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蓝色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无论是在海洋资源利用,还是海洋空间开拓方面,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大力发展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蓝色经济,对于烟台开发区意义重大。近年来,烟台开发区按照“高端、高质、高效”要求,坚持集群经济、链条经济发展思路,在巩固提升优势产业规模与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成为了蓝色高端产业集聚的辐射高地。但是,目前烟台开发区蓝色经济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今后一段时期,是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黄金期。烟台开发区必须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有关部署,立足现实,超前规划,加快招商引资,强化自主创新,努力打造区域品牌,提升蓝色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步伐。

烟台开发区蓝色经济发展现状

(一)海洋渔业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烟台开发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实施产业化、科技化、品牌化战略为重点,调整优化渔业结构,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中国水产加工示范基地”的大季家水产工业园目前有各类水产加工企业46家,总投资25亿元,年总产值35亿元,从业人员2万人。

(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近年来,烟台开发区按照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一是推进码头、渔港等港口项目建设。目前,西港区20万吨级航道工程、液化罐区工程、顺岸码头工程、防波堤一期工程、油品码头工程、液体化工码头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二是加快煤炭、原油、矿石、集装箱等大型深水泊位建设。目前,烟台开发区30万吨级大型矿石码头已投入运行,足以承接芝罘湾港区转移过来的散杂矿石货源,加快芝罘湾港区功能置换。

(三)滨海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

“十二五”以来,针对服务业相对工业发展“短板”的现状,烟台开发区先后出台了《滨海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五星级酒店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旨在鼓励滨海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在这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引导下,烟台开发区涉海现代物流、滨海旅游、软件信息外包、酒店餐饮等滨海服务业领域都实现了快速发展,涌现出烟台国际综合物流园、北明物流甩挂中心、希尔顿五星级大酒店、喜来登大酒店、37度梦幻海等一大批高端滨海服务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启动与运行,有力地促进了烟台开发区涉海服务业的发展,成为点燃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四)临港物流业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烟台开发区重点依托西港区、国际综合物流园以及仳邻的烟台潮水国际机场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完善物流网络平台,为区内出口大户提供完善便捷的运输、销售、仓储等服务:

一是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以烟台港西港区为核心,建设深水、大型、专业化的集装箱码头以及专业化航道,形成分工协作、层次清晰、特点鲜明、功能完善的港口群,为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二是加快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以港口为接点,加快德龙烟铁路、潮水机场、烟台港西港区等疏港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集疏运体系建设,拓展内陆腹地,推进海陆联运、海空联运,扩大港口辐射范围。发展沿海运输,巩固日韩航线,建立多层次、网格化的海运体系。

三是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业。按照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拓展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发展综合物流、物流银行和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物流业务。

四是培育壮大现代物流园区和龙头企业。加快建设海洋装备制造经济园、烟台国际综合物流园区、出口加工B区和保税港区,培植壮大优势骨干企业。目前,烟台开发区海洋装备制造经济园已吸引船用装备、配套企业入园,20家配套企业落户园内,形成烟台开发区造船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五)新兴产业逐步壮大

“十二五”以来,烟台开发区为抢占蓝色经济的发展先机,确定将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光电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培育。目前,全区80多家企业列阵三大新兴产业,年产值超过250亿元。

一是新材料产业领先发展,现已形成氨纶、正海磁材、赫普涂料、韩国粉末冶金为骨干的产业格局,现有40多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5家企业产值达到亿元以上,其中,氨纶产值超过14亿元,正海磁材产值超过4亿元。特别是芳纶1313和1414、正海口腔修复膜等产品,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被列为省级重点项目和新材料支持项目。

二是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现已形成先声麦得津、新时代健康产业、正海生物、东诚生化等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10家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新时代健康产业产值超过20亿元,麦得津超过5亿元。YH16恩度、口腔修复膜、F-苷肽等产品,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YH16恩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是新光电产业依托睿创微纳、富准电子等企业形成产业链条化发展。

烟开发区蓝色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价值链低端的生产加工环节为主,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虽然在蓝色经济的强力驱动下,近年来烟台开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不容忽视的是,烟台开发区蓝色经济的核心企业大多为大型跨国公司的生产加工基地,这些跨国公司投资烟台开发区看重的是低廉的生产成本,其设立在区内的研发机构并未发挥应有作用。如浪潮LG、富士康虽然在区内较早设立了研发机构,但其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外资方手中,大宇造船的研发、设计机构都设在韩国总部。如果烟台开发区满足于目前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而经济位势却在全球价值链中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制造环节停滞不前,将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因此,目前烟台开发区蓝色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必须尽一切可能加强这些核心企业与当地企业的互动,加强蓝色经济的区域性,培育具有明显属地性的、拥有完整价值链的全球性公司,以此建立起烟台开发区的高端价值生产链。

