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启

[提要] 近年来,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已成为解决农民脱贫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金缺乏是其面临的最大瓶颈。本文以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从普惠金融视角出发,基于当前普惠金融和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健全合作社运行机制、完善普惠金融体系以及优化政策导向等对策。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

本文为贵州民族大学2017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普惠金融导向下贵州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YB00042)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月29日

引言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农民合作社便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而2012年至今,贵州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参与扶贫行动、优化扶贫资源配置、提升扶贫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根据调查发现,目前贵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遭遇瓶颈。由于农业具有弱质性、高风险低收益等特征,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普惠金融的出现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出现转机。

普惠金融最早是在2005年小额信贷年提出的,其核心理念是建立在机会均等和商业可持续性原则基础上的金融体系,以可承受的成本,以有效和全面的方式为所有部门和团体提供服务。主要任务是为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和企业等小微弱势群体提供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信贷和保险。因此,从普惠金融视角出发,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问题,将对合作社融资问题的有效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普惠金融发展概况

(一)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近年来,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如表1所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07年到2015年增长了57倍,而贵州省的发展更迅猛。2011年底,贵州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8,786家,加入合作社的社员为39.33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为97.16万户。根据贵州省农村农业厅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全省有农民合作社57,080家,运转正常的合作社33,044家,占比57.89%。合作社有社员179.5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2.66万人;带动农户538.0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2.92万人。同时,《贵州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以上用于支持农村“三变”改革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由此可见,贵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地位。(表1)

就目前来说,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广泛分布在农、林、牧、副、渔业等各个行业,尤其是独具贵州特色的旅游业合作社已在旅游业的推动下,数量比例与日俱增。从产业分布来看,养殖类合作社17,701家,占比31.01%;粮食类2,663家,占比4.67%;蔬菜类9,894家,占比17.33%;食用菌936家,占比1.64%;水果类5,835家,占比10.22%;中药材类3,769家,占比6.6%;茶叶类3,082家,占比5.4%;加工类1067家,占比1.87%;休闲观光类666家,占比1.17%;服务类2,115家,占比3.71%;其他类9,352家,占比16.38%。

据实际调查显示,贵州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已探索出了各种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大户(能人)带领型、龙头企业引领型、村支两委牵头领办型、产业联合型等发展模式。

(二)贵州省普惠金融发展概况。近年来,贵州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省政府牵头制定和下发了多项支持和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措施。2017年,贵州省财政厅拨付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16,201万元、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24,734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18,881万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奖补资金8,448万元。通过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撬动了146家县域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9,916,430万元和32家村镇银行发放贷款927,360万元,并且带动全省新增发放204,336万元、26,86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有力地支持就业困难人员和小微企业创业发展。目前,贵州银行、贵阳银行和各地区村镇银行已全面覆盖贵州省88个县级单位,这为普惠金融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的制约因素

由于农业风险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农业经营新型主体在融资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在贫困面较广、贫困人口较多的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问题更为严重。据2018年在贵州各地区的问卷调查统计显示,有89.7%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资金短缺,周转不济的问题,有93.4%的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认为合作社融资难,融资渠道不畅。在普惠金融普及和快速发展的前提下,贵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内部体制和外部支持两个部分。而内部体制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的根本原因。

(一)合作社的内部体制亟待健全。目前,普惠金融在贵州涉农领域发展势头良好,对贵州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推动作用。由于合作社内部体制亟待健全,因此对贵州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产生了一定程度了的制约。合作社的内部体制问题主要是管理不科学、运营不规范、机制不完善。一是管理不科学。在合作社事务性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由于众多合作社的管理者文化程度不高,对合作社管理采用的方式不科学,导致很多合作社在财务管理上出现了十分混乱的局面,而财务管理的混乱将会降低企业和信贷机构对其的信任度,从而间接影响到合作社的融资情况;二是机制不完善。很多合作社的章程直接按照政府有关部门或指导单位下发的合作社法或者《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章程》照搬全抄,很多内容根本没有看,甚至看不懂就复制过来,导致很多条款根本不适用于该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而合作社的带头人和社员也没有意识到章程和机制的重要性,导致机制问题持续无法得到解决,而在企业和信贷机构眼中,向机制不完善的合作社投资将会加大其投资的风险性;三是运营不规范。在合作社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方式、完善的机制作为保证以及实际工作中也没有按照章程上规定的条目开展,导致运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产品滞销、社员因利益矛盾冲突不断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将会降低企业和信贷机构对合作社投资的积极性。

