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吕 钢,甘 霖,曾 真,王亚冬,廖登辉

(重庆市中医院乳腺甲状腺科 400021)

急性乳腺炎是妇女哺乳期常见的急症,中医称之为乳痈,是常见多发病,占乳腺感染性疾病的75%[1]。该病多发生于产后1~2个月的哺乳期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其主要原因为产妇抵抗力下降、乳头内陷、乳腺导管先天性不通畅、产妇授乳经验不足,乳汁淤积、乳头破损等,病菌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小叶扩散至乳腺实质所致[2]。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和畏寒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形成脓肿,此时往往需要切开引流,这不但对产妇健康有影响,婴儿也会因缺乳而影响正常发育。因此,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治疗该病的有力保证。经多年临床观察,在治疗该病时,除西医抗菌治疗外,加用中药内服外用标本兼治,疗效明显。本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对既往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疗效的系统评价,以获得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和优势的证据,从而推广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以“急性乳腺炎”为主题词,“中西药”、“中西医”、“中药”、“西医”或“西药”为关键词检索2002~2012年中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检索截止时间为2012年11月1日。

1.2 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原始资料为已公开发表的文献;(2)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以及半随机对照试验,无论是否采用盲法;(3)研究对象必须为早期急性乳腺炎,即有明确的诊断标准;(4)干预措施:治疗组为中药(内服、外敷或二者均用)加西药联合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西药治疗;(5)有规范的疗效评价指标,本研究中采用治疗有效率;(6)两组观察例数和治疗例数明确。

1.2.2 排除标准 (1)研究对象无明确的诊断标准;(2)文献未提及随机,试验不是随机以及半随机对照试验;(3)未设对照组或组间均衡性差,无可比性;(4)样本资料交代不清或不全。

1.3 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1.3.1 资料提取 两位评价者独立阅读文题和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后,对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一步阅读全文,以确定是否真正纳入,然后交叉核对。若有分歧,通过双方讨论解决或由第三者协助判断。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1.3.2 方法学质量评价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按照Cochrane手册质量评价标准[3]进行。评价内容包括:(1)随机方法是否正确;(2)是否做到分配隐藏;(3)是否采用盲法;(4)对退出或失访的报道要包括失访人数和原因;(5)是否采用意向治疗分析;(6)基线可比性。完全满足上述标准,发生各种偏倚的可能最小,为A级;部分满足上述质量标准,发生偏倚的可能性为中度,为B级;完全不满足上述质量标准,发生偏倚的可能性为高度,为C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RevMan4.2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分析。当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检验结果P>0.05时,说明各研究间异质性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说明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选择优势比(OR)作为效应尺度指标,计算其95%CI。采用倒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

2 结 果

2.1 文献检索流程和结果 通过阅读文题、摘要和全文,根据研究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剔除重复文献后,最终纳入79个随机对照试验,其中,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有18篇。最终纳入急性乳腺炎患者共计2021例,其中,治疗组995例,对照组1026例,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见表1。18篇纳入的研究文献中均提及了随机分组,其中,3项描述了随机分组方法即文献[4,9,17]。18项研究均未提及分配隐藏和盲法,未描述退出和失访,亦未作意向性分析。3项研究质量分级评为B级,其余均为C级。

2.2 Meta分析结果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按照下边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中药内服加西药vs.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中药外用加西药vs.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中药内服外用加西药vs.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

2.2.1 中药内服加西药vs.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

图1 中药内服加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有森林图

图1可见异质性检验的χ2=7.23,P=0.61,因此,认为上述入选的文献无明显的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10篇文献OR均位于无效线的右侧,合并效应值OR=6.94,95%CI分别是4.71~10.23,合并效应Z=9.78,P<0.01,故认为中药内服加西药组疗效优势大于西药组。

图2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图形散点分布稍不对称,考虑存在发表性偏倚。对此解释是可能与无统计学意义效果的研究(阴性结果)未能发表有关,此外也可能与方法学质量不高等有关。

