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芮琳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

[提要]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绿色金融正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还面临着绿色金融意识不够、产品创新不够、法律制度不完善及专业人才稀缺等发展困境,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齐心协力、各司其职,针对困境逐一进行打破,为绿色金融创造一个公平安全、有序规范的发展环境,以更好地鼓励更多机构和个人参与其中,推动绿色金融持续发展。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时刻,绿色产业发展、非绿色产业改造升级都对资金有着与日俱增的需求,这就要求绿色金融发展要足够快速、创新,以更好地满足绿色转型需求。目前,我国已经初步为绿色金融发展打造好基本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但其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

一、绿色金融发展的必要性

(一)绿色金融的内涵。绿色金融即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会将绿色环保因素重点考虑进去,致力于为一些有利于环境改善的项目提供资金来源,如清洁能源项目、绿色交通项目等。绿色金融的宗旨主要是引导全社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形成绿色发展观,合理生产,合理消费,推动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成,同时也使得自己所处的金融业可以持续地发展。

(二)绿色金融发展的必要性

1、绿色金融是助力绿色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绿色产业的发展振兴需要各种新兴技术的支持,而技术的研发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主要痛点也还是缺钱。而绿色金融的出现很好地破解了绿色产业发展所处的困境,减少了绿色产业因资金困难问题而倒闭的概率,为我国现有的绿色产业提供了融资渠道,为其资金来源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如,在绿色产业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发行绿色股票或绿色债券等方式面向全社会广泛筹集资金,从而将资金引流到绿色产业及相关领域中,使得绿色产业和项目能够拥有充足的发展资金,去更好地扩大规模。同时,绿色金融也能够帮助绿色产业突破壁垒,完成内部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帮助绿色项目和产业提高效益和竞争力,以求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2、绿色金融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生态性。生态性顾名思义就是要关注生态环境,这就可以很好地和绿色金融所推崇的理念联系起来。在“绿色金融”中,“绿色”是一个形容词,是对“金融”这个词的修饰,也给金融活动进行了性质上的限定,即必须按照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提供金融服务。绿色金融所宣扬的这种绿色发展理念以及其专门为绿色产业、环保项目等而生的使命性,也会让更多本身不属于绿色产业的企业不由自主地关注绿色产业,产生一种想加入其中体验绿色金融服务的想法,这就无形当中提前在思想领域上给这些非绿色产业的企业做了工作。再进一步来看,绿色金融也为那些想要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但又因为担心后期资金周转等问题而踌躇的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更加放心大胆地加入绿色发展的队伍中。而当这些非绿色产业的企业开始注重环保、减少污染,就会逐步转型,生态环境质量也会大大改善,进而更有力地推动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绿色金融是践行新型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政府将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而绿色发展也是我国新发展理念中的五大原则之一,其所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人民大众也逐步开始认识到绿色环保的重要性,一些提倡环保的自发性组织也应运而生,一起开展保护环境的行动。而且国际上其他一些国家也开始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一时之间,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各界共同认可遵循的发展思想,这样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高度而必然产生的。由此可见,在我国注重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而绿色金融正是践行这种绿色发展理念客观要求的具体表现,其在金融领域为我国的绿色发展做着贡献,为绿色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首先,从整体规模来看,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市场的整体需求在不断被激发,2020 年市场整体规模达到13.7 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5%,预计之后市场规模依旧会不断增加,且增速会逐步上升。其次,从产品种类来看,我国绿色金融产品日益多元化,但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目前,我国已经有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等多种产品,而其中又以绿色信贷发展最为突出,据相关数据统计,2020 年我国绿色信贷余额约为12 万亿元,占据整个市场规模最大比例,相比2019 年的10.22 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7.41%,这表明我国绿色信贷不断发展壮大,贷款余额也不断增加。紧随其后的是绿色债券,据《2020 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报告》显示,2020 年,我国绿色债券境内外市场发行总量达2,895 亿元,受疫情影响,相较于2019 年同比下降21%,但我国仍然是全球发行绿色债券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他诸如绿色保险之类的产品虽然起步晚,且在整个市场规模中占比不大,但是现在都已经相继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向着良好的趋势发展,正推动着我国绿色金融不断趋向多元化发展。

三、我国发展绿色金融所面临的困境

(一)绿色金融意识不够。绿色金融作为一个较为新颖的事物,全社会对其还尚未形成全面的、习惯性的认知。一方面是由于身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主力军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毫无疑问他们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但一些金融机构尤其是位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部分银行还比较缺乏绿色金融意识,并没有将绿色发展理念运用到业务拓展全过程。提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主体一旦缺失,就更不用说其之后的发展壮大了。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各界对绿色金融理念认识不够深入,普及率较低。根据一个以苏南地区企业为调研对象的报告显示,在120 家企业中,通过绿色项目获得融资的企业仅占比20%,而80%的企业缺乏绿色金融意识且无法利用绿色金融理念进行融资发展。这就可以大致推断出我国目前大多数群体对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等的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够充分,绿色金融的响应者少,愿意规范自我、减少污染、主动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社会主体还不够,整个绿色金融市场还不够活跃。

