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美 何山

[提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乡村振兴赋能农村创新创业,农村创新创业助推乡村振兴。本文基于对贵州农村创新创业发展问题研究,概述贵州农村创新创业的特征,分析贵州农村创新创业现状;探讨当前贵州农村创新创业存在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融资方式单一、项目同质化严重、创业稳定性差等问题;从政策要素、资金要素、区位要素、人文要素等多维度阐述农村创新创业发展路径,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双创;发展路径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视角下贵州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9ssd005)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9月4日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是新时代中国特色“三农”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赋能农村创新创业,农村创新创业助推乡村振兴。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2019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加快农村创业就业。”2020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在农村创新创业总进程中,乡村振兴为农村振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指明了新的发展路径,农村创新创业也为乡村振兴持续推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本研究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充分考虑政策要素、资金要素、区位要素、人才要素在农村创新创业的互动作用,旨在全面了解贵州农村创新创业的形成过程,推动农村创新创业的集群发展,以农村创新创业助力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最终实现农村振兴。

一、贵州农村创新创业发展现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推进,我国农村创新创业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据农业农村部关于返乡入乡创新创业情况报告显示,“2019年,各类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数量已达850万人,带动乡村就业超过3,400万人;农村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覆盖率达到83.6%,形成了新一轮的创业热潮。”同时,在国家政策扶持、企业帮扶下,贵州农村创新创业也表现出新的特点。

(一)双创主体多元化。2019年中央1号文件中指出,“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这为农村创新创业人员的拓展提供了依据。随着创业环境的优化,创业门槛降低,农村创新创业人数越来越多。在贵州创新创业实践中,以返乡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为主,以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等为辅,在政府和企业的合力作用下,当地农户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实现了农村创业转移和农民脱贫增收,以“农民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二)电商创业规模化。农业农村部发布《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已建有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的行政村为28.34万个,共有电子商务服务站点39.1万个,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覆盖率达64.0%,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程度差距很小,‘群雁矩阵形态明显”。贵州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依托,在贵阳、遵义、安顺等市级城市构建不同的行政区经济产业模式,拓宽了农村创新创业渠道。贵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包括桐梓县“电商平台+产业基地+农户”、“电商平台+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电商平台+支部集体经济”;独山县“公司+合作社”;湄潭县“互联网+农村基层党建”、“互联网+大农业”、“互联网+美丽乡村”、“互联网+旅游”;黎平县“电商+合作社+农户”;息烽县“远教+电商”;平坝区“互联网+扶贫”;惠水县“一区一心百站千店+公司化运营”;德江县“互联网+智慧傩城”;水城县“电商+三变”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将不断完善,争取带动更多的人返乡创业就业,积极服务于农村,让农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三)产业交叉融合化。“三农”短板在乡村,乡村振兴靠产业。2020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的“三次产业融合”全产业链;思南县的“园区+(示范园区+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品牌建设+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休闲旅游)”多产融合发展模式;湄潭县的“互联网+”大农业、美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一二三产业的交叉融合发展,不仅赋予创业主体新思想、新动能,也激活了农村绿色产业要素,实现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贵州农村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农村创新创业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政策的引导作用。目前,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表现在:一是创业政策倾向于创客集聚、创业集群地区,缺乏灵活、可行、有效的“返乡创业”专项扶持政策。由于大部分农村尚处于初创期,基础设施、创业机制有待完善,创新创业园区、创客基地建设争取集聚发展,这些都需要专项扶持政策以及相关帮扶政策的支持。二是在农村创业发展过程中,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滞后现象较明显,尤其在土地、资金、技术指导等方面,存在政策不健全、不配套、不落实,这些都是在贵州农村创新创业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地区融资方式单一,弹性不够。在贵州农村创新创业进程中,创业“过程服务”力度不够成为农村创业发展的阻力。政策、资金、人才等均影响农村“双创”的成效,其中最核心的是资金要素。农村创新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原始资金积累;二是农村信用社和邮政银行等金融贷款。研究发现,具备开拓精神和生命力的人才,在积累足够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后更愿意回乡投资创业,但大部分返乡创业人才原始积累有限,只能选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贷款的额度、范围和期限相对有限,导致返乡创业启动资金不足,流动资金受堵。

现阶段,除政策性金融外,出现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合作性金融机构,由于农村创新创业投资收益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弱、回报率低,致使一些金融机构缺乏主动支持意愿。部分金融机构的回避策略和农村“双创”普遍存在的弱质性,导致融资难、融资慢成为支持贵州农村创新创业的短板。

(三)产业的涉农性较强,项目同质化严重。调查发现,农村创业行业发生在第一产业的占比约为52%,餐饮、旅馆业占比约6%;其创业活动大多围绕农产品加工、绿色农产品种植等涉农活动展开,具有一定的“农业集群”发展概念。贵州农村创新创业起步晚,创业活动大多围绕农产品加工、绿色农产品培育来展开,产业涉农性较强,技术含量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树立自身品牌优势,导致市场竞争压力大。一二三产业逐渐融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规模小,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态势,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制约着农村创新创业的成效。

