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 琪

(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珠海)

[提要]市场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会促使企业提出转型升级或变革现有策略的行为,而新策略观必然成为企业经营模式迎来创新的发展重点。随着中国市场发展成熟,企业面临政经环境和社会体系改变所产生的影响和困境。在新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科技赋能成为企业寻求扩张市场范畴的创新突破口之一,或充分运用规模经济作为有效途径。

一、科技创新时代中国市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经济格局层面。中国作为世界格局的新兴力量,在和平中快速崛起,面对全球市场的旧制格局,中国掀起新一波大浪潮推进变革已成为势在必行。自2018年发生的中美贸易冲突越演越烈,不仅开启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贸易战,对世界经济格局也将再次带来巨大变动,势必对全球政治经济体系、国际外交关系、政治军事格局,以及产业链结构等各方面掀起未遇过的大变局。此外,中美两国均面临着国内外秩序调整交织的问题,一方面中美两国从上至下的顶层设计须调整;另一方面在美国企图抑制中国科技创新而不断挑起摩擦的大背景下,颠覆性技术领域的发展将导致全球化经济结构大调整、全球分工体系的重构及全球产业链整合,这必然倒逼中国更加深刻意识到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战略性发展意义,并更加坚定加快稳妥的应对步伐。

(二)社会建设发展层面。中国高速城镇化发展已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速度明显加快,反映出城市发展仍持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居民收入皆呈现上升趋势,同时经济结构也不断在优化,充裕的资金链投资和剩余的农业劳动力产业转移,是促使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的两大主要因素。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发展,加上剩余的农业劳动力开始走向城镇化工业生产,效率更高并与服务业关系更为密切,因而造就中国的城市经济四十多年来的飞跃式增长,前景一片看好。

(三)科技创新发展层面。重构经济时空形态的基础是相应于物信关系与结构能得到改善。从传统社会受限于地方与时空结构、物信关系的基础结构存在着很多障碍,尔后,依靠着科技的进步与技术研发推进社会环境向前,现代人可跨越时空和地区限制对世界有更多的探索,并更加便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科技进步实现了社会环境的改善,交通进步实现了人事物的实体位移,通讯技术进步实现了信息传递的交流,这些要素支撑着人们社会环境的跨时空经济活动,推进现代社会物信关系的精进。

二、融合发展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发展趋势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虽然长期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但其国内的“制造中心”模式缺乏创新驱动,凭借着大量的制造工厂和生产技术,为全球知名企业生产各种标准化规模的硬件产品。在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目标,力图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包含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则推出了“工业4.0”战略计划等行动,对世界经济格局带来新变革。

面对大环境的变化,我国政策加速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的发展,2015年5月由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国家发展定位的主攻方向。其中,中国若想在国际智能智造产业的舞台中取得国际话语权,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国际标准和平台,然而在目前的全球格局中,无论是国际或国内市场皆已掀起一波波的话语权之争,中国也成为了最激烈的战场。

2016年8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编制,其中主要明确提出中国“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点专项规划,更是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行动指南。目前,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世界科技创新呈现新趋势,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是中国“十三五”时期最明显的特征,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因此,我国正处于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更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向全球、立足全局,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和国内外科技创新的新趋势,系统谋划创新发展新路径,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开拓发展新境界,加速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并加快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国内科学技术发展从微观到宏观各个层面朝向系统化纵向深化演进,不仅学科多点突破、各种技术交叉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并且对一些重大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朝向新前沿新方向开辟。另外,在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领域呈现群体跃进态势,随着当前颠覆性技术不断地涌现,催生出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对人类当前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方式将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

三、科技创新下企业的升级路径与机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格局进入快速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背景下,一方面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内经济质量提升增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当前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培育发展新动力;另一方面在协调推进国家发展朝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高速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等目标计划下,建设国内生态文明格局也同样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突破资源环境瓶颈所带来的制约。因此,科技创新不仅能加速国内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同时推进国家朝向新时代发展格局前进,其中更重要的是在应对国际人口高龄化趋势,协助政府如何有效消除国内贫困、增强人民健康素质,以及打造创新的社会治理环境,通过科技创新来加强支撑社会民生环境的改善,以落实总体国家的安全观,合理维护国家安全与战略利益,并以此提供强大的安全保障。

