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全球化、金融创新及金融自由化的逐步深入,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风险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始终处于不断完善发展的进程中,商业银行在经营和运行中需要面对更多不确定的风险和不利影响,例如,不良资产问题等,因此,只有采取积极的风险防控措施,才有利于营造我国稳定、健康的社会经济秩序。

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概述

众所周知,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自商业银行产生以来,金融风险就与之相伴、形影不离。所谓银行风险是预期银行业务经营和管理中因不确定因素导致事后造成的损失或不利于目标实现因素的总称。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我国银行金融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造成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既包括因市场波动、政策调整及违法行为等外部因素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也包括因为商业银行在经营和运转中的各种风险因素。但多种影响因素比较,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问题引起的金融风险才是导致商业银行蒙受损失的主要原因。这些金融风险不仅会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甚至将引起整个社会的恐慌及经济秩序的混乱。因此,加强防控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意义非凡。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控面临的挑战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内金融业改革不断加速,商业银行在业务种类上逐渐朝着多元化发展,相较于以往表现出较大的突破。虽然这为商业银行带来许多新的利润增长点,但与此同时也给其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下面对其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风险挑战做具体分析:

(一)市场环境复杂化增大金融风险。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长期持续的货币信用巨额投放,是金融风险积累的重要外部环境。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很多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增强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改变原本较为单一的业务经营模式,在实际经营中新增加较多金融产品,但金融监管的能力建设却无法紧跟金融业整体发展的变化与速度。加之,移动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科技或互联网金融常使金融活动脱离开原有正规金融的范畴,如第三方支付和P2P平台的大量涌现,甚至有的时候还被一些社会集资活动利用。这些复杂的市场因素,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

(二)利率市场化发展引起的金融风险。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方面也逐渐朝着市场化发展,这为商业银行发展创造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助于商业银行的良性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隐藏着较大的风险,一些商业银行为了能够提升自身贷款业务的竞争力,在银行利率上做出调整,而在此过程商业银行往往需要承担较大的金融风险,如何有效控制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盈利发展的关键。

(三)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较大。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为我国商业银行创造较为良好的市场环境,也因此不断有新的资本进入到金融行业之中,推动国内金融行业持续性发展。但是,随着国内外大量资金涌入金融市场,也为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潜在性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资金方面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商业银行自身在资金流动性管控上表现出较高的难度,这无疑让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加大。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引起金融危机的产生,进而影响到国内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带动商业银行外汇业务增加,这也进一步增大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管理难度。

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控步骤研究

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运行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金融风险的防控,基于商业银行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从具体来看,商业银行在构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时主要可以从以下六个步骤入手:

(一)风险识别与度量。这是金融风险防控最为基础的环节,通过有效的风险识别与度量,能够让后期风险防控更具有针对性,从而使风险防控的有效性得到提升。金融风险识别与度量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商业银行经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做具体分析,这些问题往往是风险较为集中的位置;二是分析各种金融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找出金融风险引发根源;三是对金融风险做出评估和预测,评价风险发生的概率。

(二)风险防范策略设计。风险防范策略设计属于金融风险防控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主要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针对金融风险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考虑到自身的发展战略,尽可能制定既有助于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实现,又能降低金融风险的防控策略。从当前实际来看,风险防范策略主要分为风险控制法和风险财务法。其中,风险控制法是在金融风险发生之前,商业银行通过应用各种防控措施控制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同时降低风险发生后可能产生的损失;风险财务法则主要针对金融风险发生之后,制定对应的弥补措施,将可能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管理与监督。在风险防范策略制定之后,应对之进行妥善的管理与监督,确保相关风险防范策略得到落实,切实发挥风险防范效果。

(四)风险报告。风险报告主要针对的是风险防范策略实施、管理与监督有效性等做出的报告。金融风险报告应具备时效性、针对性的特点,在报告中真实反映出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控问题。

(五)风险评估。商业银行存在的金融风险较多,为形成对各种风险的有效防控,在此环节中主要应加强前期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风险防控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金融风险防控做进一步完善。

(六)风险确认。该环节为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主要确认前期采取的金融风险防控是否有效,经确认有效可继续实施和应用,经确认效果不足,则需进入初始金融风险识别与度量环节,重新完成整个金融风险防控步骤。

四、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控措施实务探讨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分类较多,下面将结合商业银行操作实务从几个重点风险入手谈谈如何防控金融风险。

(一)强化金融风险监测预警。风险识别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而监测预警金融风险是识别风险的有效手段,是源头管控的重要方式。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应不断提升风险分析预警能力,加强信用风险监测统计工作,完善信用风险识别预警指标体系,加大对企业客户的风险排查与预警,对债务规模较大、影响范围广的困难企业,提早制定企业信用风险防范化解方案。

(二)充分发挥科技对于风险防范的积极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触角的延伸,对金融业的影响也逐渐加大。在金融风险防范过程中,商业银行也要充分利用科技优势,优化信息科技治理架构,深化信息科技治理成效,加强信息科技精细化管理,打造智能化运维体系,提升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强化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切实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保障业务持续有效开展,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安全和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加大信用风险处置力度。所谓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因种种原因无法及时、足额偿还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为避免这种损失的发生,商业银行应该在进一步完善信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通过严格落实统一授信、统一管理,加强授信客户风险评估,强化信贷全流程管理,严格落实信贷资产分类标准,真实、准确、动态反映贷款形态及风险状况,丰富增信方式,对潜在风险客户采用名单制管理,深化联合授信管理机制,约束多头授信、过度融资、超额授信,严控风险。对于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要综合运用重组、追偿、转让、核销等手段,同时不断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和市场化债转股,拓宽处置渠道,积极化解存量风险。

(四)做好流动性风险的防范。要避免发生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首先,要加强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加大预警分析和风险评估的频率,建立科学完善的流动性风险处置方案,及时处置流动性风险隐患。其次,在负债方面,要实现多元化负债来源,优化负债结构,提高负债稳定性;在资产方面,要构建结构合理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合理匹配资产负债期限,改善流动性管理,构建与自身业务规模相适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五)严密防控交叉金融业务风险。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交叉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委外业务、同业业务及理财业务所衍生出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建立起完备的交叉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风险识别、计量、缓释和控制到位,资本、拨备等各项指标符合监管要求,确保银行业交叉金融业务规模与风险控制能力相匹配,实现交叉金融业务风险可控。

(六)坚决遏制操作风险。商业银行要根据监管规则变化和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构建健全的内控合规体系。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充分发挥业务管理、风险合规、审计监督“三道防线”的作用,推进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的不断深化。同时,要强化案件风险防控力度,有效提升关键业务、重点环节全流程控制的有效性,加大常态化案件风险排查及问责力度,以查促防,切实加强员工管理,有效防范内外勾结、利益输送等案件。

五、结语

总之,要想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防控,必须充分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现状,积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风险防控方案,不断提升商业银行自身防范风险意识,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最终从源头上避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发生,保证经济秩序的运行稳定,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