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延涌

基于SWOT分析的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董延涌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辽宁肩负的历史使命来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选项。本课题主要利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历年国家和地方统计年鉴等数据信息对全省服务业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创新性地应用了SWOT分析方法,对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客观梳理,在此分析基础上又通过反复论证提出了在新常态下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现代服务业 SWOT 建议

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对于东北乃至全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决定辽宁振兴的一个必选项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既是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的现实所需,同时更是增强辽宁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战略选择。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其统计范围界定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特征与潮流

由于服务业的极端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国内外的权威机构和学者对于现代服务业均还没有一个明确、权威、统一的界定。但为了更好地规范和引导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2012年1月29日科技部印发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从官方角度首次明确提出了现代服务业的定义与分类。根据《规划》定性,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信息、科技和知识密集的服务业,也包括依托信息与知识进行改造的传统服务业以及在现代产业社会分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服务业。它有别于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现代服务业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具有高文化品位、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智力密集、高服务质量的“五高”特征。并且随着发展价值取向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方向,一些“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开始不断涌现,服务业开始向生态化、知识化、信息化、个性化、集群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的潮流方向快速发展。

(二)现代服务业的统计范围界定

服务业在我国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中,被划分为15个门类,46个大类,193个中类和432个小类。服务业各门类在我国现行统计制度中虽已划分的比较详尽,但并没有明确现代服务业的统计口径。本文基于对现代服务业内涵及特征的理解,并根据辽宁省第三次经济普查时划定的相关标准,对全省现代服务业行业进行了初步界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11大类。

辽宁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自身纵向情况比较

截止2015年底,辽宁服务业法人单位共有399774个,2015年辽宁服务业增加值13243.02亿元,比2014年11956.19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当年GDP增速4.2个百分点,高于一产和二产的增速分别为3.4和7.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则由2014年的8.0∶50.2∶41.8调整为8.3∶45.5∶46.2,其中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二产的占比。2015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773.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11575.2亿元,增长7.2%;乡村零售额1198.6亿元,增长13.4%。从2016年消费情况来看,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414亿元,增长4.9%,比2015年增长幅度有所回落。从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来看,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金融等行业都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二)省域横向各市比较情况

根据辽宁省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及2014年辽宁统计年鉴等基础资料,本课题组从规模、结构和质量与效益三个方面指标,将全省14个城市进行了比较。从规模指标上看,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大连和沈阳占据了“半壁江山”;从质量与效益指标上看,大连、沈阳和盘锦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比较高,排名全省前3。服务密度上大连、沈阳和营口较大;服务业综合生产率上沈阳、鞍山、本溪、大连较高。(见表1)

表1 2014年辽宁14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比较

辽宁现代服务业发展SWOT分析

SWOT分析法虽然最初是用于分析企业竞争态势的一种分析方法,但因其能够对一个客观现实给出比较准确且客观的分析和研究,所以也被广泛地应用到其它领域。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系统地分析了辽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道路选择以及政策制定等都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优势(S)分析

1.区位交通利于服务业发展。辽宁地处东北亚腹地,自古就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是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同时辽宁还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铁路、四通八达的公路、通达世界的沿海港口和航空等各种运输网络。以货运情况为例,2015年辽宁货运总量在全国排名第4位,仅次于安徽、广东和山东三省。重要的区位、便捷高效的交通,这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产业基础利于服务业发展。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工业比重大、门类齐全、实力雄厚,完全具备分立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很多成熟的工业企业拥有着雄厚的科技、设计、物流、服务外包、配套服务等资源,这些一直“养在深闺”的内生型资源,一旦开始面向市场,无疑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德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历史就是很好的样板,目前其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已经高达50%左右,而辽宁的比例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正处于成长期,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向好。

(二)劣势(W)分析

1.供给侧问题与需求端问题并存。从服务业规模看,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不足并存。在供给的“量”上,全省服务业企业存在数量少、规模较小的情况。2015年辽宁省服务业企业总量上在全国排名第10位,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中,辽宁也仅有十几家榜上有名,占比较低。在需求端,服务业存在着投资不足和投资错位、出口量少逆差大、消费不足和消费外流等问题。从服务业结构上看,在供给的“质”上虽有提升,但总体仍然呈现低端化,与消费结构升级并不适应,存在“供需错位”的问题,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中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生活性服务业中的中高端服务供给比例明显不高,居民消费需求释放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供给水平所抑制,这也是消费外流的一大原因。仅以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为例,截止2015年底,辽宁企业有432家,总数位居全国15位,营业利润则排到了全国第17位,仅处中游水平。

2.国际化、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并存。国际化方面,全省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服务出口企业数量和出口总量占比相对较低,并且服务贸易逆差的规模也比较大;市场化和社会化方面,服务业领域的行政限制与行业垄断仍然比较严重,社会资本进入通道还不够畅通,文化娱乐、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市场化程度也不够高;现代化方面,传统服务业现代化的管理、营销与技术应用还仅处于起步初期和初级水平。以电子商务发展来说,截止2015年底,全省电子商务销售额排在全国第11位,侧面可看出全省服务业现代化程度与一些省份差距还比较大。

