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孙广田

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渤海区域合作,一直是环渤海区域合作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兄弟城市的大力支持下,大连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双重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经济社会步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大连的发展,必将为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增添新的活力。大连的发展,离不开环渤海地区兄弟城市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提三点建议与大家交流:

一、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各城市积极利用环渤海区域合作这个有效平台,加强对话与沟通,不断发掘新的合作领域,以初期点对点的合作,逐步发展成为线与线、面与面的交汇,形成多领域、深层次的共享与合作,打造环渤海区域特有的、整体的竞争优势。

二、建立健全一体化发展的促进机制。充分发挥各城市的比较优势,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和重复建设,逐步探索出一套能够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打破市场和行政壁垒的促进机制,积极构建开放的区域大市场和产业一体化布局,建立优势互补、梯次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加快推进港口城市与内陆城市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环渤海区域港口众多的优势,合理布局港口资源,加快集疏运体系和内陆干港建设,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深化港口城市与腹地城市合作,促进区域内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努力实现环渤海区域城市的合作共赢和共同繁荣。

营口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刘焕鑫

近年来,在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区域的强劲带动下,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已步入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时期。这次大会的召开正值 “十二五”开局之际,将对进一步加强环渤海地区城市间的交流合作,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完善合作机制。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议在推动环渤海地区日益活跃的政府和民间交往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的基础作用,有步骤、分阶段的建立不同层次、多种性质的协调机构和机制,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体系,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促进合作共赢。

二是扩大联系范围。建立区域高层领导人定期会晤和互访制度,健全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积极促进城市间社会团体、学术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间的合作与交往,推进区域内制度架构的融合,促进科技、教育、文化资源的交流共享。

三是完善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统一规划环渤海区域交通设施布局,加强区域内海港、空港、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能力之间的协助与分工,尽快形成互联式、一体化交通网络体系。进一步改善环渤海地区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推进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按照国家港口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建立快速出海大通道,加强港口与港口、港口与腹地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四是共同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区域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建立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制度和区域环境重大事故灾害通报制度,提高区域整体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阜新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 张本刚

在区域内,发挥各自优势,促进经济联系、互补和融合,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势,必将推动地区经济实现更大更快的发展。阜新市愿意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加强与区域内城市在经济、文化、旅游等全方位的合作。

第一,发挥区位优势,推进资源合作。目前,阜新已经成为连接东北与华北第二条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环渤海区域和蒙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目前阜新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巴新铁路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于2012年正式通车,通车后每年将有3500万吨煤炭资源从内蒙古运输到阜新,远期运力将达到1亿吨,阜新将成为以煤炭物流为重点的重要物流产业集聚区,为环渤海区域城市提供资源等要素保障。

第二,依托项目优势,加强能源合作。2010年,以总投资247亿元的大唐阜新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开工为标志,阜新国家煤化工示范基地全面启动建设,到2015年,煤制气产量将突破百亿立方米。风电开发项目已有675万千瓦落实投资主体,装机容量超过180万千瓦,未来几年阜新将致力打造近1000万千瓦的 “风电之都”,为环渤海区域的持续发展提供能源特别是新型能源支撑。

第三,依托地缘优势,加强生态合作。生态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阜新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担负着阻止科尔沁沙地南侵,保护环渤海区域生态环境的特殊使命。未来几年,阜新将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推进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继续巩固辽蒙边界防护林成果,推进荒山治沙造林等工程为环渤海区域城市提供重要生态屏障。

第四,依托平台优势,推进产业合作。环渤海区域内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地区有11个,阜新作为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和沈阳经济区的重要成员,平台优势明显,环渤海区域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之一,我们愿意根据产业分工,融入区域内的产业链条,为区域内的产业进行配套,承接区域内的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当前,我市正处在转型振兴、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领域,特别是加大对环渤海地区的开放程度,将我市的优势资源与环渤海区域城市的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进行有机融合,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全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都本伟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城市群、港口群和产业群相对密集的区域之一,已经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我国第三个大区域经济增长极。加入环渤海区域合作以来,我们葫芦岛市按照联席会议的要求,不断加强与环渤海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密切联系,共谋发展,实现了共同繁荣。

围绕科学实施 “十二五”发展规划,就进一步深化环渤海区域合作,我们建议:

