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灏萱

一、前言

特色经济的形成对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突出的作用意义,针对西南地区而言,重视特色经济的发展不仅对升级创新该区域的产业结构有着重要意义,还能够提高增加经济产值,丰富经济收益方式,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同时,特色经济的发展也是符合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的,这对于因地制宜加快西南地区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国经济已经迈入了历史新时期,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国经济形式的改变也势必会影响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因地制宜注重各区域发展特色,重视区域内自身地形、资源、环境等特点,各区域联合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完善经济布局势在必行。其中,“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生存能力,增加西部地区经济对国家的贡献,对于确保国民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相比较于全国其余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有着天然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资源优势,其少数民族特点也相对突出,实行区域特色经济正是依托于这些特质而来。因此,立足于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该地区特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对于西南地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西南地区基本情况概述

在自然条件上,西南地区主要包括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和西藏自治区共五个省市区,历史上被称为“三省一市一区”,是我国七大自然地理分区之一。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河流众多,多高原湖泊,气候条件优越,由此形成了西南地区独特的植被分布格局和特色农林牧渔经济格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西南地区独有的经济优势,也就衍生而来了当地的特色区域经济环境。

在历史背景上,由于地形的崎岖蜿蜒,使得西南地区自古以来就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更为闭塞。在革命战争年代,西南腹地素来都有“兵家必争之地”的别称。在历史上,受限于西南地区的地形影响,该地的经济和文化水平都极为落后,这使得早期的经济发展就不能仅是借鉴其他省份或区域的发展经验,而是要开拓和创新出属于自身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理念这一观点极为重要。

从民族情况上看,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分布极为广泛,各省市区均有一定的数量,而尤以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集聚最为丰富。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比例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数的60%,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地理环境的因素。在该区域内,民族种类繁多,包括苗族、白族、独龙族、藏族等近三十余个少数民族。西南地区良好的资源优势、地理位置、少数民族特色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为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西南地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就西南地区的当前状况来看,该区域发展特色经济易受阻碍的原因比较复杂,涉及到许多因素。在我国经济迈入新发展阶段之际,要推动西南地区的特色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振兴,就必须要对其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

(一)历史因素是影响西南地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潜在原因

从历史大背景上看,首先,西南地区的社会因素较为不稳定。自建国以来,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相较于中东部地区而言一直稍显落后,这其中不乏要考虑到历史因素的影响。

其次,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西南地区位于我国边陲地区,地处偏远,多山地和高原,地形破碎,导致交通极为不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少于外界交往联系,使得大多数人思想落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都较为单一,经济基础较差。

最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使得该地的民族问题极为复杂。除了四川省和贵州省的大部分地区之外,其他省份基本上都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有不同种族的少数民族聚居与此,其民族与民族之间或是少数民族的内部都会产生许多问题,而想要稳定西南地区的社会状况以及推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就必须要解决好民族之间的关系。历史遗留因素导致西南地区在一开始的经济发展上就滞后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就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发展经济,发现特色经济,创新特色产业的潜在问题之一。

(二)区域特色经济规模和效益不高是影响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依托于独特的资源条件和优越的区位优势,西南地区的特色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这对于促进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西南地区各省份整体情况来看,“三省一市一区”的支柱性产业较为丰富,例如重庆市的化学原料即化学制品制造业、四川省的农副食品加工业、贵州省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云南省的烟草制品业,以及西藏自治区的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各地区的优势产业十分多样。从产业结构上来看,西南地区的第一、二、三产业之中所具有的特色产业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其中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日渐提高,由此来看,西南地区的特色经济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正逐步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第一产业中,西南地区以特色农业和生物资源为基础,不断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业、特色畜牧养殖业等在内的相关经济产业。第二产业中,以烟草加工、生物制药为代表的区域特色经济正在稳步增长。第三产业中,以特色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和旅游业发展为龙头,西南地区的第三产业规模也正在逐步增大。

尽管目前西南地区的各省市区都将特色区域经济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来加以推动,但相比较于中部及我国沿海地区,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呈现出较低的水平,很多地区区域特色产品开发的程度仍然不足,在进行特色经济区域发展上呈现出盲目且低层次的情况。而且从西南地区的产业发展程度上来看,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多为粗放型经济,各行业之间或各企业之间关联性较低,比较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不能够仅靠一家企业的孤军奋战,而是必须要基于当下市场的整体背景和氛围,立足于市场需要,形成相对应的产业集聚效应。

(三)区域经济特色不“特”导致专业化整合度低是影响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西南地区的实体经济的形成多数是建立在区域所特有的资源条件和基础之上,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很容易忽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发展特色,最终就使得企业发展时失去独有特色,从而造成企业文化和产品单一,发展特色不“特”,同时也浪费区域独有的资源,使得企业经济效益不高,从而无法带动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长。

在发展特色区域经济上,如何整合现有资源,形成产业的专业化与特色化是西南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其核心在于如何打破各地区、行业以及部门之间的界限,冲破这一大而繁杂的地方经济格局,筛选出能够支撑起西南地区经济大局的支柱产业和王牌产品,从而实现优势突出、重特结合的产业倾斜式发展。但从当前西南地区的特色经济发展上看,地区、行业之间仍属于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各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要素整合与流动的机制难以建立,使得特色经济发展的专业化和整合度难以提高,从而限制了西南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

