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泌尿外科 402160)

输尿管结石为泌尿系统多发病、常见病,引起的疼痛剧烈难忍,开放手术是泌尿系结石常用方法,但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性及术中出血等危险,且费用比较高。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具有无需麻醉、非侵入性,可重复进行,门诊治疗、花费较低、效果理想等优点,现已成为输尿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本院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采用ESWL急诊治疗输尿管结石所致肾绞痛208例,消除疼痛效果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输尿管结石患者208例,其中男119例,女89例,年龄12~78岁,平均36岁。输尿管上段结石92例,中段结石8例,下段结石108例,结石最大 23 mm×10 mm,最小6 mm×4 mm,平均12 mm×8 mm,所有患者均有剧烈肾绞痛,持续时间最短4~6 h,最长2~3 d。

1.2 方法 采用惠康公司HK.ESWL-109电磁波式碎石机B超定位,该机波源可上、下、左、右、前、后翻转,超声定位采用CTS线阵超声显像诊断仪,探头为外置式。嘱患者饮水500~1 000 mL并憋尿至膀胱充盈,B超扫描肾、输尿管、膀胱、尿道,按照肾、输尿管上、中、下各段不同的解剖位置,经脊柱旁、经腹部、经腰部等不同侧面细心地进行输尿管的全程检查,较易找到结石影像及部位。将探头置于碎石机上固定,定位结石于焦点距离。治疗时,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俯卧位、中段结石采用斜仰卧位、下段结石采用仰卧位,工作电压9~13.5 KV,频率79次/分,冲击次数根据结石大小、质地选择1 500~3 000次,术中超声监测碎石全程,并适时调整焦距。术后多饮水,每日至少2 500 mL,适当做跳跃运动,口服消炎药及中药排石汤,需复碎时,间隔7 d,经过 1~4次碎石。

2 结 果

2.1 本组208例输尿管结石急诊ESWL治疗1次碎石成功183例,占87.9%,输尿管上段结石76例中,一次碎石成功 60例,复碎1次9例,复碎2次 7例;中段结石11例中,1次碎石成功9例,复碎1次2例;下段结石121例中,1次碎石成功114例,复碎1次7例。

2.2 本组病例均有碎石后结石颗粒自行排出,输尿管下段结石碎石后即可见到结石碎屑随尿液排出,输尿管上、中段结石碎石后在25 d左右排尽。急诊ESWL治疗的20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治疗后B超复查172例结石排尽,排石率82.6%,18例输尿管下段有残余3~4 mm小结石,患者未述不适,叮嘱患者多饮水,适当跳跃运动,不用重复碎石术。18例复诊B超结石仍存在,其中15例结石较治疗前稍小,患者述尿中见到细沙粒,对其残余结石复碎,2例上段结石、1例中段结石无变化。

3 讨 论

3.1 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占15%,可以引起肾积水、肾衰竭和尿毒症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尿路结石的治疗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种治疗方法发展迅速,目前90%左右的尿路结石可不再采用开放手术治疗[1]。B超定位ESWL具有无痛苦、无创伤、简便、可重复治疗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能及时有效地对肾绞痛作出处理;同时弥补了X线对阴性结石不显影、难定位的缺点。但仍有一定局限性,肥胖患者定位不太满意,本组患者复查B超,18例结石仍存在的病例中5例患者属肥胖体型。

3.2 本组多数患者在做ESWL的过程中感觉疼痛减轻或逐渐消失,可能是因为结石受到电磁波冲击松解、与输尿管逐步分离,减轻了结石对输尿管的压迫使疼痛减轻。11例患者因夜间疼痛发作未能及时行ESWL治疗,采用解痉镇痛措施后稍有缓解,之后疼痛仍发作,经ESWL治疗后治愈。

3.3 ESWL急诊治疗输尿管结石,对年老体弱或轻度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同样适用,但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采取低能量,不超过10 KV,频率控制在75次/分以下,持续冲击不超过2 500次。条件许可最好在心电监护下进行[2]。

3.4 定位准确是保证疗效的关键,术中密切跟踪监视结石的位置,根据情况嘱咐患者适当屏气,减少结石随呼吸摆动的频率,提高冲击波对结石的中靶率,减少无效冲击。

3.5 为提高结石排尽率,碎石术后嘱咐患者多喝水(24 h内至少2 500 mL)、适当跳跃运动或多活动,达到自然冲洗尿道、促进结石颗粒下移排出的目的。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01.

[2]张慧君,石峰,程娟.超声波定位体外震波碎石对结石患者的心脏影响(附3例报告)[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6,12(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