第一,要统筹规划,一体化发展。要统筹考虑各地在产业基础、结构、功能等各方面的短长,认真谋划发展规划的对接与衔接,有收有放,确保规划同筹、交通同网、环境同治和产业联动、市场联体、旅游联线、信息联通,实现环渤海各城市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第二,要完善要素,错位发展。环渤海区域合作体,要从世界和国家发展的大局,从联合体一体化发展的视角,在 “一盘棋”中去研究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互动机制,努力实现合理流动、优化组合、错位发展,把环渤海地区潜在的各种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第三,要整合资源,集聚发展。环渤海各市,要加强资源、产业、能源、环境和人才等领域的合作,扬长避短、协调发展。要充分利用沿海经济带各开发区、工业园区具有的水上运输、政策支持、土地资源等叠加优势,打破区域界限,实现资源共享,吸引企业向沿海集结,实现 “优势产业集聚、同类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统筹发展、协调发展水平。

第四,要延伸地域,扩大辐射。环渤海各市是东北三省以及蒙东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和最近出海口。要把环渤海区域作为一个大概念、大品牌、大战略来看待和思考。要扩大视野,切实增强港口经济、城市经济的辐射能力。通过自身发展,把辐射范围扩大到东北三省、京津唐乃至全国,扩大到日本、俄罗斯以及韩国、朝鲜、蒙古等东北亚国家和地区。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市长 艾文礼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紧紧抓住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重大机遇,围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两大任务,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大力实施工业化与城镇化 “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中东西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三大战略,倾力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加快跻身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

区域合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环渤海区域科学发展,是我们的光荣使命。为促进环渤海区域合作纵深发展,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建立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区域交流协调机制。在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议的基础上,建立有关对口部门、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交流机制,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区域合作联动机制,推动区域合作更加务实、更具实效。二是建立发展规划对接机制。以 “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对 “五省 (区)二市”40个成员城市的产业、城建、交通等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城市间产业发展,指导产业合理布局,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三是建立环渤海区域城市间信息交流机制。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环渤海区域信息网,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科技、人才等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区域发展良性互动格局。四是建立环渤海区域大交通体系。充分发挥环渤海区域临海近海优势,以各海港城员市为端点,科学规划环渤海区域交通运输体系,打造陆运、海运及空运相结合的便捷运输通道。

唐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于 山

唐山市在促进区域合作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以环渤海区域合作、京津冀一体化和河北沿海地区开发开放为契机,全面加强与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城市的合作、对接。

第一,发挥各自优势,加速推进产业一体化。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钢铁、装备制造和化工,新能源、环保和生物医药,两个 “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工程机械制造、高速动车组、矿用抢险和焊接机器人等已成为新的产业优势和品牌。在今后发展中,我们将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推进各兄弟市间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与丰富资源的有效对接,特别是依托曹妃甸,促进精品钢铁、煤炭、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产业对接发展、经济互补多赢。

第二,强化海陆空对接协作,加速推进交通一体化。随着唐承高速公路、津秦客运专线、唐承铁路、蒙冀铁路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的建设,已将唐山与各兄弟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我们携手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下一步,我们将与各兄弟市一起,坚持海陆空齐头并进,以推进唐承高速公路、唐承铁路、张曹铁路建设为重点,深化港口和机场建设运营的联合协作,完善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功能,加快建设海陆空一体的集疏港运输通道,努力形成环渤海地区互联互通、四通八达的大交通格局。

第三,合作开发旅游资源,加速推进旅游一体化。环渤海区域人文相近,地域相连,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对于整合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经济,提升整体实力和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愿同各兄弟市一道,加强旅游项目合作与宣传,合力打造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塑造旅游产品品牌,携手共建环渤海无障碍黄金旅游圈。

第四,搭建合作平台,加速推进招商一体化。环渤海区域承东启西、南联北开,是连接 “三北”地区的重要纽带,已经成为广大投资者竞相投资的热点地区。我们愿意进一步加强各兄弟市间招商引资的合作交流,积极搭建合作招商平台,打造招商品牌,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到环渤海地区创业发展。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 锋

