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凤玲 高晓光

[提要] 本文以河南省设立自由贸易港的必要性为出发点,分别从地理位置、经济状况、产业发展及政策支撑等方面对建设自贸港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综合河南省建造自贸港的优势,以此提出申建河南自由贸易港的初步构想及路径,为最终建立起具有河南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提供参照。

关键词:自由贸易港;“一带一路”;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0月8日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河南省作为内陆地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及优良的自然资源禀赋,属于我国经济版图的隆起地带。应以建设自由贸易港为契机,在内陆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速中原经济全方位崛起。

一、河南申建自由贸易港必要性分析

(一)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之一,贸易畅通是打造联通的重要内容。古时由于国家之间商贸的频繁往来,不仅带动投资和贸易的发展,而且衍生对相关方面的需求,比如和平相处贸易政策的需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需求、文化艺术交流的需求。河南省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需要担负起贸易互通的重要使命,积极申报自贸港,借助贸易流通对技术、资金、信息、人才、文化各个方面的强烈需求,带动内陆地区金融、投资、政策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真正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愿景。

(二)带动中原经济崛起的必要。河南省会郑州地处中国版图的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电力、电信主枢纽城市,同时随着郑州跃升为国家中心城市,其发展直接带动着中原城市群的经济辐射能力。河南作为承接发达国家和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重要枢纽及核心区域具有宽广的经济腹地。据报道,郑州航空港区规划用地41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291平方公里;2030年达到190万人。近年来,随着竞争模式向要求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品研发时间迅速、生产周期缩短转变,河南探索借助航空港临空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模式,积极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同时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因此,借助自贸港的建设,可进一步使河南融入国际贸易分工体系中,激发对外贸易潜力,从而带动经济更加快速的增长。

(三)国家创新发展需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相继落地河南,郑州是国家战略的叠加之地,这种政策叠加优势在全国城市中屈指可数。河南尝试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中强化责任清单、推进行政效能改革等取得了初效。但是,对标国际先进自贸港规则,还需加大各领域改革创新程度,如加大市场准入力度、金融开放程度、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国际化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始终围绕着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来推进河南自贸港申建工作。

二、河南申建自由贸易港可行性分析

(一)地理位置可行性。河南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国交通大动脉上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以河南郑州为中心点,国内郑州机场“两小时航空圈”已覆盖全国95%的人口,高铁“两小时经济圈”可以覆盖4亿人口和经济总量,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国际陆港“四港联动”的集疏运体系基本完成;国外郑州国际陆港通过郑欧班列直达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航空港的航线网络覆盖欧美亚3大洲23个国家100多个城市。这表明以郑州为核心,能够实现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一方面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到达周边省份和地区;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优势区位,在全国交通物流网络中具有极强的优势。

(二)经济可行性。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区,河南都市圈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带动能力。2013~2018年河南经济保持总体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2013年河南省的GDP为321,155.86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到2018年全省GDP为48,055.86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相较于2013年上涨了49.45%。其中201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38万亿元,比上年上升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6年间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逐年趋强,拉动作用递增,投资回报率不断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上浮10.01%,占GDP比重从2013年的81.04%到2018年的91.15%。居民收支方面,河南省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出分别相较2013年增长了54.64%和101.64%。

(三)产业可行性。自2013年以来,河南郑州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与此同时,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018年第三产业占比接近55%,第三产业的兴起也预示着郑州逐步迈进现代商业城市的行列。另外,物流园区集聚效应明显,使河南具备建设自贸港的基础载体,完备的物流产业体系为开展国际贸易奠定基础。目前,郑州航空物流园、河南保税物流中心等国家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形成“互联网+高效物流”、“物流+电商”、“物流+金融”等新业态模式,涵盖了物流核心产业服务、关联配套产业,打造了较为完善、功能比较完整的物流链条产业体系。

三、河南申建自由贸易港路径分析

(一)以空港为核心,打造国际枢纽港。河南需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在地理位置上,结合国际无水港建设经验,建议以郑州航空港为依托,与郑州国际陆港实现两港联动,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人货分离”的境内关外监管模式。郑州航空港区是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区内建有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国际陆港是我国内陆地区重要枢纽,同时对外是连接“一带一路”国际重要陆地港口,两个区域相距在30公里以内,二者结合能发挥空中丝路走廊和陆上丝绸之路走廊“陆港+空港”联运的综合优势。另外,需加快开通至主要港口的海铁联运班列,推动内河水运通沿海港口的衔接,推动国际国内多式联运建设,借助航空港打造国际枢纽港。

(二)依托保税物流园区,打造特色主导产业。以航空港保税物流园区为抓手,完善航空物流功能布局。郑州航空港区主要业务功能有对外贸易、现代物流、出口加工、保税多式联运和现代金融服务等。根据本地发展特色,先期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保税物流业务,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货物贸易中转需求,重点发展转口贸易、离岸贸易、保税多式联运,然后在此基础上打造商贸物流大数据交流平台和跨境电商交易平台。自贸港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以现代服务贸易为主体,始终围绕高端制造业、智能终端等高端产业,不断开拓服务贸易新领域。如深化通富士康的战略合作,引进一批与整机制造相关的产业集聚,带动新型智能终端的发展。发挥枢纽港的物流优势,推进现代立体交通物流体系建设,借助枢纽港带来的投资、贸易、金融和人才,不断完善临空产业链条,壮大临空产业基础环境。

(三)依靠特色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聚。运用优惠的财税政策围绕主导产业吸引同类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企业的物理集聚,然后利用横向企业间的竞争机制和纵向企业间的分工机制,实现产业的集群发展。与此同时,将更多的产业链环节纳入到保税范围内,探索郑新综合保税区保税加工、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功能,扩展生物医药及文创产品保税研发业务,创新国际奢侈品牌产品保税展示产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航空维修、商贸会展等,加大培育智库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等专业的服务业,不断完善健康养老、医疗卫生等高端生活性服务产业。

(四)完善口岸开放功能,构建内陆自贸港。不断完善郑州航空、铁路国际枢纽口岸功能,提高肉类、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已有指定口岸营运水平,支持设立进口粮食、药品、木材等指定口岸,促进各类口岸通商贸、物流共同发展,建成辐射全球、带动区域产业升级的口岸开放新格局。此外,借助航空港完善的产业集群效应,建造丝绸之路文化艺术品贸易平台,间接带动离岸金融、人民币跨境结算等服务贸易发展,推动出入境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拓展临空自由贸易港发展的新空间。在不久的将来,自贸港将成为以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和分拨为核心的国际物流枢纽港和保税物流信息枢纽港。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永泉.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的策略研究[J].中国经贸,2018(3).

[2]李星潭.从自贸区到自由贸易港——厦门自贸区的功能转型[J].贸易投资,2018(11).

[3]刘家诚.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琼州海峡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2018(9).

[4]魏民.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问题与方法[J].国际问题研究,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