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丽星,何 静

(湖北省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武汉 430033)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其病理特点为胰腺局部炎症引起的全身多脏器、系统的炎性反应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凶险,常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休克,病死率高达10%~ 30%[1]。临床治疗采取非手术治疗的综合干预,而营养支持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影响疾病的转归。SAP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降低,大部分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白黎智等[2]研究发现肠内营养中添加谷氨酰胺、精氨酸等可降低SAP患者的炎性反应,减少内毒素血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基础研究发现肠内营养中补充精氨酸、谷氨酰胺、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可加强机体免疫功能,防止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避免肠内细菌易位,降低感染、MODS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3-4]。本次研究旨在观察全肠外营养或早期肠内营养对SAP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探讨不同营养方式下SAP患者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本科治疗的SAP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组制定的SAP诊断标准[5],有胰腺坏死、胰腺脓肿、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CT检查分级为 D、E 级,Ranson≥3分、APACHEⅡ≥8分。排除病情严重需外科手术治疗,APACHEⅡ>25分,以及伴有严重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或已出现继发性感染的患者。本研究共纳入52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完全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发病时间、病情危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CD3、CD4、CD8、CD4/CD8的比较

*:P<0.05,与入院时比较;#:P<0.05,与同一时间对照组比较。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采取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使用抗生素等。两组患者营养时间均为14 d,对照组经中心静脉输注营养,总热量按 Harris-Benedict 公式计算,主要包括葡萄糖、氨基酸(乐凡命)、脂肪乳剂(力能)、10%氯化钾、10%氯化钠、维生素、微量元素(安达美)及胰岛素等成分。糖、脂供能比为1~2∶1;葡萄糖、胰岛素为4~5∶1,营养液混装入3 L袋中,输入时间不低于12 h。观察组入院前3 d先采用肠外营养,并在早期过渡为肠内营养,该组患者均置入凯复尔螺旋型鼻肠管,鼻肠管可在X线下调整方向或胃镜下钳夹帮助下通过幽门,注入泛影葡胺,在透视协助了解头端位置,确认其在空肠上段,距离Treitz韧带约30~40 cm。随着肠道功能开始恢复,自胃管中缓慢滴入加热的5%葡糖糖盐水,使肠道适应容量性改变,约500~1 000 mL/d,持续12 d。第5天开始选用预消化配方肠内营养混悬液 SP(百普力),并使用L-谷氨酰胺、精氨酸,输注泵持续滴注并控制滴速,并加用生理盐水稀释,开始约25 mL/h,待患者适应后增加为80~100 mL/h,总热量、氮量的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持续2~3 d达全量后停止肠外营养。

1.2.2 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及肠内或肠外营养第8、14 d采集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单标记测定CD3、CD4、CD8,每 1×106个细胞加入100 μL 封闭液,4 ℃环境下与20 μL单抗(CD3-CY5、CD4+-FITC、CD8+-PE)作用约45 min,加入 FITC 标记的荧光二抗,再次在4 ℃下作用45 min,使用美国BD公司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CD3、CD4、CD8、CD4/CD8的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d后与入院时比较,观察组CD3、CD4比例增加,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两组患者CD8比例均降低,CD4/CD8比值升高;治疗8 d后组间比较,观察组CD3、CD4、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与入院时比较,两组患者CD3、CD4比例增加,CD8比例降低,CD4/CD8比值升高;治疗14 d后组间比较,观察组CD3、CD4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但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3 两组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免疫球蛋 水平的比较