3.创新不足与创业成功不高并存。通过与沿海省份的创新创业情况比较,辽宁的投入虽不少,但总体仍呈现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创新创业群体比例小、效益不高的问题,在创新创业中,真正成为行业翘楚的服务企业并不多。

(三)机遇(0)分析

1.多重国家战略强力推进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新一轮东北振兴、“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相继实施,以及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不仅为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契机,而且也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这为辽宁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创造了平台和通道。

2.进入工业化后期与城市化加速期服务经济时代已然到来。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发达阶段产生的,自身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更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根据钱纳里、霍夫曼、克拉克、配第等学者提出的关于工业化阶段的判断标准,以及诺瑟姆曲线对城市化进程划分的三个阶段来看,目前辽宁区域经济的总体水平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后期。这个阶段明显的特征就是服务业支撑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将会确立。统计数据也充分表明,自2015年开始全省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超过二产,这也标志着辽宁服务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其快步发展的态势也渐渐明朗。

3.消费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将驱动现代服务业不断升级。虽然辽宁近几年经济增长乏力,但服务业发展情况却明显好于其它产业,而现代服务业则明显好于传统服务业,这种向好离不开消费的驱动。从近几年的消费规模和水平来看,消费总体上仍然呈现出了快速上升的态势,其中2015年居民消费水平就比2014年提升了8.6%,且这种高增长态势得到保持延续。从消费结构变化上来看,人们在健康、旅游、文化、教育、娱乐、时尚等方面的消费比例正在快速上升,绿色消费、个性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渐成主流。

(四)挑战(T)分析

1.区域竞争实力偏弱。根据《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5-2016)》蓝皮书显示,在31个省级行政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上,2015年辽宁排名第14位,这比2014年下降了5位,是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对比各地发展情况,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受地区经济低迷影响拖累相对比较大,未来竞争形势严峻。

2.体制机制羁绊较多。一是辽宁有利于发展服务业的资源虽然丰富,但整合力度不够;二是服务业规模企业数量虽不少,但整体优势不强;三是营商环境虽有改善,但整体配套能力仍显不足;四是工作推进力度虽然不小,但长期积累形成的结构性问题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有所制约,体制机制的优越性横向比较还不够突出,所期待产生的效应并不理想,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痛点”。

3.国际局势变化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全球产业出现重大调整、发达国家制造业出现回归,以及中韩、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经贸遭遇冲击,这对于辽宁经济振兴和服务业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4.社会问题制约较大。社会问题对于辽宁服务业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老工业基地,整体的社会包袱要比其它地区要重得多,财政在此方面和工业发展方面投入要明显多于服务业;辽宁的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老年人口扶养比居于全国第4位;2015年人口出现递减也不是好现象,其中高层次人才外流问题值得注意;收入水平不高也是造成消费疲弱的一个主因;另外社会诚信问题对于行业也有一定影响。

5.移动互联时代冲击。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于服务业来说是一把“双仞剑”,最初其对全省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等方面产生巨大冲击是巨大的,但要认清服务行业如果不能与科技融合,进行深刻的变革和转型,势必会产生生存的危机。

新常态下加快辽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辽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的SWOT分析,课题组经过反复论证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可以采取SO策略、WO策略、ST策略和WT策略进行精准施策,推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见图表2)

(一)SO战略:牢牢把握外部机遇,不断放大自身优势

1.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平台。现代服务业体系的构建一定要着眼于环渤海、邻里省份、关内腹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加大优势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培育与发展。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国际化思维谋划内外贸工作,站在国家平台上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全面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中蒙俄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狠抓流通领域改革创新,充分激活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全面促进区域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这为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机会,对此一定要抓住这个黄金期,在相关建设推进中做好现代服务业方面的跟进,摒弃各市、各行业发展的“领地”意识,下好一盘棋,促进城市群经济的协同发展和产业的跨界融合,在产业链和城市建设中的服务环节上多下“苦功”,只有这样方能产生“1+ 1+1>3”的效应。

