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温州 325015)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进一步坚定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这个战略对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型人才是实施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肩负着推进国家自主创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使命。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9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的创新能力得分有所提高,达到64.8分,排名从2018年的全球第28位上升到了第24位,但这仍不足以支撑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等学校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效需要进一步提高。

建设“新医科”,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就是高等医学教育对这一现实需求的回应。而其中,创新的思维和能力是“新医科”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在新的经济形态下,“新医科”建设必然以创新教育为引领,把创新能力作为卫生技术人才的关键能力。以超声医学专业为例,当前,超声医学技术正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创新,超声造影、弹性成像、三维超声等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超声介入治疗的地位也日益提高。这些都为超声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注入新内涵与新要求。同时,也迫切需要本专业与时俱进地改进医学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体系与机制,以满足不断发展与变化的人才需求。

1 创新实践教育改革的实践

本小节以温州医科大学影像学超声医学专业的创新实践教育改革为例,结合创新实践教育过程中曾经面临的问题与困惑,从契合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方案和授课模式修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多层次全方位创新实践平台构建以及以学生专业团体为载体促进与管理创新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创新实践教育改革方案。

1.1 调整培养方案及授课模式,以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

温州医科大学影像学目前所实施的是“3+1+1”的培养方案,即三年校内学习,一年医院见习(包括学校理论学习及医院实践),以及一年医院实习,即下临床。“3+1+1”培养方案在超声医学人才培养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培养效果显着。但在当代医学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仍需要进行进一步优化。依据培养方案,医学生从大二到大五,按照专业入门模块→专业领域技能教学模块→学校医院对接综合实践模块→医院培养模块的顺序,推进医学教育的开展。为了更高效地开展具有与临床密切相关课程群的教学,丰富学生对超声医学新技术的认识,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活动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和专业技能,我们在“3+1+1”培养方案中引入了见习及实习期间小讲课课程。即根据实际情况,授课老师把本专业核心课程及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做归纳,制定适合学校医院对接实践模块的课表,并有效充分地实施,拓展学生对本专业的深入认识,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使得学生能更加深入的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从而适应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

另一方面,我们在授课模式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传统的授课模式为教师主讲、学生受众,但这种模式的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均不高。为此,我们提出智慧课堂的概念,智慧教育理念不仅关注学习者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创新能力的养成。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的联通使创新任务的探索可以突破校园的局限,学生和授课老师彼此之间能通过智能信息工具便捷地沟通、交流、分享学习资源。智慧课堂采用研创型学习模式,贯穿于课前、课内、课后三个学习阶段。课前,学生按照要求通过网络课程或教材了解本阶段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并依据所学习的内容提出若干问题。课内,授课老师适当缩短理论课的教学时间,留出部分时间对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通过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授课老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分组讨论,选择其中最有争议的问题设定需要进一步调研的研究任务,并提出初步的研究路径。课后,授课老师指派任务小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围绕相关主要问题进行拓展性的创新研究,最后撰写创新研究报告并交流总结。

同时,为了适应超声医学技术与日俱进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和增加课程内容。我们结合授课老师自己的学科研究领域,在培养方案中增开了超声新技术的核心课程,为学生以后进入临床的创新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拓宽了思路。

1.2 深化和推广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成果

为了能够让创新能力培养有效地融入实践教学体系,温州医科大学影像学超声医学专业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刻而有效地改革。

首先,根据业界的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及时调整实践内容和实践项目。根据“新医科”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修订和完善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和研究性实验项目的比重。授课老师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及时为独立开设的综合实践类课程增加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具有持续性的创新实践项目和学生自主命题的开放新实践项目。

其次,实施问题与经典病例驱动的课内分级实践教学模式和临床医师主导、病例驱动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问题与经典病例驱动的课内实践分级教学模式,按照从基本任务→进阶任务→创新活动三个步步递进的级别,设计每次见习实验课的实验内容。基本任务部分,授课老师给出详细的解决思路、实验方案和主要操作步骤,锻炼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阶任务部分,实践内容的难度较基本任务有所提高。授课老师仅提供解决思路的必要提示,而有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付诸实践。到了创新活动部分,实践项目将体现综合性和一定的复杂度。学生不仅需要融汇以前所学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必要的自主学习,才能完成本阶段任务。问题与经典病例驱动的课内实践分级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创新性探究。

最后,需要进行实践考核模式的改革。特别是独立开设的综合实践类课程,更是需要改革考核方式。根据具体的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实验上机操作、答辩、过程提问、实验报告、成果展示等考察点。这样既能满足基础实践环节的需要,又能达到研究创新环节的考核目标,有利于对学生的医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在开放性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可以试行项目成果认定制的考核方式。专门制定有关促进学生创新活动的规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中,获得一定项目成果后可以申请成绩认定。

1.3 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实践平台,多层次全方位促创新

在创新实践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往往局限于少数专业知识非常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平时专业成绩中等或者较为落后的学生会惯性地认为创新实践活动是专业高手才需要关注的事,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而由于尚未接触丰富的本专业知识,低年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学生作为创新实践活动的主体,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积极性和广泛性尚未充分激发。而且,每一个大学生都是具有鲜明特点的独立个体。学生的年级不同,学业水平不同,会使得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期望都不相同。

具体而言,首先,各课程实践教学、独立设置的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课程、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参与的,是学生最广泛参与的创新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能够为后续进一步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扎实的基础。其次,相关实验室的技能培训和开放实验室项目,也是学生应该广泛参与的创新实践活动。

1.4 激发学生专业团体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宣传、组织与管理的积极性

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是整个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学生对各类创新实践活动的持续性不足,以及创新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的问题。在开始阶段,学生往往表现的很积极。但随着实践活动的展开和深入,畏难情绪开始蔓延,积极性下挫,对创新性成果的追求不高。另外,目前医院对临床医师的业绩考核和职称晋升压力越来越大,而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却需要他们投入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组织和管理。这使得授课老师对各类创新活动的参与热情不够高涨,平时管理也相对松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学生社团“大学生科技与创新协会”(以下简称“科协”)为载体,鼓励与引导学生专业团体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宣传、组织与管理中来。高校专业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课外专业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有效拓展。专业社团的活动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应该依托学生团体,积极调动学生团体积极性,从而实现两个目的:一是更加有效地吸引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到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中;二是鼓励学生社团参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首先,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具有强大的“传帮带”效应和辐射力,能够影响着整个专业乃至整个学院的创新活动氛围。学生社团能够协助本专业进行各层面创新政策和各种创新活动的宣传。以学生社团为渠道,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比如课外创新活动介绍、课题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实现高年级学生影响低年级学生,专业水平高的学生帮带相对落后的学生的有利局面,尽量扩大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覆盖面。

同时,鼓励专业社团学生对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进行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充分发挥专业社团的管理作用。“科协”设置了专门服务于创新实践活动的科技创新部和实践竞赛部,对学生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专业教师指导社团制定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管理方案,而由“科协”组织具体的活动,如定期课题交流、最新成果展示,定期向临床专业医师收集可供学生参与的课题和项目等。另一方面,“科协”也辅助指导教师对课外创新小团队进行管理和监督,比如定期组织课题进展汇报,课题进展情况自查等。通过学生社团的组织和管理,促进课外创新活动能够长期有效的开展。

2 结语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以创新教育为引领的“新医科”建设,都对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内涵丰富的需求。本文结合温州医科大学影像学超声医学专业创新实践教育的实施经验,从创新实践教育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培养方案和授课模式修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多层次全方位创新实践平台构建以及以学生专业团体为载体促进与管理创新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的创新实践教育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