(二)缺少有效的外部支持。从普惠金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情况和融资情况来看,对合作社外部有效支持较少。一是缺乏有效的担保和抵押资产。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于新型经营主体,其所属的厂房、基地产权难以办理,很多机构将合作社所属的基地、厂房、设备、农产品等未认定为有效抵押物,使得合作社抵押贷款困难。目前,合作社融资主要依靠社员个人信用贷款或个人抵押担保贷款;二是缺少必要的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虽然目前各类村镇以及商业银行对贵州各地区乡镇进行了全覆盖,但众多农村金融机构均存在非农化倾向,重心未放在对农、涉农领域的业务方面,对合作社的产品及服务较少,没有专门设计和规划对合作社这一主体的金融服务产品,因此使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受到削弱,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三是农业保险体系不完善。农业是弱质性产业,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特征,因此农业保险对农业发展的保护作用毋庸置疑。但同时农业保险的保费高、险种少、覆盖的范围较小,而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特征,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又较强,加上各类农业保险的经营状态不好,大多处于保本甚至亏损状态,间接影响到各类金融机构对农民合作社的贷款支持,这些原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社贷款资金量的增长,并影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三、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解决对策

基于上述问题,目前贵州各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数量在增长、质量未提高的状况,因此要有效解决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必须通过健全内部体制来保证金融机构对合作社的信用评估结果趋于良好,同时要通过完善普惠金融体系、优化政策导向来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的外部支持。

(一)健全合作社内部体制。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想取得相关金融机构给予支持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其运营规范化。而运营的规范化的前提是利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完善其内部运行机制。首先,各地区合作社应当按照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及相关的规定制度完善其内部管理模式,将社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出来,要努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所能,充分重视合作社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要由专门财会人员管理合作社财务工作,同时要积极通过三变改革引导社员及其他农民将手中的资源即资金、土地、技术等形式入股合作社,发展合作社;其次,要将合作社的章程和制度中体现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的部分进行不断完善,要做到决策机制民主、激励机制科学以及约束机制合理,合作社的管理者要注重将章程和制度上的内容落地实施,不能停留在文本上,同时还要因时因地地修订章程和制度,以此来适应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此外,在合作社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合作社要与相关对农企业建立联络沟通机制,充分利用好“农超对接、校农对接、农企对接”等政策支持,从而倒逼合作社运营正规化。

(二)构建完善的普惠金融体系。首先,必须加快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扩大农村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填补来自正规金融机构产生的金融排斥。各级各地区的金融机构要根据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以及资金需求,来规划和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要切实发挥普惠金融的作用,要根据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信贷标准和规则,同时要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有效降低合作社的融资成本;其次,要逐步构建和完善合作社征信体系,建立信用档案,形成信用档案数据库,努力实现与银行、政府等有关部门间的信用信息数据互联互通,通过征信体系实现对合作社的信用分级管理,从而倒推合作社树立信用贷款和诚信经营的意识;最后,要加大各级金融机构普惠金融的服务力度。要扩大各地区贵州银行、贵阳银行以及各类村镇银行分支机构在贵州全省的布局密度,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对农信贷的比例和幅度,在合作社风险可控前提下,不断创新针对合作社的信贷管理体制和流程,全面支持各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三)优化政府政策导向。从本质上看,各类各级金融机构大多数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以及有关政府部门发起成立,因此,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以及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程度和政府的政策导向将发挥重要指导作用。从目前合作社融资情况来看,必须从优化政策导向方面着手,要从对合作社发展的目标制定转变为内部控制指导,从对金融机构的宏观把控转变为方向性监督,要保证各类对农金融机构真正实现其筹建伊始目标,推进普惠金融在各地区全面发展。此外,各级政府要高度关注涉及该地区的农业保险体系及相关农业保险产品,要加强对主导农业保险的相关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财政支持,促使保险费用和费率逐渐降低,推进保费补贴比例不断提高,也要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加大对涉农保险业务的投入,推进农业保险体系不断革新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萍萍,钟秋波.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困境及转型路径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6).

[2]贵州省农村农业厅.贵州省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R].贵州省农村农业厅,2019.1.

[3]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2017年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工作总结[EB/OL].http://jrs.mof.gov.cn/zxzyzf/phjrfzzxzj/201802/t20180206_2806154.html,2018.2.6.

[4]孙才仁,王玉莹,张霞,王云.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研究[J].经济问题,2014(1).

[5]李柳颍.普惠金融视角下家庭农场融资文献综述[J].河北金融,2016(1).

[6]周孟亮,王琛.普惠金融与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目标重构[J].农村经济,2014(10).

[7]杨兆廷,孟维福.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