(二)ST战略: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不断积累竞争资本

1.加强规划设计布局。科学的规划就是生产力。对此,一定要在遵循世界服务业发展规律和潮流的基础上,立足辽宁实际,制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其产业定位、空间布局、发展目标、发展方针、发展步骤、主要任务、重点建设项目和规划实施的支撑体系。还要注意对各市规划设计的指导,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内耗,力争打造起各自强势的板块经济。同时还要利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上升的关键期,依托城市空间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科学调整和优化服务业集聚区的区域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2.破除体制机制积弊。从制度供给的角度,补齐服务业短板的根本办法在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让市场在服务业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对此,一定要摒弃老套的计划作法,在改革上政府应该更多地集中在制定行业规则、标准和提供优质服务上下功夫,要让市场和价格真正发挥作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应从财税金融、资源环境、国资国企、对外开放等领域着手,打破一些行业的垄断和壁垒,引导民营资本进入相关服务业。还要积极鼓励服务业创新,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扩大服务业的市场规模,提升服务业的效率和水平。要加快教育、卫生、文化、出版等公共服务领域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事业单位改制和投资,大力推行政府、国资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为服务业补短板化解体制机制的掣肘,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3.加强要素优化整合。“握紧的拳头才会更有力量”,辽宁要通过积极推动服务行业的优化整合、兼并重组,解决散、小、乱、差的问题,通过打造更多星级服务业企业、现代产业集聚区、形成更多的品牌服务产品,提高竞争实力。还要对全省公路、铁路、海运、空运等运输资源的进行整合,降低商贸物流成本,促进内外贸的高效低耗流通;要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为现代服务业培育适用性人才。

4.推进自贸区的建设。当务之急是制定好自贸区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在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辽宁的创新成果。在自贸区建设中,要注意对接好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形成贸易投资便利化环境,要积极发展服务贸易,鼓励智力、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形成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要通过自贸区建设打造起制造服务的先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区、国际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

表2 基于SWOT分析的辽宁现代服务业

5.解决突出社会问题。要在解决社会包袱之机,把衍生出的服务业抓好,形成生产力;要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二孩政策放开之机把健康、教育、家庭服务等相关服务业做大做强,让不利化为有利;要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中,制定实施新人才政策,搭建更多的创新创业就业的平台,遏制本土人才外流,吸引外部人才流入;要在收入分配改革中,不断拉平拉高居民收入水平,形成持续有力的消费支撑,催生更多更好的服务供给;在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中,要动真格,下真力气监管,让服务业的营商环境各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三)WO战略:精准加力补足短板,不断创造发展机遇

1.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服务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重视商业设施和房地产去产能这项任务,要切实化解投资过热阶段建设的商业综合体、商务楼宇、批发市场、商品房等过剩产能。应进一步加强大型商业设施规划管控和土地供应管控,控制部分城市开发过高过密不宜居且需求小的地产项目,从而防止形成新的过剩产能。二是要重视降成本这项工作,应进一步降低服务企业制度性成本,全面推进商贸领域“放管服”改革。应进一步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科学布局物流仓储和配送基础设施,形成多式联运方式,切实降低物流成本。另外还要进一步降低服务企业的融资成本。三是要重视补短板这项任务,既要补齐技术层、设备层、产业层的“硬短板”,也要补齐机制、理念、法律等方面的“软短板”。还要注意抓住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个“核心”短板,认真研究相关政策,指导和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分立生产性服务业,引导资本、技术、科技、人才、资源等要素进入生产性服务业。

2.全面加强需求端管理。要运用政策调控手段引导投资向现代服务业领域倾斜,助力行业快步发展。要通过扩大就业创业带动增收,促进消费水平提升,并以新的消费热点培育来吸引更多的省外消费。出口方面,要加强服务型出口企业、出口基地、物流中介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扩大服务业出口规模。

3.全面推动创新创业。大力支持服务业领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创业孵化器、创业咖啡和众创空间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以发展平台经济、楼宇经济、共享经济、电子商务作为突破口和着眼点,不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四)WT战略:着力拉长产业长板,不断抢占行业高地

1.必须加快服务业国际化建设。要以推动城市和行业的国际化建设为抓手,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路线和行动计划;要以进一步扩大现代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水平为途径,以自贸区建设为载体,不断塑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开放中把更多的本土企业、优质产品送出去,把更多国家和跨国公司的优质投资、技术、产品争取进来;要在重点区域、重大载体和重要通道等方面着力,提升辽宁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优化“辽宁服务”的品牌吸引力;要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作为实施服务业国际化战略的重点,积极推动工业设计、技术研发、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物流服务和金融后台服务等外包产业发展,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全省服务外包产业带建设。

2.必须加快服务业现代化建设。推进传统服务业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深度融合,引导实体商圈、市场、企业与网上商圈、市场和企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向智慧服务不断迈进。

3.必须加快重点服务产业发展。一方面要把握住工业化后期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最佳时期,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工程,全面梳理工业和农业领域中可分立出来的服务业清单,并以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进行试点。其重点是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环保服务、商务服务和服务外包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把握住未来居民消费趋势,抓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壮大工程。重点要立足全省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特质明显、体育大省底蕴、人口老龄化比例高等特殊省情,推进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娱乐、教育培训、家庭服务等幸福产业发展,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参考资料

1.辽宁省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

2.国家和辽宁统计年鉴.2015、2016.

3.于红.大力发展辽宁服务业引领经济新常态[J].沈阳干部学刊.2015(5).

4.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晓丹,杨旭涛.经济新常态下辽宁服务业提速增效路径研究[J].辽宁经济,2016(6).

责任编辑:刘桂素

盘锦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辽宁省市场经济学常务理事,盘锦市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