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邓洋阳 龚 利 叶爱山,3

(1.南通理工学院商学院 江苏·南通;2.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苏州科技大学创新与管理评价研究所 江苏·苏州)

[提要] 本文通过构建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苏州市2016~2020年文化与旅游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态势进行测度与评价。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

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推动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对此,探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催生文旅融合新业态及增强消费市场活力,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话题。苏州市是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区,自“十三五”以来,文化与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巩固,有力拉动着经济贡献指数。2020年,苏州市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52.0 亿元、963.4 亿元,较2016年分别增长15.6%、-0.7%。2020年,苏州市国内外游客总量相较2016年下降了18.2%。上述现象的根源还是在于疫情所带来的负效应,疫情一方面制约了旅游产业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2020年,苏州市文广旅局以高质量发展为动力、融合发展为主线,努力推动文旅建设迈上新台阶。因此,基于苏州市这类典型地区进行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对该地区乃至周边地区产业融合发展均能起到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

二、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评价模型

(一)评价基础。对文化与旅游业融合进行评价研究,首先必须要厘清何为产业融合与产业耦合。产业融合与产业耦合两者既相互关联又存在一定区别。现有相关理论对产业融合的界定,认为以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为重要前提,不同产业间或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通过渗透、交叉或重组等方式而产生的新经济现象即为产业融合。产业耦合则是指产业间在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交换、渗透与循环,并在业态发展进程中实现联动与良性共振。产业融合与产业耦合最为直接关联方面都表现为能够提升产业绩效、产业价值,以及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与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然而,产业耦合过程不仅可以推进产业融合,同时还能确保主要联结部分与各子系统保持密切关联,能够在最大限度内优化系统功能。文化与旅游业两者融合具有天然优势,这主要是由于两者具有高关联性、强渗透性、边界模糊性等特征而所致。文化产业可以使旅游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与吸引力,而旅游产业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也就表明了文化与旅游业两者融合是彼此相通的动态过程。

(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择。文化与旅游业两者融合发展评价模型,通常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这类模型通过对产业间耦合协调来判定融合度,过程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两者的发展评价;第二部分为文化与旅游业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测算。文化与旅游业发展水平评价方法通常采用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层次分析法等,均能较为客观评价发展水平。为更加准确地判定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改进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不仅可以有效规避主观因素影响,还能增加指标间差异性评判,实现更加准确测度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由于改进熵权法较为常见,此处不再赘述。

在分别获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z(x)、h(y)后,测算文化与旅游业两系统间耦合度,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度耦合度R 描述文化与旅游业两系统间相互作用效应的程度。由于耦合度无法较为客观地反映文化与旅游业两个系统间良性耦合程度,而耦合协调度能够有效克服耦合度所存在的不足,因此本文选用耦合协调度来反映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文化与旅游业两个系统间耦合协调度计算由耦合度R 与综合评价指数P 组成。两个系统间综合评价指数为P=α×z(x)+β×h(y),描述文化与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及其对耦合协调度的贡献。式中,α、β 取值之和为1,一般认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两者重要程度均衡,即α、β取值均为0.5。文化与旅游业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为D=D 值介于0~1,D 值越接近1,表示文化与旅游业两个系统间耦合协调程度越高,也就是说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较高;反之,越接近0,则表示两者间融合发展水平越差。

(三)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系统评价体系构建。构建文化与旅游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还要充分考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借鉴已有学者关于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从多维评价指标构建起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受限于研究数据滞后性,本文研究时间段为2016~2020年。研究数据全部来源于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开发布的《苏州市文广旅局2020年度报告》。(表1)

表1 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

(四)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依据。为科学有效地比较2016~2020年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需要对文化与旅游业两个系统间耦合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借鉴已有学者做法,采用均匀分布将两个产业间的耦合协调度划分为10个等级。耦合协调度取值介于0~1,当取值小于0.5 时,可认为文化与旅游业两个系统间处于失调阶段。失调阶段又可以划分为5 个阶段,分别为极度失调、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当取值介于0.5~1 之间,基本认为处于协调阶段,也划分为5 个阶段,依次为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

