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当前,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之间由跨界资源掠夺,进入融合利益分享阶段。传统企业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借助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优化企业管理,成为企业的必然抉择。因而,如何借助信息化工具,优化企业资源管理也日益引发关注。

《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MIS)是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是集管理、技术、系统等学科发展的综合性课程。课程致力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了解信息系统作为新时代管理工具如何提升企业效率与经营绩效。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科与专业定位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种种问题,本文总结MIS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角度,提出优化MIS教学的建议。

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

(一)学科综合度高。MIS涉及管理、技术、系统等方向的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财务管理、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管理知识,了解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基本技术知识,了解日新月异的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优化管理,实现目标的手段是运用技术。因而,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需要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定位于管理人才的培养。高校多个专业类开设MIS,但是不同专业学习MIS的要求是不同的,应当结合各专业特点有所侧重。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来说,学生的职业规划是成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因而,对其培养应侧重管理人才的定位。具体地说,首先,深入了解信息系统功能,具备较强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能密切关注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其内在的商业价值,能积极利用信息系统改进传统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拓展、转变企业盈利模式、管理模式改善企业绩效。其次,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能从管理者角度切入,与系统开发人员交流现行系统的局限性、新系统的需求,能理解新系统的设计方案,能参与新系统测试与实施。

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滞后,缺乏针对性。MIS教材普通存在理论陈旧、教学内容滞后的现象。关于信息系统开发方式是以生命周期法为核心,而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方式更多地选择了购买商品软件,甚至系统的实施与维护都选择外包。关于技术部分仍然停留在计算机、数据库、网络三部分内容上,没有提及对当前信息系统应用产生巨大冲击的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的技术。

教材定位缺乏针对性,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特色化要求。内容均侧重系统开发全过程的学习,轻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具体应用、及其对企业管理变革与竞争力影响等内容。

(二)教学手段单一。MIS课程中涉及大量的开发工具,如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模块结构图、信息系统流程图等,这些内容的学习具有一定难度,而传统教学中以讲授为主,不但费时费力,教学效果还难以保证。

随着对实践重要性的强调,高校为MIS设置了实验课,配备的高端硬件与各种应用软件。但是,就工商管理类学生而言,实验课内容因学校因教师,存在很大的差别。有的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网络设计和编程技巧,有的要求学生使用MIS开发工具进行课程设计……实验虽然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但是这些内容与学生作为管理者培养的定位相矛盾。

四、推进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一)优化教学内容,积极开展专题讨论。新技术与信息系统的结合,推动着企业商业模式与管理模式的迭代与更新。这就要求MIS的教学内容既要针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特点,又要做到与时俱进。

教材改编涉及到编者观念的改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从教师层面调整教学内容则更为容易。缩减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课时,增加专题讨论课时。专题讨论可以将当前的热点、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引入课堂,给予学生了解前沿信息与实际应用的机会;目前设计的专题讨论内容,包括:ERP选型(ERP供应商及产品特点、选型流程、选型依据)、SaaS服务模式、商务智能的应用、物联网的应用、信息化推动的商业模式与管理模式变革……课前布置讨论专题,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合作,通过查阅资料、调研等方法加强对专题了解。讨论课一般以开放的方式让团队充分表达观点,然后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以进一步明晰观点,最后由教师点评,侧重对观点的归纳、拓展、升华,并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鼓励学生持续关注专题。

针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定位,MIS的教学内容应突出管理应用,弱化技术开发。技术部分涉及到的计算机与网络的基础知识学生已基本掌握,因而只要学习数据库即可。数据库部分只要学习与ERP应用相关的概念即可,有助于学生加强对ERP中数据库建设的理解。对新技术的介绍,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基本原理,着重介绍新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以物联网为例,简单介绍物联网的工作原理,重点关注其应用给企业带来的变革。又如商务智能,不必关注复杂的工作机理、算法,重点关注解其在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策略、经营成本与收入等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手段改革。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教学手段提出了改革要求。要求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过程从以老师为主导转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结合课程,采取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1.实验教学。MIS实践性强,因而实验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议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与比重,并从以下几方面设置实验内容:

(1)数据库基本操作。工商管理类学生的技术基础薄弱,因而,要求学生掌握开发工具,完成信息系统设计,已超越了学生的能力,也偏离了专业的定位。作为未来的管理者,需要掌握核心技术基础,特别需要完善的是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学习数据库基本操作可以了解数据的输入、加工、输出的全过程,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能够实现的数据管理与数据加工。因而,在情景式教学中,可以由教师提供数据、命令、程序,学生验证操作结果,以加深对数据管理与数据加工功能的理解。

(2)ERP系统操作。ERP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整合了最佳管理实践,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提供决策依据。实验室的ERP系统为学生进一步掌握系统信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仿真环境。教师根据实验课时,选择部分模块,引导学生以情景教学的方式,构建企业虚拟管理环境,让学生以系统管理员、管理人员的身份进入ERP系统的前端与后台,熟悉各岗位管理人员的操作,并深刻体验权限管理、业务流程、代码设计、界面设计、备份等相关原理在系统中的应用,以及系统中体现的各种先进管理思想。

2.案例教学。工商管理类专业运用案例教学由来已久,效果显着。案例是对真实事件与情景的概括、提炼,要求学生基于案例资料,根据相关原理,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演绎出有说服力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应变能力。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首先,案例来源要广泛。案例原形的收集除了来自书籍、网络、同行分享的资料,更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调研,编写案例,积极投身案例库建设,并充分分享案例库的资源。其次,经典与前沿案例并重。经典案例的典型性,是其深受偏爱的重要原因。但是,MIS以技术为基础的特点,又决定了案例的选择应当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变革。因而,选用SaaS服务模式、物联网、商务智能等案例,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的发展。

3.网络教学 。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与4G网络的普及,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推广,网络平台在教学、资料收集与共享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也积极倡导网络空间学习,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

积极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推进教学资源开放,促进师生互动学习,是MIS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方向。网络教学平台不但包括传统的远程网络平台,还包括移动学习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移动APP。网络教学平台共享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课件、案例、习题、专题等内容,共享资源的内容建设是核心。因而,不但要注意资源的管理与更新,更应重视资源的优化组织。以慕课为例,慕课的组织包括了完整的课程要素:教学计划、讲授、讨论、自测、作业、考试等,教学内容体系完整,逻辑性强。微课则更适用于小知识点教学,如果将其用于课程的系统教学,则需要构建“基于课程核心概念的课程地图”,以有序组织微课群。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学习也是网络教学的一大亮点。师生可以在平台上开展答疑、讨论等互动,既便于师生公开交流,也有利用实现师生一对一指导,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此外,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教学管理信息化,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状况进行监控与管理,并作为课程过程性考核的可靠依据。

总结

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MIS课程教学,考虑到课程自身综合度高、专业定位的特点,需要培训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的人才,两者中突出管理应用,弱化技术开发。作为以技术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不但要保留传统的理论方法,更要与时俱进,关注新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讲授、实验、案例、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

[1]张旭.互联网+视角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1)

[2]郑悦林,王东娟,余梅.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定位及教学内容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