二十五年来,环渤海地区的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并保持着不断深化的趋势,这一合作给环渤海区域合作各城市带来可喜的成果,相信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这一成果必将加速扩大。秦皇岛市作为联席会成员之一,将继续支持并广泛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为环渤海区域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积极推进交通一体化。加快津秦客专、承秦高速、北戴河机场建设,积极推进京秦客专、承秦铁路规划建设,大力开拓秦皇岛至大连、丹东及山东沿海城市海运和空中航线,形成各城市间海陆空的紧密联系,建设综合型立体化交通网络体系。二是积极推进产业一体化。结合环首都经济圈规划,进一步深化与京津地区合作,积极探索产业转移合作、企业异地发展的共赢机制。进一步扩大与东北、山东、内蒙等地的合作领域和范围,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三是积极推进旅游一体化。结合秦皇岛市“国际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建设及全国服务业、旅游改革试点建设,积极探索合作开发旅游资源,共同开拓旅游市场,联合打造环渤海黄金旅游圈。

邢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李 博

从国内形势看,环渤海区域经济正好处于南北夹击的窘地,北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南有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及早到来等,南北经济扩张的挤压,迫使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寻求突破的良方。因此,扩大合作,加强对接,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协作发展,就成为我们共同的剑指。为此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在机制上大力实施创新工程,通过与各成员市之间沟通,按照求大同存小异原则,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合作机制,不断加强和完善各地政府间以及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学术机构和民间的交流与沟通。认真落实市长联席会议和各项决议的衔接落实,定期研究探讨环渤海区域各城市合作的方向、内容和重点,在充分发挥环渤海区域市长联席会作用的基础上,有步骤、分阶段地建立各种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协调机制,促进城市间多元化、多层次的区域合作。

二是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统一的市场体系是促进区域资源整合、区域发展互动的基本条件。我们要立足本地实际,放眼整个环渤海区域,从整体上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力争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就是要打破行政界限,通过消除行政壁垒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通过形成必要的共识,共同培育和发展环渤海经济区乃至国内更大区域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资源及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

三是促进市场主体合作的新发展。最大限度地激活企业这一要素,把企业间的合作推到区域合作的主战场。各成员市要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良的投资环境,要着眼于加强区域产业对接,打造环渤海区域共同优势,实现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协力推动跨地区的企业重组、产业整合,促进整个环渤海区域产业优化升级。在这方面,各成员市应不遗余力地共同做好这篇文章。

四是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京津地区是全国知识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龙头城市可以对本区域的科技辐射和带动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发挥环渤海区域组织的重要作用,推进区域科技资源的共享,支持各类科研创新机构的联合和共建,搞好双边、多边技术项目对接,鼓励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创业资本等科技要素在区域内有序流动,有效提升整个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

保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周省时

伴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和我国生产力布局调整由南向北推移,环渤海地区正以其独有的政治文化优势、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强大的研发能力等特质,成为第三经济增长极。保定市是京津冀都市群的重要城市、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们非常关注环渤海地区的发展,也一直在积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中推动发展。我们感到,在国家、有关省市以及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的推动下,环渤海地区间城市交流广泛,区域合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近年来,作为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成员市,保定与天津、北京及环渤海各兄弟城市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和经济往来。通过合作与交流,促进了保定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了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今年既是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成立二十五周年,也是 “十二五”开局谋篇第一年,加强环渤海各成员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进程,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保定市作为京津冀的中心带地区,愿进一步加强与环渤海地区经济、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促进环渤海地区的共同繁荣和进步。为了进一步深化环渤海区域合作,我特别向大会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建议由市长联席会发起,各成员市积极参与,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制定环渤海区域城市对接发展办法。建立对接推动机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环境等一体化进程,加快提升环渤海区域的实力和竞争力。

二是各成员市进一步加强政府间的沟通协作,积极打造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为推动企业、行业的深度交流合作服好务。

承德市人民政府市长 赵风楼

面对 “十二五”新征程,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成为推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主旋律。环渤海区域以其独特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能,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一,着眼于统筹区域合作,推进规划互融。环渤海地区要实现大发展,必须强化区域整体意识,使统筹成为各方遵循的指导思想,以统筹促合作、求发展。

第二,第二,着眼于支撑区域合作,推进产业互接。各成员市应站位于环渤海区域全局,扩大产业分工和相互协作,形成协作配套、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同时,加快市场对接,破除市域间的市场壁垒和人为干预,建立贸易协作组织和协调推进机制,夯实产业对接基础。