在经济学上,供给与需求这两股对立力量,在共享经济所带来的催化作用下,正按照着一种有别以往的模式实现大规模的连结关系,而这正是一种新形态的转变趋势。近年来,国内掀起共享经济风潮并发展得如火如荼,却还未真正体现出其价值性,因此对国内市场而言,共享经济的出现更促使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有机会加入“供给侧改革”这项历史进程。

(一)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夯实支撑企业发展基础

1、强化政府部门在信息内容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导作用。重点在于将政府从信息内容资源的掌控者,转变为信息内容资源的提供者。因而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相关部门及单位等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中的各项任务和义务职责所在,以便更规范性地收集、分析、使用及深挖行业相关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目的在于夯实支撑企业发展的基础。

2、强化企业内外部信息整合。若要有效开展行业的信息服务,前提需要能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包含收集项目开展前、中、后等各项零散信息资源,更涉及到市场、科技、优惠政策等方面信息,进一步通过信息部门的梳理、研究分析及完善,以形成能满足不同需求的企业生产信息数据库等整合型数据库,以便于提供企业用户的获取和使用资源。

3、加快信息内容资源数字化及网络化进程。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更是把企业规模建设与产业扩张推向高端发展的重要支撑,任何业态的催生都离不开科技所带来的作用影响。因此,当前信息内容资源建设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加快信息资源内的数字化及网络化共享进程。其中涵盖几项要点:一是要加快非数字化存量信息内容资源的变化步伐,使其具有网络共享及获取的基础功能;二是加大对信息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及网络化的标准化生产量;三是制定并完善企业相关的线上平台建设发展规划,根据行业特性,对既有的网络资源进行分类和组织集群,凸显出企业和行业的特色优势;四是搭建互联网线上数据采集渠道。

4、强化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首先,完善相关的信息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良好的信息保障体系,进而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其次,推进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和资源共享。在建设信息资源平台时,要能为企业各方面的政务信息预留充足的空间,并让政府与各部门之间能按规定实行内部资源开放性和连接性。最后,加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产业升级与市场机制的创新。

(二)加速信息资源融合,助力企业升级与机制创新。加强信息资源的应用及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战略部署的重点方向。随着互联网和新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促使企业在业务、技术、运营上和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与应用范围扩大,企业与产业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广泛,并持续向其他产业领域达成合作关系,通过不同的商业模式进行有机融合。

1、促进企业生产模式精准化。其中包括:促进企业经营环节生产异质精准化或标准化,加强企业本身与信息资源技术的有机融合,用以实现精准化开发生产;促进企业生产开发智能化,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化生产、精准营销、建立原材料采购以及产业价值链生产等全过程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2、促进企业经营模式网络化。随着数据平台时代的到来,工业互联网的崛起,犹如巨大号角般激发起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工业互联网的普及,对国内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提出了新挑战。信息化是新科技软件时代的产物,从大型软件与设备结合的IT行业,到软件系统服务出现,企业信息化仍在试验阶段中,而行业动向则是伴随企业融合信息化软件应用而不断进化,如推进企业构建大数据线上平台、推进企业建立多元化营销平台渠道、积极经营线上平台活动。

3、强化企业运营管理高效化。其强调两项:第一,构建健全的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追溯体系;第二,加大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的环境监测系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三)提升信息资源专业化,打造区域集聚经济社会

1、多样化集聚经济。基于中国现实的动态演进,形成多元化集聚经济体系。实质上,城市区域是一个高度集中企业和劳动力的地方,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知识交换以及各自具有的先进经验构成了本地知识库,而这一知识库有助于本地新知识的产生,提供更多专业化的信息资源,全面打造区域性的集聚经济社会规模。

2、企业间、行业间的知识外溢。基于本地企业的知识储备,汇总更多专业化信息资源,建立创新创业基地的源泉,以促进企业信息资源的水平提升。

3、上下游市场接轨,协助企业及时掌握消费市场信息。自全面开放新格局以来,新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逐步扩大生产性服务,并引领产业结构朝向新科技赋能转型,进一步通过高端科技赋能产品新特性,产品质量得到提升,直接促进新技术发展,更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因此,借由新科技赋能来提升产品竞争力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将有助于企业的生产性服务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引领中国各产业跻身于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关键因素。

四、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建立创新基地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加强科技资源优化的配置和研发成果转化,进而提高国内创新基地的建设,以此作为提高新科技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和手段。当前,国内仍有多数企业对于科技资源的利用率呈现低下状况,投入于新科技研发的途径和研发成果的转化频率不高的问题,都是制约国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