(四)组织协调力度不够,创业稳定性较差。目前,走上返乡创业道路的大多为外出打工,获得一些技能和管理经验,且完成了一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后,具有强烈的创业愿望的人群。贵州返乡创业人群包括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部分具备成熟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创业经验,其他则属于初次创业,惠农政策出台成为他们选择“返乡创业,回乡就业”的外部条件。依赖外部有利条件的创业群体,他们的创业动机不稳定,创新思想不成熟,创业稳定性较差。

农村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是农民工,初中文化农民工较多,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较少,所以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足。贵州农村创新创业群体创业意识薄弱、缺乏创新精神,加上与政府、金融机构、高校等组织协调力度不够,大多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单打独斗,导致创业中的“马太效应”。由于缺乏集中、规范的培训和管理,创业成功率较低,很难形成规模化发展,部分心理素质偏低的创业人才遭遇挫折后,会采取“收缩战略”,所以组织协调力度不够制约着创业的稳定性发展。

三、贵州农村创新创业发展路径

(一)出台农村创新创业政策,强化政策扶持力度。针对创新创业扶持力度不足提供了相应的完善意见:一是政府主导,制定“返乡创业”专项扶持政策,并协调有关部门采取灵活、可行、有效的手段落实相关政策,无论在初创期、发展期还是成熟期,都要出台配套性政策和帮扶措施予以支持,以保证创业过程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完善性。二是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报道、宣传栏、广播等主流媒体宣传农村创新创业政策、资讯和服务,拓宽政策的辐射范围。同时,要引导专业人员分层次解读政策,让政策从“高位推动”向“过程服务”转移,引导创业者知政策、用政策,保证政策落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不仅要侧重于政策引导作用,也要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政府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走进”农村,服务农村,助力农村。三是在“过程服务”中要加大政策的规范性引导,完善各项创业指标,建立有效的创业监督体系,以保障农村创新创业的有序推进,实现农村创新创业的常态化发展。

(二)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201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支持乡村创新创业,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鼓励地方设立乡村就业创业引导基金,加快解决用地、信贷等困难。除政府提供的一般性创业补助外,各级政府从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积极扶持小微企业、支持科技创新等税收减免政策,以解决融资难、融资慢问题。

资金要素是影响贵州农村创新创业成效的主要因素。目前,农村地区融资方式单一,弹性不够,融资服务模式改进措施如下:第一,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导向作用,积极打造“政策性金融+创新创业园区”、“政策性金融+创客基地”、“政策性金融+特色产业”的金融服务模式,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解决融资难问题。第二,引入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联合信息审批平台,优化信贷审批流程,落实“一网通办”、“一站式服务”,加速资金周转,解决融资慢问题。政府鼓励各大金融机构设定“双创”融资条件,给出一些免担保、免抵押的普惠金融政策,以减少双创群体融资的阻力。第三,加大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和储蓄银行的合作,在信贷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通信贷资金的“直流”渠道,保证融资信息的透明化,实现融资过程的直流化。

(三)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培育农业品牌。受地理区位因素影响,贵州农村创新创业活动涉农性较强,大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绿色农产品培育为主,产品创新力度不足,同质化严重。针对产品同质化严重问题,首先要创新产业模式,将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基地,打造农家乐、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现代农业;其次要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培育农业品牌,建立“一村一特色”,打造区域特色产业,解决好农产品溯源问题,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业关联度,树立自身的品牌优势,以提升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后在农村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提升整个产业链的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提高农业的信息化生产、信息化经营和信息化服务水平,以实现现代农业的信息化和规模化发展。

(四)强化组织协调力度,引导全民树立创业意识。在农村创新创业活动中,存在组织协调力度不够,创业稳定性较差,为改善该问题,提出以下完善建议:第一,坚持政府主导,制定鼓励返乡创业的政策,积极宣传创新创业的政策和价值,鼓励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农村创新创业的热潮中,从而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第二,当地政府应协调与高校、企业等社会组织关系,同时积极发挥党员、大学生村官、高校毕业生的带头作用,鼓励社会组织下乡进乡,积极宣传创业先进事迹、模范代表人物,解读成功案例和典型模式,以激发创业者的创业动机;第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开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理论实践配套课程,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培训,以增强全民创新创业热情;第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引进人才是技巧,留住人才是关键,所以当地政府应出台相应创业支持政策,鼓励更多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回乡就业”,同时也要保障他们的住房和医疗,让他们扎根于农村创新创业的土地上,从而保证创业人才的稳定。

四、总结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三农”短板在乡村,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兴旺靠政策、资金、区位、人才等要素支持,分析各要素相互作用是贵州农村创新创业取得成效的保障。因此,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就要立足于乡村振兴这一宏伟战略,充分利用政策、资金、区位和人才,探索合适的贵州创业新模式,形成独具贵州特色的创新理念,科学规范引导创新创业行为,系统全面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让贵州农村创新创业“有技可施”,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主要参考文献:

[1]寻舸,朱玉晗,尹洁.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创新创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7).

[2]刘志阳,李斌.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基于“千村调查”的证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3).

[3]高启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审视农业与农村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3).

[4]夏紫怡.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创业创新问题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