第三,着眼于加快区域合作,推进交通互联。必须加快构建密连京津、通疆达海的现代交通网络,提高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应加快区域内高速公路建设,形成相互通达、内外连接、高效便捷的高速公路网;加快京沈客专等铁路新建和扩能改造,形成高标准、大能力铁路网;加快建设区域内各港口和口岸,形成高通达能力的港口、口岸运输网。

第四,着眼于增强区域合作,推进旅游互动。我们倡导各成员市加快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联合开发旅游产品,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共建环京津、环渤海休闲旅游产业带,形成互为市场、互送客源、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

第五,着眼于加深区域合作,推进生态互惠。环渤海区域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支撑,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承德作为京津唐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正在全力打造 “华北最优、全国知名”的 “绿色宝库”。我们期待进一步加强与各成员市,尤其是与潮河、滦河流域诸城市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合作,提高整体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共同造福上下游人民。

沧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家雷

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成立25年来,从 “廊坊共识”到 “北京倡议”,再到去年的 “沈阳倡议”,机制不断完善,层次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在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各成员市之间深化经贸合作,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加强区域合作、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建议尽快启动环渤海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对环渤海地区港口建设、产业分工、功能定位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进行统筹研究谋划,以高起点、战略性发展规划,引领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二是完善区域统筹协调机制。建议各成员市在发挥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系会作用的基础上,搭建多层次、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平台,解决区域发展及双边多边合作中的重大问题。重点建立省市政府、职能部门、重点企业三个层面的定期沟通协商机制,形成 “高层协商—专题推进—组织实施”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是深化产业对接合作。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在深化产业合作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加快区域内各省市的产业对接和梯度转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协作配套、错位发展的新格局。重点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品牌扩张和资产重组等方式,突破地域局限,发展跨地区、跨行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四是加快构建一体化市场体系。发挥成员市各自优势,积极推进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构建资源合理配置、要素自由流动、市场相对统一的一体化经济体系,实现市场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当前应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金融信息、商贸物流、旅游开发、科技人才、劳动用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促进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协调发展。

廊坊市委常委、副市长 蒋洪江

廊坊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环渤海、京津冀区域合作,深感加强区域合作对加快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和实践。2004年在廊坊举办的 “环渤海合作机制会议”、 “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合作论坛”,2005年至2011年在廊坊举办的 “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北京、天津、山西、山东、内蒙、辽宁等环渤海省 (市、自治区)的政府领导和代表团均出席会议,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和对接洽商活动。

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议是环渤海地区大家庭的重要聚会,为城市政府、企业、专家、学者提供了磋商、交流、协调、合作的重要平台。廊坊市作为环渤海地区城市的重要一员,将以更加主动的姿态积极参与,为建立对话与磋商、沟通和联络、信息与研究、市场与推广的交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东营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姜 杰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板块。近年来,在环渤海各城市的共同努力下,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已经成为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重要增长极。为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促进环渤海地区加快崛起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为此,我们提出三点倡议:第一,整体规划区域交通布局,完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交通一体化是实现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应从整体上规划区域交通设施布局,加强环渤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加快构建适应区域合作发展要求的综合大交通网络。第二,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推进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环渤海地区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合作空间很大。为此,应进一步深化环渤海区域旅游战略研究,在区域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交通配套、旅游信息沟通、旅游联合促销、旅游教育培训、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旅游市场监督、旅游企业联营等方面深入合作,扩大交流,共同打造环渤海旅游品牌。第三,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推进环渤海地区区域合作,必须不断创新和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形成促进区域长期合作的制度保障。借鉴国内外区域合作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市长联席会这一组织体系的作用,有步骤、分阶段建立不同形式的协调机制,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体系,不断提高区域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实现各地政务、商务及公共信息公开交流与共享;二是建立要素流动机制,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提高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三是完善区域高层定期会晤、沟通协商机制,加强决策层面的交流,及时协商解决跨区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努力营造互利共赢、和谐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德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先运

德州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承担着推进区域交流合作、共融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们积极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主动对接,错位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截止目前,与环渤海各城市都建立起了友好合作和经贸往来关系,与济南、青岛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友好合作关系日益加深。尤其是实施北接战略以来,与天津市的合作不断深化,呈现出政府、企业、民间多层次、全方位对接合作的局面。

