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的开展是我国当下石油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的质量提升能够起到全局性综合性的社会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但当下,许多井下作业的水准和质量并没有得到保证,相关工作的开展也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石油能源的有效开采,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社会效益。这也就意味着,要想真正的提高井下作业的质量,必须要完善井下作业的工作监督和工作管理。

一、合理规划设计

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具体工作的开展内容,是整体监督工作的先行指导,也是管理作业的基础。首先要打造完善全面的监督队伍,这就需要将设计主体和监督主体进行合理的结合。设计主体要深入到监督主体的具体工作内容当中,把握其日常管理的要点和重点,以此来作为设立具体管理工作规划的依据。监督主体也要积极的配合设计主体的工作开展,两者建立紧密有效的联系和沟通,就井下作业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或者是事故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要保证具体的设计方案能够考虑到井下作业前中后期的各个阶段。其次是要注重阶段性的审核,设计主体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要就井下作业的重点环节进行层级的批准,一是要和现场的具体施工人员进行沟通,二是要对地下井的具体作业人员进行交流,三是将重点难点的工艺请求上级部门审批。在具体审批的过程中,技术主体也要询问相关审批人员的意见,以此来作为改善自身方案的基础。最后是要讲求程序,井下作业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在具体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实际与规划不完全一致的部分。对于这些部分的调整和改动,相关的设计主体要进行严格的程序操作,进行相应的把关之后,才能真正的将改进后的措施投入到实践当中。

二、综合素质强化

尽管当下井下作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是依赖相关的机械设备来进行的,但工作的质量仍旧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相关的实施主体水平要符合井下作业的各项要求。首先要对施工主体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具体内容包括,井下作业的操作规范,安全生产的标准和要求,技术设备的操作程序,工艺生产的步骤和顺序等等。要让施工主体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开展井下作业的重要性,并将各项大政方针落实到实践行动中,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水平。其次要对施工主体进行必要的培训和锻炼,要让施工主体尽可能的深入到实际操作当中,来积累自己的井下作业经验,提高自己对于各项技术设备的运行熟练度。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施工的有效进行,还能够让施工主体在遇到意外情况时能够做出迅速的反应,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同时,企业应当安排特定的技术人员对施工主体进行必要的指导。最后要对施工主体的工作进行定期的审核与监督,定时召开技术分析会,让施工主体就阶段性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除此之外,监督主体也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施工主体的具体操作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应当立即进行指正。

三、管理力度提高

井下作业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多项工序的开展,需要阶段性工作的互相配合,这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单单依靠施工主体的自觉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对具体的操作进行全面的监督,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水平。首先监督主体要统筹管理现场,对于施工全过程的监督应当达到高比例,对于重点部分要进行反复的审核和总结,将现场的作业情况与实际的规划进行对比。其次是要对自身的监督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将现场的施工情况作出全面的整合,并书写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整理成书面报告提交上级审阅。最后是要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监督主体要注重对于自身工作的绩效考核,通过全面的观察和细致的研究来找出工作中的不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井下作业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是当下石油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社会能源需求的应有之策。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设计主体、施工主体和监督主体的相互配合,各部门之间要及时的实现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井下作业的一体化和系统化。同时在意识上也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于井下作业的要求和标准,以此作为自身的行为规范指导,提高井下实际操作的质量,更好的促进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油田高效持续发展,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