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政府会计制度沿革

长期以来政府会计的改革主要以预算会计改革为代表,政府会计的沿革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初建阶段( 1949-1953年 )。这一阶段高校采用统一的收付制度,预算会计核算基础是收入实现制,预算会计记账的方法是借贷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确立了预算会计体系,使之成为后来预算会计的奠基石。

(二)逐步发展阶段( 1953-1978年 )。此次制度改革主要成果是确定了会计三的要素: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收付记账法。

(三)改革探索阶段( 1978-1992 )。这一阶段改革的成果是主要确立了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及净资产,并首次提出在特殊事项上可以采取权责发生制。这一阶段的改革使得会计框架体系得以形成。

(四)从预算会计到政府会计的过渡(1999-2015)。此阶段的改革成果是确定了资产负债表三大要素。首次建立了“费用”科目、引进财务会计报告。同时提高了对高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使高校会计科目和报表体系基本统一。

(五)逐步建立政府会计标准体系( 2015---)。这次改革继承了多年来我国高校会计改革的宝贵经验,总结和发展了政府会计改革理论和实践基础。推动了高校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高校以往的管理工作中,财务核算采取收付实现制,以此来展开财务管理,这种管理制度对于财务信息,尤其是预算信息这一板块并不十分看重。新制度新设了预算会计科目,调整了预算管理内容,使得预算管理不断完善。新制度创新点之一是构建“双重功能”的核算模式,在同一笔业务里,既要做财务会计分录又要做预算会计分录。新制度创新点之二是引入权责发生制,除按照规定要求要用权责发生制的业务外,其他业务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这样有益于高校真实的反映出预算执行的情况。

(二)对成本费用的影响

在原高校会计制度下,高校 财务支出一般都通过收付货币资金核算,成本核算的范围含糊不清,资产不计提折旧或者虚提折旧,重视支出核算而不重视费用核算,这种核算模式严重制约着地方高校成本核算,也不能完全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新制度规定下,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对费用和成本进行规范,按照财务会计核算提出“费用”要素,用以划分成本和支出的核算,为高校成本核算提供理论依据,增强高校成本费用管理的理念,有利于真实核计高校教育成本。

(三)对资产管理的影响

第一,新制度对往来款项的影响。新制度要求高校在期末需要及时对应收预付等往来款项进行减值测试,对预计会发生减值的款项按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新制度要求要加强往来款项的管理,以此有效的提高等院校往来款项在账面中所反映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第二,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在旧制度规定下,高校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没有用成本或者费用核算,而是计入非流动资产基金,实际上并未减少其账面价值,属于虚提折旧。新制度对新购入固定资产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不是计入费用科目,在对其进行折旧处理时才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增加相应的费用支出。而在预算会计中购入固定资产直接计入费用,在计提折旧时不进行账务处理。新制度对折旧方面的创新,能够真实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价值。

第三,新制度对基建工程的影响。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在基本建设会计核算方面提出新要求,要求对基本建设投资采用平行记账的方式并入高校大账,这样不仅对高校基建进行了整合,还简化了高校基建业务的会计核算,统一了会计主体,降低各部门沟通协调问题,真实的反映高校会计信息。

(四)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重新界定了会计要素,扩大了会计核算范围,实行双分录记账体系,报表适应双分录实施双报告。新制度下,报表不在由原来的单一财务报表组成,而是由预算会计报表及财务会计报表两类构成。这两种报告有不同的形成方式,根据双核算基础的变化,财务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基础上形成,预算会计报表在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上形成。除此之外,新制度还对报表附注进行细化,要求充分披露会计信息,对报表中存在的重要项目说明,提供规范的披露格式,可供参考借鉴,有助于全面真实反映财务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

三、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措施

(一)科学编制预算、强化预算执行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促进高校对预算管理的改进,高校可以以此次会计制度改革做为契机,优化高校预算管理内部流程,强化信息系统应用,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学校各部门向财务处申报预算时,要结合工作中的实际安排把预算内容具体化细节化,根据执行计划下达预算数额,把控资金的使用情况,规范预算管理流程,从各个方面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对预算执行偏差较大的项目,及时上报并给予相应的处罚,避免随意或是不科学的执行预算造成高校财务工作出现漏洞。

(二)合理归集费用、规范教育成本管理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高校适应新要求新规定的内容,培养成本核算的环境,提高对成本核算的能力。财政部将加快政府成本会计制度的制定,高校应该掌握财政改革的方向,摒弃成本绩效管理不重要的观念,明确高校作为国家财政受托者的责任不仅仅是提高教育成果,还应对教育成果所耗费的成本负责,以合理、透明的成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完善资产核算、加强资产管理

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强化高校对资产管理的理念,根据资产特殊性质及使用方法,制定完善的管理方式,并在此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对高校资产进行细分核算,使得高校资产运营情况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来,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针对高效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明确资产管理责任,把资产管理落实到个人,实施严格的资产管理程序,保证资产从购置、分配、使用到处理都有严格的操作流程,以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完善人员培训、提升职业素质

随着新制度的不断改进,对会计制度的高要求不单纯是对高校管理层的要求,更是对每位财务工作人员的严标准。为了提高业务的真实性和可核性,高校会计制度要求加强业务操作流程的专业性,这不管是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还是对于相关的会计人员来说,业务操作流程不可避免的变得越发复杂。因此,高校应当有计划的对职员进行业务培训,以便更好的将新《政府会计制度》落到实处。

(五)更新财务核算系统、提升财务工作效率

政府会计制度的创新对财务信息系统的质量要求也随之加大,高校原有的财务信息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制度的变化,高校必须引进更高质量的财务会计系统。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高校需要根据业务复杂程度,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的更新调整,以满足制度改革变化造成的会计核算更加复杂的新要求,从而提高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