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国如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系统认识;实施道路

一、前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但是基于城乡发展现状而言,城乡发展出现了诸多矛盾,集中体现在乡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均衡等,这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中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在系统认知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就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探讨。

二、系统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分析

(一)农村均衡充分发展和全面实现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

改革开放40 多年,我国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位列世界前茅,经济总量也位居全球第二,城乡面貌得到了根本改观,随着近几年脱贫攻坚强力推进,城乡差距也不断在缩小。传统农业也得到了根本改观,正在向现代农业迈进,但是,我国乡村发展依然存在着短板和不足,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城市,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流动不均衡等难题亟待解决。为了推动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系统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科学协调有效地发展,乡村才能真正振兴。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全面实现,关键在于城乡均衡充分发展、“三农”充分发展。纵观全世界的发达国家,可以发现都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和融合发展。而随着我国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尤其是现代经济体系的建立,使得科技、文化、社会、国防等领域的现代化发展不成问题,但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就目前状况而言,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我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基数很大,即使我国城镇化率推进到70%以上时,我国农村人口依然有4 亿多。由此可见,我国必须实施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战略,才能打破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桎梏,实现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国家夯实基础。

(二)与工业化城镇化、城乡关系发展理念高度吻合

传统上讲,工业现代化的转型升级主要靠为工业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在此过程中,以往,我国实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倾向于城镇化的发展。同时,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发展水平也随之提高,在此背景下,农村人口大量转移到城镇,并成为城镇第二、三产业的主要劳动力来源,使得农村传统结构快速瓦解,乡村不仅未能向前发展,还会因资源的流失加快衰退进程。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农业人口因持续转化为城镇人口而持续减少,会让农村人口和土地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外加国家财政实力的增强,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会逐渐朝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推动农村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

基于工业化城镇化与城乡发展规律角度而言,大部分国家历经了优先发展工业、工业反哺农业、工农融合发展的路径。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转变,受路径依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难以转变的现象。部分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往往是国家及时制定了农村农业发展保护和支持政策,通过政府宏观手段引导要素流向农村,以促进乡村的振兴发展。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时,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引导城乡要素的流动,由此产生了农村核心竞争力不足、农村衰退等严重问题。由此可见,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乡村衰退不是绝对的,只要国家从战略角度积极主动地调整工农和城乡关系,就可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三、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选择分析

(一)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需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直接影响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针对这种情况,加快优化和完善现行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1.完善法律体系。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国家立足于乡村发展实际,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指导性政策和文件,初步形成了一个乡村振兴发展框架和政策体系,但是当下我国缺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相关的专项法律,导致乡村战略实施中细节问题的解决缺乏法律依据。因此,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加快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同时,根据乡村振兴发展实际,修改现行法律法规,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另外,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各地区需要在国家法律框架下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为有效处理本地区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局部问题提供保障。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必须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原因在于农村土地是农村集体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才能激活农村土地的活力,促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以期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目的在于最大程度激活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各项权能,从而加快释放农村土地改革红利为农民谋求更高的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村土地盘活时,应将农民合法权益摆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3.构建财力保障机制。在财政支出项目中,需要始终将农业发展摆放在第一位,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发展的扶持力度。同时,加强“三农”发展牵涉资金使用管理,大幅度提高财政涉农资金的利用率,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财政保障。

(二)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交流

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针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要求政府加快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在实践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建设乡村“四好”公路。近些年来,我国新建改建乡村公路超过百万公里,乡村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乡村公路的后期保养和维护跟不上、公路质量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建设乡村“四好”公路,要在增量的同时,保障质量,切实考虑广大农民的便捷出行、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同时,综合考虑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加快乡村硬化路建设,确保公路延伸到农民家门口,实现城乡互通互联,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改造升级工程,具体包括饮水安全和便利工程、电网的配套和完善工程、互联网和5G 的全覆盖。一是加快建设乡村自来水工程,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应将水问题的解决摆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政府结合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统筹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确保自来水工程服务范围辐射各个乡村,对已通自来水的农村,要严格控制水质;对于未通自来水的农村,要加强规划,分步实施,尽早让农民喝上干净水。二是加快乡村电网改造升级,具体通过线路改造、变压器增容等措施保障农村供电质量和能力,切实提高农村供电服务水。三是互联网全覆盖。现代社会建设发展已经无法离开互联网技术。因此,在乡村振兴发展中,也要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网络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光纤入户工程,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发展,以期发挥信息技术价值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三)开发人才资源,夯实人才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是人,决定了人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这就要求在实践中必须大力开发人才资源,为乡村振兴发展储备大量人才。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好配强农村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党支部成员的引领和服务价值,这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动力。同时,定期加强乡村班子集中学习,系统学习乡村振兴发展理论和经验等,促使其对乡村振兴发展具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便于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宜引领作用。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培育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在具体的操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构建科学培育体系,培训对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区域重点向贫困区域倾斜;培训内容具体包括乡村振兴发展理念、农业现代实用技术、农业文化等,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时代性和有效性等,切实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和精准性,为现代农业发展储备大量新型农民。二是坚持开放性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更多愿意和有能力从事农业的人下乡从事农业生产,形成全社会重农兴农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是乡村振兴。因此,政府及相关人员在正确、系统认知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应加快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种保障措施等,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