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榭雨 黄子倍 张云帆 游永乐 熊子洵

[提要]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引擎,能够降低扶贫成本,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为当地农户增收创收提供有效途径。本文选取广西陆川县作为研究对象,在对“互联网+”、脱贫攻坚、电商扶贫深入研究基础上,总结分析当地扶贫现状及问题。在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融合C2B、F2F营销模式,针对扶贫中的问题,进行模式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精准扶贫;创新模式

基金项目:南京审计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1287034Y);指导老师:孙文远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3月10日

一、开展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的背景

(一)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2018年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阶段,形成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并逐步建立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经过不懈努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2019年扶贫工作力度、深度和精确度都达到了新的水平。据最新统计,2019年全国新增贫困县摘帽340个,新增农村贫困人口1,109万,连续七年脱贫人数在1,000万人以上。

(二)“互联网+”模式成为精准扶贫重要抓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对扶贫开发的溢出效应和带动效应不断增大,贫困地区发展逐步变成了“要想富,不仅修路,还要联网”。“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创新实践,对于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关于“互联网+”扶贫的指示,省委、省政府相继制定了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把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探索贫困村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

二、陆川县“互联网+”模式实践现状

(一)覆盖范围广,加快贫困户脱贫。陆川县充分发挥淘宝电商平台优势,采取三大模式推进电商“精准扶贫”工作,增加农户收入,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目前,全县154个行政村中,已经建立村级农村淘宝服务站63个,覆盖贫困人口16万人。

(二)因地制宜,产业多样化发展 。陆川绿丰橘红产业(核心)示范区已建成,并着力打造成为全区最大的橘红加工集散基地,现已开发多种橘红系列产品并完成注册商标,同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倾力打造橘红文化培训基地,规划打造季度旅游小镇。通过“互联网+科技”、“互联网+旅游”等方式,针对橘红这一特色产品横向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提高农产品和服务的增加值。

(三)多模式复合,有效增销创收。银湖橘红合作社通过“互联网+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90户贫困户参加种植橘红48.67公顷,以市场价24元/公斤~32元/公斤收购农户的生果进行加工销售,目前该合作社在多村共种植了橘红266.67公顷,年产值1.5亿元,网店销售额150万元。

绿丰农业合作社借力“互联网+农业+基地”模式,流转土地228公顷,农民用土地入股按收益分红,带动218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累计投资1,300万元。合作社为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计划年内筹建加工厂,可安排就业320人。

聚银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利用“公司+联营商”模式,由公司提供资金、技术、猪苗等支持,农户只要建成猪栏负责饲养,收成按公司与农户五五分成,目前共有250户贫困户加盟合作。该公司2019年开通网上产品销售,上半年网上销售250万元,年内网销超1,000万元。

三、推进“互联网+”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产品较单一,集聚效应与规模效应不显着。陆川县的产业脱贫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特色产品比较单一,衍生产品较少,其中种植业特色产品主要为中草药材,且只有橘红形成了规模种植加工基地;养殖业特色产品主要为陆川猪。受地域限制,县城经济区划较小,虽然农业资源丰富但产品创新性不强,信息交流有一定滞后性,缺少中大型企业,导致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不够显着,后续发展的推动力不足。建议与周边县市合作,拓展延伸产业链,促进当地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新企业的出现,获取集聚经济效应。

(二)忽视“绿色理念”,缺乏“绿色供应链”。目前,陆川县农产品供应链主要形式为传统供应链,包括生产者、零售批发市场、销售者和消费者。其中,农产品生产者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使用农药、虫药和防腐剂等都会对产品安全有影响,中草药采摘后如果处理操作不规范容易降低药效甚至腐坏。同时,在产品由生产者运向市场的过程中,运输主要由小公司或者自发组成的团体负责,没有统一的流程和充分沟通。物流体系和信息交流方式的不完善会导致运输时间过长、保鲜储存方式不当等,提高了损耗率。

(三)缺乏对互联网资源的运用与开发,资源单向输出缺乏引进。虽然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产业脱贫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对互联网资源的利用仍有进步的空间,合作社与扶贫企业等缺少既了解农业生产又懂得电商运营的人才,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广泛的传播力与当下主流电商平台,难以突出产品个性打出品牌,提高知名度。陆川县农业资源丰富,但由于农产品具有个体差异性且标准化程度低,企业在保持产品品质稳定方面容易遇到困难。除学习先进的种植、养殖经验与管理经验外,企业可以考虑参考或引进农产品品质分级标准以及其他利润空间较大的作物品种,以便更好地扶持贫困户。

四、“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的创新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应用两种创新的“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以解决上述三个问题。

(一)依据互联网托管模式的农产品C2B营销模式。近年来,国家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当地成立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通过出资加入合作社,将土地的经营权(使用权)转让出去,为土地租赁、土地托管和农产品定制生产提供机会。合作社可以通过招募和培训专业人员,进行作物的护理种植。城市居民可以通过政府搭建的互联网平台进行土地与所需种植农作物的选择,并在家中通过实时云监督平台就可以体验到农家乐的乐趣。政府需要搭建实时云监督系统与居民反馈系统,以便及时反馈该模式的效果,并通过招标和建立相应机制,与物流公司合作完成产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图1)

(二)依托新自媒体平台模式的农产品F2F营销模式。鉴于网络B2B和C2C模式,F2F营运而生。F2F的出现,不但改变了市场的运作模式,而且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F2F电商模式缩减了整个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借助于快速兴起的新自媒体平台,消费者可以直接进行产品定制,通过互联网实时网监督产品在当地的生产。扶贫公司在给贫困户及贫困村集体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可以培养专业人才,进行产品的深加工,打造绿色产业链,组织家庭农场通过“云农场”的方式,对接自媒体平台以便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新自媒体平台运用扶贫公司的提供的资源,发布产品信息,打造头条商品功能,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服务消费者,构建贫困地区与城市消费者的有效交流平台,实现农场与家庭对接的理念。(图2)

五、结语

“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是新时代扶贫攻坚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联通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变贫困户为创收主体,变城市居民为消费者。在广西的“互联网+“模式中,当地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产业、多模式复合,有效增收创收。但还需拓展延伸产业链,促进当地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新企业的出现,获取集聚经济效应、贯彻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的“绿色理念“,打造“绿色供应链”、注重对互联网资源的运用与开发,确保资源双向输送,以更好地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曹磊.基于“互联网+”精准扶贫中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30).

[2]胡晓艳.“互联网+”电商拓宽精准扶贫路径[N].贵州日报,2019.12.11.

[3]伦墨华,马敬元,郭贺彬.“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模式创新[J].农村金融研究,2019(2).

[4]马清梅,李耀东.生鲜农产品C2B营销模式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

[5]杨刚,任友.贵州民族地区新自媒体平台+农村电商扶贫模式运行机制研究——以今日头条为例[J].农村实用技术,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