加强环渤海城市间合作,是促进区域繁荣发展的现实选择。德州与环渤海各市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近,在发展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我们将依托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全面加强与环渤海各城市间的交流合作,扩大领域,创新方式,提升合作的层次和水平。环渤海区域发展潜力巨大、前景无比广阔。渤海将我们连为一个有机整体,把环渤海区域建设好、发展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真诚希望各城市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卓有成效地建立起市场开发机制,联手完善资本市场、旅游市场、商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实现商品、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起生态共建机制,在流域治理、节能减排、绿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打造环渤海区域宜居宜业、生态优美的良好环境;建立起协调互动机制,定期互访,增进交流,实现合作的常态化,及时会商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创协调联动、和谐发展的崭新局面。

滨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光峰

“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实施,为加强环渤海区域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新空间。滨州作为环渤海区域合作的40个成员市之一,将积极抢抓一 “黄”一 “蓝”两个国家战略以及 “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有利机遇,发挥优势,主动对接,错位发展,努力打造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努力实现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共赢发展。

一是积极、主动地当好合作对接的 “桥梁”。滨州北接京津冀,与天津滨海新区海上距离78海里,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对接京津冀和滨海新区的“桥头堡”。滨州东连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环渤海连接山东半岛城市群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的枢纽。立足这一区位优势,我们将主动做好南 “融”北“接”,争取在推动环渤海区域内外合作与对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积极、主动地搞好产业对接与合作。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全力做大做强纺织家纺、石油及盐化工、粮油果蔬、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建设六个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围绕重点产业的发展,我们将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全面对接”的原则,积极参与区域内产业分工协作,加快产业融合和产业集群培育。同时,积极搞好配套服务,努力打造京津冀都市圈的 “米袋子”、“菜篮子”和休闲度假的 “后花园”。

三是积极、主动地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我市依托滨州港规划建设了1500平方公里的北海经济开发区,区内拥有大量未利用地、石油、天然气、原盐、风能、地热、地下卤水等自然资源,具有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及其产业链的优越条件,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盐化工、造船、生态能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目前,北海经济开发区建设已全面展开,我市也已在其中划定了部分 “飞地”,期待与环渤海各成员市共同开发建设。除北海经济开发区外,我市还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8个省级开发区,各开发区均实现了 “九通一平”,基础设施齐全,产业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完善,建设用地充足,为我市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平台。

聊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林峰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与环渤海各市一起,进一步拓展合作新途径,共同打造区域新优势。在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积极构建环渤海城市合作机制。探索建立完善高层领导对话磋商机制、协调会议机制和部门联动落实机制,定期举行区域协调发展联席会议。

二是着力优化环渤海区域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天津作为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的作用,加强区域金融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加快建立公平、开放、规范的区域市场运行机制,降低产品跨区运输销售成本。依托环渤海区域信息网,及时发布招商信息。

三是加强环渤海区域产业合作。研究制定 “十二五”环渤海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产业对接,优化功能布局,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郭瑞成

经过25年的发展,环渤海区域已经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我国又一重要的经济区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环渤海区域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交流的日渐频繁、合作的日益深入和务实,围绕“合作、发展、共赢”这一主题,环渤海区域合作步伐明显加快,环渤海经济区域的影响力、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十二五”时期,呼和浩特将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以成功获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以呼包银榆在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中被列为重点开发区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呼和浩特在自治区西部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和城镇群战略格局中作为优先发展城市的有利时机,继续充分发挥我市乳业发展优势,努力打造以奶牛养殖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体系,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努力培育壮大乳、肉、薯、菜四大优势特色产业。巩固提升食品、电力、生物发酵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努力构筑非资源依赖型、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同时,继续加强跨区域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呼和浩特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环渤海、京津冀经济圈,共同推动区域加快发展。在此,真诚的欢迎大家来呼投资兴业,共谋区域合作发展大计。

赤峰市人民政府市长 包满达

作为去年刚刚加入环渤海区域合作的新成员,非常荣幸参加这次市长联席会议,并与环渤海区域各城市一道,共商深化合作大计,同绘区域发展蓝图。

一直以来,赤峰非常重视与环渤海区域兄弟市之间的经济往来和区域合作, “十一五”时期,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五省市在赤峰落地项目达1082项,总投资1792亿元,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蒙东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以更宽的眼界和更实的举措,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并在以下几个方面为推动区域合作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一,加快优势资源开发。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着力在有色金属勘探开发,特别是深加工方面下功夫,欢迎环渤海兄弟城市有实力的大企业来我市进行风险探矿,实施有色金属企业联合、重组和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我们将在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在政策、土地等方面全力支持。同时,我市煤炭储量50亿吨,年产煤炭3000万吨,欢迎兄弟城市与我们合作开发新型煤化工项目或开发利用煤化工下游产品。