在资源发展上,虽西南地区有着较为良好的资源优势,但此中带来的资源型区域转型迟缓也是其限制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西南地区对于当地的资源出现过度依赖,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失衡,进一步窒碍了经济发展。西南地区一些较为有代表性的资源型城市例如攀枝花、六盘水等,经过长期高强度的资源开发,现已进入稳产期或是衰退期,加之资源型城市一般距离经济发展中心的距离较远,从环境上不利于高新技术发展,在依赖资源愈发贫乏的情况下,产业转型寸步难行。

四、西南地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对策

西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一大重要板块,如果限制经济发展的障碍得不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在新时期,必须充分利用各地区的特点,以新发展理念为主线,实现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一)以创新发展为准绳挖掘西南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新动力

科技创新是解决西南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引领西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从宏观角度来看,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短板的关键原因是创新驱动力不足。长期以来依靠投资拉动,整体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从微观角度来看,创新资源有着多集聚在省会城市,其他区域在创新资源上略显不足的情况,一些欠发达的省市区科技创新资源相对较弱,三四线城市创新资源少、创新投入低的现象较为突出。创新主体需要夯实,研发投入有待提高。

首先,打造西南地区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强区域统筹布局,以省会城市和科技创新城市为龙头,构建城市跨区域协调创新经济布局,从而辐射和带动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打造创新驱动新旧动力转化。其次,增强西南地区参与主体的创新能力,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提高西南地区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等主要主体的供给质量,聚焦西南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重视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和“卡脖子”问题,早日建造起西南地区能够承担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最后,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探索西南地区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利用气候、土地和能源等方面的优势,实现特色化和集聚化式发展,同时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集中发力,以期形成新的特色经济发展增长点。

(二)以协调发展为契机实现西南地区特色经济发展

整个西南地区不仅在地理上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在经济发展上也同样面临着同质竞争激烈,特色要素利用效率不高的共性问题。立足于西南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来看,推动各地之间产业链的紧密对接,构建利益贡献的产业价值链,已逐步成为西南地区发展的当务之急。相邻区域通过产业领域和要素资源之间的联合、整合和融合,更高效的推动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已经成为西南地区实现特色经济发展的共识所在。以产业协同为根据,实现西南地区各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优势资源共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思路共享。

(三)以绿色发展为底色重视西南地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

近些年以来,西南地区由于长期在经济上实行粗放型发展方式,过渡使用自然资源,对本地环境造成了较为大的影响,同时也限制了当地特色经济的发展,加重了本地区实行环境治理的成本。要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特色经济以绿色发展为底色,首先应强化环保意识。对当地独特的特色资源实现有效开发利用,推动产业进步与发展,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规模经济为表现,了解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和主要缺口,实现特点鲜明的发展模式。其次,西南地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集聚最多的区域,应把握其核心市场竞争力,形成独特的区域品牌,以第三产业为火车头,第一、二产业作为辅助,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游客,从而推动整个西南地区的特色经济发展。最后,西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通过对第二产业相应的企业进行产业优化,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准则,完善其发展的动力机制,也能够起到带动当地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效果。

(四)以开放发展为辅助加强西南地区特色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20年1月考察云南时指出,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西南地区中的云南省毗邻东南亚国家有着良好的开放条件,作为连接东南亚的交通要道,云南省能够帮助西南其余地区实现开放发展,继而输出各地的特色区域经济优势,实现各省市区与其余国家地区的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以开放发展带动特色经济。在充分发挥西南地区各省市区的优势基础上,扩大特色经济的影响力,以开放发展引领经济效益的提升,将会为西南地区继续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所裨益。

(五)以共享发展为抓手把握西南地区特色经济发展资源优势

共享发展的主要核心领域在于能源资源的共享。西南地区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优势,且能源之间的供需特征差异较为显着,有着明显的互补优势。推动西南地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需要共享资源,但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却需要开发清洁资源来代替。以共享发展为抓手实现西南地区的特色经济发展,需要打破区域壁垒,促进清洁能源的共享,倡导绿色发展与共享发展理念,合理优化和变通西南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考核机制,突破省与省之间独立的自我发展思维模式,在全国能源系统“一盘棋”的战略部署之下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以此切实推动实现西南地区的共享能源发展。同时,应加强能源资源的人才队伍建设,为西南地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提供一定的科技支持,并完善能源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激励机制,为共享能源资源革命,推进西南地区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可以相信,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当下,因地制宜,开展合理规划,以新发展理念为行动指南,就能构建起西南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格局,为促进我国民族团结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开辟西南地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新道路。

引用

[1]汪彬,陈耀.经济新常态下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6(10):76-83。

[2]谢梦琴.探析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动力的困境[J].质量与市场,2021(23):13-15.

[3]方丹.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储运,2021(06):199-200.

[4]金莉.加快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08):33-34.

基金项目:昆明理工大学2022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人文社科类)项目学院研究生一般项目,课题名称: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南地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编号:MYXS202210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