2.2.2 中药外用加西药vs.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

图3可见异质性检验的χ2=0.41,P=0.94,因此,认为上述入选的文献无明显的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4篇文献OR均位于无效线的右侧,合并效应值OR=4.84,95%CI分别是1.84~12.72,合并效应Z=3.20,P=0.01,故认为中药外用加西药组疗效优势大于西药组。

图2 中药内服加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漏斗图

图3 中药外用加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森林图

图4 中药外用加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漏斗图

图4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图形散点明显对称,不存在发表性偏倚。

2.2.3 中药内服外用加西药vs.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

图5 中药内服外用加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有效率图

图6 中药内服外用加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漏斗图

图5可见异质性检验的χ2=3.35,P=0.34(P>0.05),因此,认为上述入选的文献无明显的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4篇文献优势比OR均位于无效线的右侧,合并效应值OR=8.69,95%CI分别是3.34~22.61,合并效应Z=4.43,P<0.01,故认为中药内服外用加西药组疗效优势大于西药组。

3 讨 论

本研究以有效为疗效判定标准,通过对18项研究按治疗方法分别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此外,从纳入的文献上也可以发现以下问题:(1)本系统评价纳入的大多数为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均未计算样本量,且研究质量低,没有1篇文献达到A级标准,也没有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增加了产生偏倚的机会。(2)尽管所有研究都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但由于所有研究均未描述具体的随机方法及随机分配方案,因此,存在较大的实施偏倚、测量偏倚及选择性偏倚的可能性。“漏斗图”显示不对称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这与所纳入研究的试验方法学质量低下,阴性结果的试验可能未发表,也可能与治疗组及对照组采用的中药方剂、给药方式、疗程不同及样本量偏小等因素有关。(3)中西药联合治疗所采用的中药类型及用药方法并不统一,即使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疗程也未说明,疗效判定标准也不统一;因该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对疗效的评价不得不考虑复发的问题,而从本研究所纳入的18篇文献来看,均没有探讨复发的问题。(4)纳入的18篇文献均未对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报道,对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安全性缺乏判断。上述这些问题提示今后应严格按照临床试验设计进行临床观察,使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公认。因此,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医药方法学质量加以改进:(1)增大样本量;(2)明确随机分配序列产生的原则和方法并严格执行,对随机分配方案做到有效隐藏;(3)尽量选用统一的疾病判定标准、规范的用药方案及统一、客观的效应指标;(4)重视不良反应的报道,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标准化监测和充分规范的报道;(5)随访期应足够长,以便观察患者是否复发等情况。

[1]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8-142.

[2]石美鑫.实用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41-649.

[3]Higgins JPT,Green S.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M].Chichester:Wiley-Blackwell,2008.

[4]陶爱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59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8):481-513.

[5]张宇,何清源,蒋敦厚.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46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6):29-30.

[6]王琴.瓜蒌牛蒡汤加减治疗急性乳腺炎42例[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29(6),644-645.

[7]刘丽清,吕昆,刘雁,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13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7):426.

[8]王慧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4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1972-1973.

[9]黄志华,郑书楷,马士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28-29.

[10]陈桂铭.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63例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1):138-139.

[11]刘胜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180例的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5):163-164.

[12]谢丽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附100例报告)[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1):1456-1457.

[13]余薇.化淤通乳饮配合金黄散治疗急性乳腺炎郁乳期41例临床观察[J].江苏医药,2012,44(1):40-41.

[14]黄瑰.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06,3(32):103-104.

[15]方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126.

[16]张秀清,刘修树.复方热敷散配合青霉素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40-41.

[17]李尉榕,孙战华,李志敏.三黄汤加味贴敷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7):402-403.

[18]周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5):7-10.

[19]余玲.清热化淤消结方结合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30例[J].陕西中医,2010,31(11):1449-1450.

[20]罗杰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687-1688.

[21]张琦,黄文俊,韩春花,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60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