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琳

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产生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以开发高新技术、开拓新兴产业为目标,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是推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基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关于研究我国高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成为我国政府以及业界所关注、探索的重点问题。从理论层面来看,在研究对象上,人力资本水平、科技投入强度以及资产水平等因素直接影响了高新区科技创新的进展,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以及科技成果经济化等,进而决定了高新区经济的增长机制以及经济增长速度;从现实层面来看,我国高新区存在不同区位条件、具有不同政策导向,这使得我国不同城市的高新区本身就会存在一定差距,整体呈现了 “东高西低”的状态。综合来看,不论是从定量上还是从定性上,影响高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是综合的、多方面的,如何引导我国高新区的经济态势良好发展,促进高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全面分析与深入挖掘。

文献回顾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科技竞争力的大小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具有很关键的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代经济发展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高新区的建立,国内学者对高新区的研究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许陈生(2007)对我国2003年的53个国家级高新区的效率进行研究,通过DEA方法分析认为技术效率是决定高新区综合效率水平的主要因素。姜彩楼和徐康宁(2009)基于DEA的Malm 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52个国家级高新区进行绩效测度,他强调了区位条件对高新区绩效有至关重要影响。翟淑萍、廖筠等(2008)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我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效率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方玉梅(2010)通过对国内外高新区的比较,分析了高新区创新能力的驱动因素。谢子远(2011)利用DEA与Tobit回归分析,发现科技投入支出、产业集群度等因素对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不同影响。汪海凤、赵英(2012)选用“54+1”个国家级高新区作为分析对象,通过统因子聚类分析方法,对2007、2008两年的高新区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基于此又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高新区的优劣势,为高新区的有效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田新豹(2013)以资本、劳动力、科技投入三方面作为影响高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建立生产函数,在空间上,将我国高新区分为东部、中西部两类区域,研究发现资本投入是影响我国高新区经济的主要因素。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能够影响高新区的经济增长,针对此,本文搜集了我国53个主要城市的高新区2007-2013年相关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的设定

本文采用我国高新区2007-201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旨在研究我国高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参照已有研究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故将每年的高新区工业总产值 (IO)作为被解释变量,模型中的影响因素选取以下作为解释变量:包括高新区人力资本水平 (IH),用高新区大专以上人员表示;科技投入强度 (TECHIN)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表示;研发水平(RD)用R&D经费支出表示;规模(SCA)选取高新区年末从业人员数表示;资产水平 (CAP)采用高新区年末资产表示。根据前文的分析建立以下计量模型:

本文所要考察的对象(被解释变量)是Y—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IO);X1—高新区人力资本水平(IH);X2—科技投入强度(TECHIN);X3—研发水平(RD);X4—规模(SCA);X5—资产水平(CAP)。

(二)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由于统计数据的限制,本文选取了2007-2013年53个国家级高新区及各城市的相关数据作为分析样本(见注释)。在不同模型的基础上估计对高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并进行比较。在实证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多元普通最小二乘 (OLS)回归、固定效应模型等分析方法。本文数据取自2008-2014年的 《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实证研究

(一)回归分析

运用Stata中sw reg命令按5%的显着水平剔除了变量R&D经费支出。首先根据所能使用的数据建立混合回归模型,将人力资本、科技强度、规模和资产水平作为解释变量,以分析影响我国高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究竟是如何作用的,混合回归的最终结果是:

然后,我们在混合回归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中进行选择,针对所用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F值为23.42,拒绝了选择混合回归模型的原假设,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应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来进行本文的分析。

接下来,建立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进一步来看,在随机效应模型与混合回归模型中做出选择,设定原假设是混合回归模型,通过Breusch-Pagan检验,来确定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还是采用混合回归估计。结果显示prob>chi2=0<0.05,在设定的检验水平上是显着的,拒绝采用混合回归模型的原假设,因此应该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二)固定效应分析

最后,本文采用了H检验,检验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临界值,于是拒绝采用随机效应为正确模型的原假设,而是选择了固定效应模型来进一步探讨本文中影响我国高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情况。因此接下来在控制城市固定效应的条件下,进一步分析不同情况的回归结果。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 固定效应回归