(二)要素支撑体系不完善,制约了蓝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蓝色经济发展的离不开环境的支撑,两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决定着蓝色经济发展前景和速度。烟台开发区蓝色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区域物流、人员、服务、环境及其他环境因素持续改善提升的过程。但现在,这些环境要素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不能完全满足烟台开发区蓝色经济发展扩张的需要。

一是物流环境问题。如富士康80%以上的产品出口东南亚和欧美地区,但烟台开发区目前所依托的烟台港至今也没有开通直达这两个地区的航线,货物海运进出口只能绕行青岛港。

二是人力资源问题。近两年,随着烟台开发区蓝色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人力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富士康的用工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问题。近年来富士康每年的用工缺口3万多。此外,电子、汽车等临海产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工瓶颈制约。

(三)土地瓶颈制约加剧,集群可持续发展空间受限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土地的控制,这对加强土地资源保护意识,促进区域经济高效集约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以吸引外国投资为产业发展重要平台的开发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近年来,烟台开发区由于土地指标的制约,约有30多个、累计投总资额近17亿元重点项目,以及7个主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10家拟上市公司新建项目开发缓慢,累计短缺土地达13000亩,其中蓝色经济项目或为蓝色经济配套的公共工程项目占70%。

(四)高端海洋科技人才匮乏,蓝色经济转型升级源动力不足

日益勃兴的蓝色经济大潮让人兴奋,海洋人才的匮乏却令烟台开发区隐隐作痛。虽然烟台开发区拥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涉海科研机构,但其海洋科学研究成果并不突出,区内目前除了海洋生物技术人才优势较为明显之外,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矿产与新能源等海洋领域科研人员较为缺乏的。海洋科学技术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结构性科技人才短缺明显,现有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科研力量分散,远未形成整体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烟台开发区建设蓝色经济强区的瓶颈。

加快烟台开发区蓝色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科学超前规划,构筑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蓝色经济发展格局

第一,将开发区总体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与蓝色经济发展规划有效衔接,按照“统筹发展海陆、科学开发海洋、高效利用海岸、深化开放海域”的规划发展思路,使蓝色经济有机融入烟台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两者协调共进,共同推动区域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一要优化统筹海陆产业规划布局,按临海产业发展时序与功能定位需求,完善区域岸线纽带、港口引擎以及临海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将区域内海洋产业链条纵深延伸向内陆腹地,同时将陆域内适宜临海发展的产业引向港口沿海布局,从而整合形成具有整体优势和突出带动效应的蓝色经济的主战场。二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突出金沙滩、八角港以及大季家海域的开发保护,使之成为区域蓝色经济的战略依托和产业依存、生态涵养的蓝海载体,带动推进全区蓝色经济由“浅蓝”向“深蓝”不断深入迈进。

第二,将城区发展规划与区域蓝色经济发展规划紧密衔接,实现蓝色经济对城市能级的有效带动提升,互动发展。按照“双核、一轴、一带、四片”全面覆盖的空间布局,以“东接、西进、南连、北优、中融”为海陆联动、城乡统筹发展路径,推进全域整体有序开发与提升。一是区域“双核”,以开发区建成区和八角副中心同为区域“核心”,共同形成蓝色经济生产服务中心。二是经济轴线,以长江路和206国道为中心,通过聚集行政、商业、文化娱乐等设施,形成贯通烟台开发区东西的城市中心功能聚集轴。三是海岸服务带,延长海滨路至大季家,着力发展滨海旅游休闲业,形成特色滨海景观带。四是四大功能区,集合福莱山、古现、八角、大季家4个片区,突出各自特色功能,打造总部经济、滨海旅游、行政办公、现代物流、临港重工等蓝色经济特色功能区。

第三,将核心重点企业生产发展规划与区域蓝色经济总体发展规划进行嵌入衔接,将区域整体与企业个体、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发展连接互动,引导区域蓝色经济产业整体实现分工有序、紧密协作、合理竞争良好格局。一要规划打造特色蓝色经济产业园,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吸引更多配套企业向园区集聚,使特色园区成为蓝色优质产业、科技人才、生产要素高度集中的载体,有效提高区域蓝色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竞争力。二要着力规划发展主导支撑区域蓝色经济的现代蓝色制造业,以先进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加快形成强劲的千亿级蓝色产业龙头和百亿临海群体,为区域蓝色经济抢占发展先机。三要科学规划发展现代涉海高端服务业,积极转变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式,探索建立现代滨海高端服务业聚集区。优先发展以物流业为重点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以烟台国际综合物流园和保税港西区为载体,吸引国内外大型知名物流企业入园,构建物流网络完备通达便捷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区内大型生产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构建产销分离的现代生产经营体系。发展以软件开发、总部经济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业,依托业达科技园、烟台软件产业园B区,聚集龙头和关联项目形成软件服务外包的产业规模优势。加快推进以现代滨海高端旅游、大型商贸城市综合体为重点的消费性商贸服务业发展,高标准打造高端滨海服务区。