第二,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我们将积极承接京、津、冀、鲁、辽等地区的大型机械装备制造、零部件配套加工、纺织服装、鞋帽加工等项目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赤峰地区转移,也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重组我市企业,我们将积极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良服务,努力将我市打造成重要的产业转移基地。

第三,加快培育消费市场。我们将加大与京、津、冀、辽、鲁等地的合作力度,引进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开发建设高档商场酒店、健身娱乐、城市综合体项目,参与我市的房地产开发和温泉疗养城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加快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机构,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同时,借助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与环渤海区域相关城市联合开发建设区域化精品旅游线路,联手打造集人文景观、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地质景观于一体的旅游服务网络,实现旅游产业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第四,加快内陆港建设。我们正积极寻求并热切期待与各沿海港口在赤峰建设功能强大的陆海联运内陆港。在建设模式上,可以以沿海港口为主体,通过在赤峰设立港务机构,实现 “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也可以由合作双方组成共同主体,在赤峰建立集装箱中转站,延伸保税区政策,两地政府和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间协调合作,在港区建设和运营管理上共同研究,引入相关船公司、船货代理等企业参与,实现赤峰与沿海港口的无缝对接。建设赤峰内陆港,在拉近赤峰与国际市场的距离,促进赤峰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可以使沿海港口争取到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货源,实现效率最大化,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通辽市人民政府市长 胡达古拉

当前,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重大的机遇,也展现了蓬勃生机。通辽是新兴的生态工业城市,处于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交汇处,具备区位、资源、土地、劳动力等相对优势,加快与区域内城市的经济联合,对通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辽将在以下三个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以推动区域合作的深入开展。一是注重加强产业协作。立足于区域发展大的格局,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作用,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和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内差异化发展、一体化发展。重点强化在新型能源、有色金属、新型煤化工、玉米生物、特色装备制造、建材、绿色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对接合作。二是注重促进信息共享。将信息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加强区域内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能源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和需求、市场需求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增强区域合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是注重加强金融合作。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完善金融市场建设,多渠道引进资本,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信用保障。

把握环渤海地区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是顺乎潮流的战略抉择。通辽愿与环渤海地区各城市一道,优势互补,加强合作,互利共赢,为实现环渤海地区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廉 素

2010年9月21日,在沈阳召开的第十四次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上,我市正式成为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新成员。近年来,我市与环渤海地区不断加强政府间互相交往和经贸往来活动,从引进国内区外招商项目的数量和实际到位资金数等指标来看,北京、河北、天津等地区的投资项目位于列前,在建的项目有神华煤制油项目,河北开滦化工有限公司2X20万吨/合成气制乙二醇、2X20万t/a煤焦油加氢多联产循环经济项目,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20万吨气焦、23.9万吨煤制甲醇项目。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积极的带动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后我市要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融入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实现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自治区先进制造业基地、辐射晋陕蒙的高端服务业中心和资源型地区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地区发展体现包容性增长,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相互协调,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标同步提升。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均进入全国地级市前列,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内蒙古满洲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闫 敏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启动之年,作为国家唯一面向俄蒙的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向北开放的最前沿,我们将紧紧把握难得机遇,充分发挥全国最大陆路口岸“当先导、搭平台、做服务”的作用,积极连接中俄蒙、融入大东北、对接环渤海,着力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为共同提升环渤海区域合作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发挥口岸疏运优势,积极搭建资源互补平台。我们将充分发挥欧亚陆路大通道辐射带动优势,推动满洲里由疏运节点城市向物流集散中心方向发展,为环渤海地区资源需求和俄蒙资源供给建设运输通道,为俄蒙和环渤海地区两大市场搭建产品互需平台。

