然而,县区自身消费能力有限,需求量不大;拉萨知名药厂都有药材种植基地,几乎不需要采购。区外市场,因朗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运输费用昂贵,无法与拉萨等地藏药材供应商竞争。产业雷同、销售受限,最终导致朗县及周边地区藏药材行业低价恶性竞争,无法发挥产业扶贫应有的效应。

3、合作社背离初衷,带动作用不明显。目前,朗县农牧批复下成立合作组织43家,然而发挥作用明显、带动能力强、形成一定规模的合作组织寥寥无几,合作组织的规模化、规范化和市场化发展滞后。以朗县市级合作社M合作社为例,M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6月,主营辣椒、花椒、核桃油等产品,2016年实现总收入217.91万元,总利润95.62万元。作为朗县合作社的名片,合作社通过发展辣椒等产业推动了朗县产业扶贫工作开展。然而,M合作社与贫困群众仅限于辣椒等产品的收购、技术指导等,未能形成真正的“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与合作社设立初衷背道而驰。

(三)朗县产业扶贫问题原因分析

1、贫困户呼声被忽视。从参与式治理理论视角分析,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动力源于对自身权利的关注。如果一项社会事务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公民的自身权利,必然导致公民参与度下降。朗县之所以会出现贫困户被动参与问题,是因为扶贫产业安排中忽视了贫困群众对于扶贫产业的需求。产业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应该是贫困户,而朗县在产业扶贫实施过程中忽视贫苦户呼声,必然导致贫困户参与度不高。

2、政府过多干预产业扶贫。政府和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两只手,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本该由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然而,在朗县产业扶贫实施过程中,扶贫产业的确定、组织实施以及相应调整不是由对市场把握敏感的合作社和贫困户决定的,而是由政府决定的,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朗县产业扶贫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政府在扶贫产业规划中局限于当前产业发展思路,产业发展路径依赖明显,造成扶贫产业确定忽略市场,进而导致产业雷同。

3、朗县合作社“效率”与“公平”的两难。关于“效率”与“公平”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合作社同样面临这一两难问题。合作社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不断壮大合作组织,又要注重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发展过程中兼顾“效率”与“公平”本无可厚非,然而朗县合作社作为沟通政府和贫困户的主要桥梁,过于追求“效率”,一心争取政府资金、政策扶持及自身规模化发展,忽略了“公平”,缺乏对贫困户利益的关切,导致辐射带动的基地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四)构建朗县参与式扶贫三螺旋模式

1、构建贫困户为中心的产业扶贫模式。贫困户的利益和需求是产业扶贫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朗县产业扶贫过程中,扶贫产业的确定必须以贫困户需求为中心,同时扶贫产业发展必须长短结合、大小结合,既有长期性、基础性项目,又离不开见效快、收益快的短平快项目;扶贫政策的制定上,必须围绕扶贫产业和贫困户需求,制定切实可行、贫困户乐于接受且执行性强的政策;产业扶贫后期验收评审必须将贫困户代表纳入评审委员会,实行一票否决制。

2、打造产业扶贫服务型政府。朗县作为国家西部偏远地区的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市场主体羸弱,市场发挥作用有限,政府主导产业扶贫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必须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服务产业扶贫能力。一是做好产业扶贫管理服务,实现产业扶贫“六个精准”。制定实施针对每一个产业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对策,以村域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实施产业扶贫联户帮扶,确保每一个产业贫困人口都实现脱贫;二是引导扶持合作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出台规范性文件和政策,制定产业扶贫评估指标,明确合作社在产业扶贫中承担的责任,对于产业扶贫不利合作社实行评优推荐一票否决制;三是针对本县市场羸弱现象,强化招商引资,制定出台奖励激励政策,引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入朗县产业扶贫之中。

3、产业扶贫“公平”比“效率”更重要。合作社的本质在于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设立首要目标就是联合弱小农牧民共同应对风险。在产业扶贫中,规范化发展要比规模化发展重要得多。作为沟通政府和贫困户的桥梁,合作社追求的不应该仅仅是“效率”,更应该是“公平”,或者说“公平”比“效率”更重要。通过发挥基地作用,强化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实现带动贫困户产业增收,进而带动合作社发展壮大。

五、结论

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和参与式治理理论构建贫困户-政府-合作社三重螺旋产业扶贫模式,首次将三螺旋创新理论引入扶贫对策研究。通过对朗县进行个案研究,明确朗县产业扶贫过程中各主体产业扶贫职责,着力解决当前产业扶贫政府主导明显、其他主体参与度不足问题,推进朗县各扶贫主体合力产业扶贫新局面形成,进而丰富我国产业扶贫理论和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1]郑瑞强,徐瑾,陈燕.贫困区域产业化扶贫模式理念拓展与机制优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

[2]尧水根.产业化扶贫模式研究[J].老区建设,2008.24.

[3]白丽,赵邦宏.产业化扶贫模式选择与利益联结机制研究——以河北省易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例[J].河北学刊,2015.4.

[4]周春芳,包宗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结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