(二)加快招商引资,完善蓝色经济发展分工协作体系

第一,立足自身优势,紧紧把握国际产业的梯度转移规律及趋势,结合蓝色经济发展定位与需求,在引进重大项目上实现重点突破。一要进一步强化对外开放理念,扩大对外开放规模,提升对外开放层次,按照国际标准制定具备烟台开发区特色和吸引力的招商引资计划,针对具有强大带动力的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制定更加优惠的产业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区域蓝色经济发展步伐。二要进一步明确面向国际“招大商,大招商”的招商引资方向,在继续扩大对日韩招商合作的基础上,以区域现有优势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扩大与美、英、德等欧美、欧盟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大配套招商力度,扩大提高内外资利用规模和质量。三要重点引进国际国内“五百强”及大型跨国公司和上市企业,同时,高度重视总部经济、企业总部及研发和销售环节,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向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延伸。

第二,深入研究剖析当前烟台开发区蓝色经济的构成,在引进关键环节配套企业上实现重点突破。一要查找目前各蓝色产业链条的“缺环”,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引导外资投向海洋战略优势产业和“缺环”的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完善产业配套,补齐产业链条。二要以海洋产业链为纽带,建设一批海洋产业链延伸、配套协作的示范项目和基地,积极推动各生产要素向蓝色经济渗透转移,实现区域蓝色经济链条的功能互补和差异化竞争。三要探索建立国际自由贸易先导区,在跨海、跨国交通物流、贸易投资等蓝色经济产业先试先行,放宽股权比例限制,降低外商投资在临海化工、船舶制造等领域的准入门槛,构建区域蓝色经济合作新格局。

第三,在产业链条两端延伸上实现重点突破。一要按照蓝色经济发展趋势,沿“微笑曲线”向价值链条的两端不断延伸。向上,加强科技研发机构的引进力度;向下,进行营销市场的强化培育,力争引进更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能的涉海企业加盟全区产业链条,壮大蓝色经济阵容。二要积极承接和转化国内外海洋科研成果,着重培育现代海洋制造业、服务业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产业体系。三要在现代涉海物流、滨海旅游和人才等方面加强与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珠三角、长三角等环渤海先进城市群的交流合作,在借势借力中实现共赢发展。

(三)强化自主创新,以蓝色经济的双向嵌入推动产业层次提升

第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搭建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科技创新载体。成立领导小组,统一规划、协调和组织实施科技创新规划,为完善区域内科技创新体系提供组织保障。鼓励区内科技创新型企业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大与国内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力度,借力院所精尖专业的研发能力,提高自身科技创新与研发水平,培植一批具备较强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团队。积极承接、吸纳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和研发机构的转移,争取大型跨国公司在烟台开发区设立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加大政策、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给予创办资金扶持或是住房、科研经费和技术成果入股等方面的激励。

第二,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引导企业通过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科技研发成果、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技术嫁接改造,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内生动力,创新研制出更具科技含量的高科技产品。引导本土企业主动对接国际生产标准,打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和技术,努力实现产业化推广,带动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球性竞争合作,融入国际主流商圈,促进全区蓝色经济产业由贴牌代工的生产链低端环节,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加工品牌产品转变,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烟台开发区蓝色经济产业整体竞争实力。

第三,实施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建立坚实的蓝色经济智力支撑体系。以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和业达科技园为创新载体,加大海内外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蓝色经济领军人才在其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引领集聚创新团队。鼓励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合作,实施“金蓝领”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强化培育高技能实用人才队伍,满足区域蓝色经济对人才队伍的需求。

(四)打造区域品牌,加快培育形成新的蓝色经济体

第一,实施质量兴区品牌带动战略,积极培育区域自主品牌。强力推动质量兴区战略,努力打造品牌优势明显、服务品牌影响广泛、区域品牌特色鲜明、科技品牌技术领先的品牌。加大对区域产业集体品牌、集体商标的培育力度,鼓励企业按照国际生产管理标准提高产品质量,积极争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对获奖的企业,给予资金资助或奖励。同时,支持蓝色经济品牌共享,鼓励重点企业及其配套企业申请注册集体商标,鼓励商会、协会等中介组织机构进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

第二,扩大区域品牌优势,加速引导区域蓝色经济新崛起。在更广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与自我推介,将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有机结合,进行整体宣传与自我营销,进一步提高区域品牌的美誉度、知名度及市场份额,扩大区域品牌优势,带动开发区蓝色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