*:P<0.05,与入院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免疫球蛋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IgG、IgM、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d后与入院时比较,观察组IgG、IgM、IgA水平显着提高(P<0.05),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治疗8 d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与入院时比较,两组患者IgG、IgM、Ig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治疗14 d后组间比较,两组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IgM、Ig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及30 d内感染的分析 观察组肠内营养期间2例(7.69%)患者腹泻,可能与营养液渗透压较高、患者耐受性较低等因素有关,将肠内营养液百普力浓度稀释为50%后好转。2例(7.69%)腹胀,可能与肠功能恢复不佳等因素有关,给予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药物促进胃肠动力后好转。1例(3.85%)患者胃反流,经床旁B超、影像学检查确定营养管位置并调整患者体位后好转。对照组中出现2例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腹腔感染及感染性休克,出现1例胰腺周围感染,1例肺部感染及感染性休克,2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或MODS死亡。观察组未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1例腹腔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因MODS死亡。对照组、观察组感染率分别为30.77%(8/26)、11.54%(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SAP常伴有胰腺组织出血、坏死,肠黏膜屏障受损、肠内细菌易位等病理变化,加之全身性营养不良、代谢紊乱等因素,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失衡状态,有报道发现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SAP患者的预后[6-7],但何时开始肠内营养尚无定论。既往研究认为SAP患者胰腺炎症控制、病情稳定、胃肠功能开始恢复、淀粉酶恢复正常后开始肠内营养,一般在发病后7~10 d。但也有学者认为SAP入院后72 h内给予空肠远端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不会影响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供[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历了入院后3 d的肠外营养即准备阶段,随着肠道功能开始恢复进入肠内营养过渡阶段,然后为肠内营养稳定阶段。本研究发现治疗8 d后观察组CD3、CD4比例增加,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组间比较,观察组CD3、CD4、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14 d后观察组CD3、CD4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相对于全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可在短期内提高CD3、CD4淋巴细胞比例,降低炎症抑制性淋巴细胞亚群CD8的比例,恢复SAP患者的淋巴细胞平衡。

另外,本研究发现治疗8 d后观察组的IgG、IgM、IgA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IgG、IgM、Ig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但观察组IgM、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SAP患者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效改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国外学者临床研究发现,在遵循适时、适量的原则下,对生命体征平稳的SAP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炎症指标水平,改善预后[9-10]。本研究与之相符,在入院后3 d即治疗窗口期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并包含谷氨酰胺、精氨酸等成分,有利于提高IgM、IgG、IgA等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机体、肠黏膜的免疫功能[11]。

营养支持在SAP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降低SAP患者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12-13]。本研究中观察组感染率显着低于对照组,提示CD3、CD4等淋巴细胞比例恢复平衡,免疫球蛋白水平恢复有利于改善SAP免疫功能,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率,可能与SAP早期出现肠屏障受损、细菌易位,而肠内营养可有效避免肠黏膜细胞凋亡,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从而防止细菌易位有关[14];也可能与长期全肠外营养容易引起高血糖,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较高,菌血症诱发全身性感染的风险增加等因素有关[15-16],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可恢复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平衡,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继发感染率,但早期肠内营养本身也存在一些并发症,例如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鼻肠管移位等,临床治疗期间需严格控制输入速度,密切观察患者体征的变化,防止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1]朱川,尹昌林,周人杰,等.APACHEⅡ评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时机选择的价值[J].重庆医学,2012,41(23):2371-2373,2376.

[2]白黎智,康利民,路小光,等.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保护作用[J].广东医学,2010,31(11):1446-1448.

[3]陈博,伍晓汀.肠内免疫营养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12):978-981.

[4]张长习,陈强谱,张兴元.免疫肠内营养的临床营养及评价[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2):3417-3420.

[5]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1):727-729.

[6]郭端,贾超,许治华,等.肠内免疫营养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3):346-351.

[7]李进展,张会迎,吴俊伟,等.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11):1597-1598.

[8]黄晓曦,王兴鹏,马晶晶,等.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及精氨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4):2407-2409.

[9]Darvas K,Futó J,Okrös I,et al.Principles of intensive care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in 2008[J].Orv Hetil,2008,149(47):2211-2220.

[10]Mossner J,Teich N.Nutrition in acute pancreatitis[J].Zeitschri fur Gastroenterologie,2008,46(8):784-789.

[11]Zhong Y,Cai D,Cai W,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galactooligosaccharide-supplemented enteral nutrition on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in ra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Clin Nutr,2009,28(5):575-580.

[12]Cao Y,Xu Y,Lu T,et al.Meta-analysis of enteral nutrition versus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Ann Nutr Metab,2008,53(3/4):268-275.

[13]左艳艳,康焰.全胃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1):1295-1301.

[14]韩婷,蔡东联,钟燕,等.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凋亡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1):48-52.

[15]Doley RP,Yadav TD,Wig JD,et al.Enteral nutrition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JOP,2009,10(2):157-162.

[16]Wu XM,Ji KQ,Wang HY,et al.Total enteral nutrition in prevention of pancreatic necrotic infection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Pancreas,2010,39(2):24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