三、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发展协调度分析

(一)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发展水平。运用改进熵权法对苏州市2016~2020年文化与旅游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研究期内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呈现“M”型发展态势,2019年达到研究期内最大值0.647;随后2020年呈现快速下降趋势,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降低至0.504,仅恢复到2019年的77.9%的发展水平。反观苏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可以发现苏州市旅游产业在研究期内呈现快速上升态势,2019年、2020年苏州市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分别为0.485、0.688。虽然受疫情影响游客数量有所下降,但得益于苏州市政府部门积极谋划文旅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了苏州市文旅业提质增效。总体而言,虽然苏州市文化产业水平出现骤降,但更多可能是由于苏州市实施以文化产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导致了苏州市文化产业在表明上显现出下降态势。然而,实际上文化产业更多贡献倾向于旅游业的发展,毕竟文化与旅游业一直紧密相连。因此,下文将分析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两者耦合协调性程度,以此来论证该部分内容。

(二)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通过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发现,2016~2020年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仅2020年较2019年下降0.026。2016年,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为0.574,协调度等级为勉强协调。2017年、2018年耦合协调度环比上升12.02%、6.22%,这两年文化与旅游业协调度等级均属于初级协调。2019年相较2018年耦合协调度上升6.73%,2019~2020年文化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等级均进入中级协调阶段,但距离良好协调、优质协调仍存在一定差距。(表2)

在此,有必要对内部机制进行分析。将在耦合协调度等级基础上进行再划分,以使该部分研究内容更为全面。若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大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则表示当前处于旅游滞后型状态。若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小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则表示当前处于文化滞后型状态。若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等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则表示当前处于文化与旅游同步型状态。从表2 内容可以发现,2016~2018年均属于文化滞后型,而2019~2020年属于旅游滞后型。2019~2020年旅游产业受疫情负效应以及苏州市部分旅游资源项目保护与整改,致使苏州市这两年的旅游产业呈现滞后困境。旅游产业兼具着脆弱性与强恢复等特性,因此可充分挖掘旅游产业的特性,以此来实现苏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发展。

表2 2016~2020年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一览表

总体而言,苏州市2016~2020年文化与旅游业呈现文化产业滞后于旅游产业,说明研究期内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支撑有限,而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推动力又略显不足,文化产业落后于旅游产业将会阻碍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苏州市2019~2020年文化产业不断贡献力量,促进旅游产业市场活力提升。因此,苏州市在后疫情背景下应亟待采取针对性措施,促使文化产业满足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又可以促使文化产业扩张,最终实现两者共同发展。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构建起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测度苏州市2016~2020年文化与旅游业发展水平,并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文化与旅游业耦合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研究期内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呈现“M”型发展态势,2020年呈现快速下降趋势,2020年仅恢复到2019年的77.9%。旅游产业在研究期内却呈现快速上升态势,2019年、2020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分别达到0.485、0.688。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仅2020年较2019年下降0.026。苏州市现已进入中级协调阶段,但文化产业滞后于旅游产业,即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支撑有限,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推动力略显不足。

据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提升现代治理能力。立足于《苏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应大格局编制文化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蓝图。积极开展《民法典》宣传工作,使民法典进景区、进酒店,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应持续优化流程、缩短时间、减少材料,实现按时办结审批事项与提升服务满意度,进而为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二,建设与完善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监管中心,积极构建文化与旅游市场执法工程。针对当前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中非法或违规行为,形成打击不当行为的常态化机制,进而有效提升来苏游客的满意度。同时,常态化开展苏州市文化与旅游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突出安防、消防、防汛和文物本体安全,对各单位安全制度、复工复产、设施设备等项目逐项排查并整改。第三,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应明确把数字文化产业作为产业突破方向,苏州市政府部门应加强与携程、同程等旅游OTA 平台合作,并积极吸引众多优秀旅游平台集聚苏州。此外,还要不断创新与新媒体合作机制,持续开展国内外市场的线上营销,进而有效提升苏州市文化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