(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目前,我国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方面还缺乏广泛性和创新度,难以满足社会各界大量的、多样化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供需矛盾。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19 年我国绿色金融需求新增2.048 万亿元,而供给仅仅增加1.43 万亿元,两者之间形成了0.618 万亿元的缺口。而形成这样的供需缺口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一是服务的对象有限。我国金融机构推出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多是面向大型企业的,专门针对中小型绿色企业、个人及家庭的产品服务比较少,服务对象有限,致使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渗透力,其可以辐射的范围也大打折扣,不利于其全面、长远的发展。二是产品种类少。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和碳产品发展不成熟,交易工具种类稀少,产品的创新力不足,致力于个人客户节能减排需求和融资需求的产品种类少之又少,供不应求,这就会打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阻碍绿色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

(三)绿色金融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国有句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同样,在绿色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法律制度来维护秩序、规范行为、保护权益。然而,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一方面关于约束的法律要求不明确,对于不同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要求不清晰,监管的对象、要求及惩罚机制等不全面不具体,使得处于绿色金融市场的机构和个人缺乏自我约束性;另一方面关于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即防范风险、保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机制不健全,使得市场中的参与主体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比如当商业银行被风险包围时,又没有明确法律提供保护的话,就会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使得受牵连的主体陷入困境,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对绿色金融市场丧失信心,进而影响到绿色金融市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绿色金融方面专业人才缺乏。人才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根本,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绿色金融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和技术钻研还比较欠缺。绿色金融是一个融合了环境保护和金融的综合性领域,需要的是既懂环境保护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却大多为单一型人才,即为单一的金融人才或者环境保护人才,他们大多只对自己领域内的研究认识较透彻全面,而对两者交叉领域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深入。高素质人才队伍缺失,导致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研发岗位空缺,不利于金融市场内部的创新发展,也不利于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和分工,进而会影响到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潜力,延缓发展进程。

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建议

(一)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首先,要统一我国绿色金融的标准,政府可以指定相关部门牵头,召集其他相关机构和行业专家,尽快制定出一个绿色金融指导目录,使各金融机构在认证绿色金融业务时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提高业务效率;也让企业在发展绿色金融时有一个可以参照执行的模板,防止进入误区。其次,我国政府要尽快制定出绿色金融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定好绿色金融发展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及长期目标,并相应地设计好整体的发展规划,让各地方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等有更清晰、明朗的思路,化整为零,一阶段、一阶段地发展完善。最后,政府要加快制定有关绿色金融的政策,为绿色金融发展注入活力,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更好地为参与主体提供优惠,提高其积极性。

(二)加大绿色金融理念宣传力度。搞好对绿色金融的宣传,事关其发展全局。宣传是获得大众认可、促进高效率推广的重要一步。因此,我国政府应积极推动建立绿色金融信息网站,向大众输出绿色金融理念,传导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宣传绿色金融成效,普及绿色金融知识。还可以通过软文推广等形式,让绿色金融理念逐步深入各家各户。与此同时,各大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也应该积极响应政府政策,除自身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创新业务外,还应该助力政府向客户及周围其他人宣传绿色金融,提供相应的绿色金融咨询服务,在自己的官网上设立绿色金融栏目,向客户介绍推广绿色金融产品,加强对客户绿色金融理念的传输及绿色金融素养的培养。

(三)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应构建一个科学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研发体系,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首先,从创新源头出发,创新离不开实践,金融机构应从市场需求出发,开展市场调研活动,深入群众,了解其真实的困惑与需求,形成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以此作为创新的基础与来源;其次,对调研得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思维发散,团队讨论,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整合意见想法,考虑可行性,再集团队之力构思、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服务,以满足当地多样化的需求;最后,要树立品牌创新意识,金融机构在新的绿色金融产品创造出来后,要加强品牌宣传,使其成为本金融机构的特色金融产品,吸引更多人来办理业务,提高自身盈利性,同时为之后研发新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好的资金条件。

(四)健全绿色金融法律制度。绿色金融的规范有序发展必然需要具有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来为其提供保障。一是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来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让金融机构、企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规范自我,承担各自的责任义务,防止互相推诿,影响效率。二是强化信息披露制度。规定信息披露的主体、内容及具体要求,促进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减少暗箱操作、不公平交易发生的可能性。三是建立严格明晰的监管法律及惩罚措施。在绿色金融业务开展的整个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可以依照执行的监管法律,而且法律应对监管对象、监管机构及监管内容等进行详细规定。针对不同主体的不同违法违规事件,都要根据事件轻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惩罚措施,如罚款、限制业务等,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肃正行业之风,为绿色金融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五)加快绿色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快绿色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着力从两点出发。一是从高校开始提前进行“后备军”的培养。各大高校可以尝试举办一些有关绿色金融方面的讲座,吸引学生们来了解绿色金融,提高他们对绿色金融的兴趣,培养大学生的绿色金融意识。然后,可以逐步设立一些绿色金融的课程、研究项目等,从更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技能培养与发掘。二是当前正在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应注重自身人才队伍建设与进步。一方面在构建人才队伍前要把严关卡,提高对入职人员技能水平的要求,加强就职前的教育,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兼顾环保意识和金融技能,既有对绿色发展必然性的认识,又有着相应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在人才队伍组建后也要有危机意识,主张各司其职,分工明确,鼓励职员自我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多学习、多思考,不能安逸放松。同时,定期组织外地调研、跨机构交流学习等活动,为职员创造更多新的环境来增强其竞争意识,以促进自身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