二是发挥开放龙头优势,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区产业对接。我们将紧紧抓住满洲里建设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有利时机,主动融入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格局。积极促进环渤海地区与俄蒙在产业、资源、项目上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与环渤海经济带的深度对接,为开发俄蒙森林、矿产等资源提供支持,积极引导建材、轻工、电子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境外投资合作,带动商品出口和劳务输出。全力开拓俄蒙旅游市场,打造跨境精品旅游线路,在俄蒙和环渤海旅游城市之间互为建立客源地、目的地旅游市场。进一步加快口岸农产品仓储基地建设,畅通果菜出口绿色通道,形成环渤海地区农产品基地种植、口岸中转出口、俄蒙境外销售的产供销网络。

三是发挥大陆桥优势,打开畅通南北的陆海出口。按照“北拓南联,梯度推进,拓展陆海联运,构筑陆桥经济”的思路,将满洲里口岸的向北陆路出口和环渤海经济带向南海路出口直接连接,形成海铁联运和陆港联动、南北和内外联通的物流大通道。加快建设以集装箱、中铁特货、中铁快运、矿产品散料、化学工业品、汽车机械六大专业货场为主,集仓储、转运、换装功能于一体的满洲里新国际货场,提升口岸物流换装能力;积极开通至俄、蒙、日、韩国际航线,建设区域性国际航空中转基地;继续巩固与大连、营口、锦州等城市的跨区域战略合作,扩大国际铁路集装箱专列陆海联运,建设连接俄蒙与东北三省、辐射环渤海经济区的跨国物流通道。

四是发挥对外联络优势,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作好服务。加快实施“大开发大开放”战略,按照“以进出口带基地,以基地带产业,以产业促合作,以合作促开发开放”的工作思路,构建边境开发开放试验区经贸合作的平台和载体。充分发挥与俄蒙毗邻地区建立的对外协调联络机制作用,为环渤海地区城市开展境外技术合作、项目对接、商务洽谈、政策咨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有效促进双方在经贸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为推动东北亚区域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产业联动提供有力支持。

太原市委常委、副市长 荣 彤

环渤海区域合作的开展,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我们将立足太原特色和优势,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快推进与环渤海各城市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太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区域共同繁荣发展。

一是要全力推进太原都市圈建设。紧紧抓住国家把太原城市群列入战略性重点发展区域的机遇,按照构建太原都市圈 “一核一区三组群”的城镇空间格局,紧扣 “提速、提质”主题,全力推进太原都市圈建设,稳步推进“广域同城化”,形成 “一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密切都市圈内的区域合作,全面提升太原都市圈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中部崛起和承东启西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把太原城市群打造成为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和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区,成为中部崛起新的增长极,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重点开发区域。

二是要全面加快实施赶超战略。紧紧抓住物联网技术革命、新能源革命、国家资源型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等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大思路、大举措推动大发展。进一步加强与环渤海地区一流大企业、大集团合作,重点加大对新型煤化工、煤机成套装备等支柱产业和物联网、新能源、静脉环保等新兴产业的投入,有效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促进太原转型跨越发展。

三是要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围绕国家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太原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大力推进与天津港的海铁联运,建设太原陆路口岸。在规划、流通、旅游、环保、市场、信息诸方面,积极参与区域内产业协调和衔接。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各经济区特别是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形成区域间良性互动、竞争合作、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快融入京津冀蒙一体化进程,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支撑点。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各城市在高新技术、生态农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探索互利共赢的新途径,构筑区域发展的新优势,整合群体优势,积极推进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长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曹惠斌

长治作为环渤海经济区新的一个成员市,近年来,我们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与经济区内各兄弟城市的交往与交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区域性经济合作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未来环渤海经济区的合作与交流中,我们长治市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融合、加强沟通、真诚合作。借此机会,我就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谈几点建议:

一、从战略层面谋划环渤海地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从国家制定的区域发展战略出发,结合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山西省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做好整个环渤海经济区国土规划、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保护规划、城市群发展规划等涉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专项规划。加强区域内各个城市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衔接,以规划引领环渤海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十二五”时期,环渤海地区各个城市都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共同问题。环渤海区域是全国科技人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最密集的地区,综合科技实力很强,是全国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雄厚的科技研发能力和人才资源为环渤海地区各个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要积极推动企业与科技研发机构的合作交流,为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提供舞台、搭建平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积极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以建立开放统一的市场为重点,统一市场准入和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形成开放、公平、有序的区域大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流通成本,打造没有壁垒的共同市场,实现资本、技术、人才、商品、信息的自由流动,促进区域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