下面以人力资本为主要研究对象,表3给出了我们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的不同结果。列 (1)表明了不包含城市效应的回归分析结果,变量X1的系数为0.762,说明每增加一位大专以上人数,高新区企业的总收入将增加762元。在包含了城市效应的列 (2)中的回归中,我们发现X1的系数明显上升,R2没有变化,该情况下大专以上人数可以解释工业总产值的74.1%,显然城市固定效应说明了一部分数据的变动。列(3)、(4)我们发现科技活动经费和年末从业人员数也会影响工业总产值的变化,且随着科技活动经费的增加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年末从业人数的扩大也会使高新区经济总产值增加。我们从以上的回归中依旧可以发现在总产值的变动差异中,大专以上的人数起最主要作用。相对而言其他变量的影响就显得并不是十分显着。但列 (5)中将城市效应固定,把本文所有解释变量加入后,年末从业人员X4对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解释失去了显着性,而起显着正作用的因素依次是年末资产 (X5),大专以上人数(X1), 科技活动经费 (X2)。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分析

首先,我们先后使用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对我国53个城市高新区大专以上人数对工业生产总值的影响做了相应的回归,发现高新区大专以上人数的确会影响高新区企业的总收入,两者呈显着的正相关,我们可以推测出增加大专以上人数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促进高新区经济的增长。其次,在加入地区效应以后我们又有了新的发现,对于高新区工业总值来说,固定城市后回归结果出现变化。这可能是不同城市的所在区域导致结果的变化,具体应该是包括中东西部的自然、经济发展条件,高新区定位以及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同等原因。相对而言,东部沿海地区有较丰富的资源、较先进的技术;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交通不便利、人力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滞后。最后,国家政策也会影响到中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这也可能导致回归模型存在遗漏变量。在本文的研究中,结果显示资产水平、人力资本以及科技投入强度对高新区的经济增长起比较关键的促进作用。

(二)政策建议

因此,在我国高新区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政府的支持与倡导的优良发展环境之外,更需要注意的是高新区的自身发展,在取得国家政策、资金支持的同时,积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点,建立内在驱动机制,主动营造“二次创业”环境。

第一,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合理利用高素质人才。发展高新区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大量专业人才的聚集,人力资本在高新区的经济增长中起着关键作用,是高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例如,上海、北京等东部发展较好的高新区的经济增长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高新区研究机构以及企业应该积极制定合理待遇政策,完善人力管理机制,做到 “快速吸引、持久留住、充分使用”高素质专业人才。在高新区发展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对人力水平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作为不同城市的高新区,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在保障人力存量的同时,充分将 “智慧囊”流动起来,实现人力资本的合理组成结构,实现人力资本从个体到组织的价值,进而促进高新区的经济增长。

第二,推动科技发展脚步,促进产业组织创新。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新区发展的主要体现,技术创新、技术联盟、孵化器等逐渐成为高新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动科技企业集群化、创新集群化,增强企业关联合作,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拓展产业链的长度,推动高新区产业升级;创建高新服务企业,逐渐从制造业向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响应“率先创新、持续创新”的号召,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加快资本积累,加大高新区经济规模。从政府层面,继续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良好环境,引导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投资,鼓励科技企业积极创新创业;从高新区层面,多参照发达地区的操作方法,为我所用,积极招商引资,为新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企业层面,加快企业自身发展,实现资金盘活与资本积累,形成良性的资金动态循环。全方位提高资本水平,实现“滚雪球”式发展,进而促进高新区的经济增长。

注:

①其中,襄樊与海南2013年的工业产值、年末从业人员与年末资产数据缺失,按照上一年的增长率估算。

参考资料

1.劳伦斯·汉密尔顿.应用stata做统计分析[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6.

2.詹姆斯·H·斯托克,马克·W·沃森.计量经济学[M].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4.

3.翟淑萍,廖筠,尹剑.高新区经济发展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20):71-73.

4.杨畅,白雪洁,闫文凯.发展的困局:贸易推动下的高新区绩效[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9):106-121.

5.田新豹.我国高新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3,(6):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