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 翠

(上海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00234)

“一手”的语法化

寻 翠

(上海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00234)

“一手”由名词性短语发展到摹状性副词和关联副词,意义变为“独自”。本文从历时角度对“一手”进行研究,旨在找到它的演变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它的演变动因。

“一手” 语义特征 动因

引言

前人对“一手”的相关研究不多,张谊生在《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中将“一手”划分为描摹性副词,并对描摹性副词进行了界定和描述。邱崇在《“一面”类词语的演化》中大致提到了“一手”的语法化问题,但未做详尽分析。《现代汉语词典》:副词,指一个人单独地。本文从历时角度对“一手”的语法过程进行梳理,并结合它的演变情况对它的演变动因进行分析。

1.“一手”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分布

1.1 “一手”的语义特征

1.1.1 “一手”是名词性短语,表示一只手。

(1)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强也。(《墨子》)

(2)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墨子》)

例(1)是“一只手拿着不如两只手拿着好”;例(2)是“一只手独自拍打,即使再快也没有声音”。都表示“一只手”的意思。

1.1.2 “一手”是名词,表示手艺、本领等。

(3)他读书虽然不多,但热爱科学,富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还有一手高明的磨制放大镜技术。(《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4)在外国游历,一边努力学习,既有书本知识,也有实践经验,还会作一手好诗,赢得了“雅典第一个诗人”的桂冠。(《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例(3)是他有“磨制放大镜”这门技术;例(4)是他有“作诗”这门本领,都表示手艺、本领等意思。

1.1.3 “一手”是描摹性副词,表示“独自做某事不需借助外力”。

(5)这个法庭是由占领军一手组建的,是非法的。他代表的不是伊拉克人,而是占领军。(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6)在贵州全省公路两侧,有广东人和福建人“一手包办”的加油站。(1996年人民日报)

例(5)意思是法庭是占领军独自建立起来的;例(6)意思是加油站是由广东人和福建人所建立起来的,都表示独自做某事。

1.1.4 “一手”是关联副词,无实际意义。

(7)必须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并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安全;坚持以改革开放求安全;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2004年新闻稿)

(8)你一手抓粮食物资供应;一手抓民夫担架;还有一手抓战斗,亲自帮许凤同。(《战斗的青春》)

例(7)、(8)中“一手”无实在的意义,只起到关联作用,连接后面的动词短语。

1.2 “一手”的语法分布

1.2.1 作主语

“一手”作主语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出现。

(9)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强也。(《墨子》)

(10)昔有一老母在树下卧。熊欲来搏,尔时老母绕树走避,熊寻后逐,一手抱树,欲捉老母。(《百喻经》)

以上是“一手”作主语的情况,可以描写为A类格式:一手+VP。

“一手”前面可以有定语修饰。

(11)天有两手,乃常共成凡事。其一手有病邪恶,则无有成事。(《二十五史》)

(12)韦驮尊天一手接住了那一根铁棍,那一根铁棍轻轻地落在地下。(《三宝太监西洋记》)

以上是“一手”受别的词语修饰的情况。

另一种出现在对举格式中。

(13)遂攘袂向前,去十余步,踊身腾上,一手撮耳,一手抠目,马战不敢动,乃鞴乘之。(《野朝佥载》)

(14)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敦煌变文集新书》)

例(13)、(14)中两个“一手”分别是分句的主语。可以描写为B类格式:一手+VP,一手+VP,前面没有定语修饰。

1.2.2 作宾语

(15)中丞后举一手,求五百千,澄遥许之。(《太平广记》)

(16)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太平广记》)

以上是 “一手”作宾语的情况,可以描写为C类格式:(NP)+VP+一手。

1.2.3 作定语

(17)老幼不欺,市井谦和,真乃尧天舜日,别是一番风景。众民作一手本,投递上大夫府。(《封神演义》)

(18)他会一手阴阳八卦旗火,百发百中,在两军阵前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一般。(《彭公案》)

以上是“一手”作定语的情况,可以描写为D类格式:一手+NP。

1.2.4 作补语

(19)破竹城,这时自己才明白,真是一处不到一处迷,就这一样就比我多一手。(《彭公案》)

(20)连椿等一个个跪在地下痛哭,小孙儿开道拉住城璧一手,爷爷长短叫念起来。(《绿野仙踪(下)》)

例(19)中“一手”作“多”的补语;(20)中“一手”作“拉住”的补语。可以描写为E类格式:NP+VP+(NP)+一手。

2.“一手”的语法化

2.1 “一手”的语法化历程

A类格式中“一手”是主语,是后面动作的施事。只要不是动作发出者,就可向副词转化。C类格式和E类格式一般都出现在动词的后面,是动作的受事,很难变为副词。D类格式中“一手”主要修饰名词,和动词无关,也不可能转为副词。B类格式中“一手+VP,一手+VP”中强调两个动作同时进行,它有向副词转化的语义基础,它们出现的句法环境为向副词转化提供了保障。我们不能把它理解为副词,因它的意义实在,表示前后的施受关系,这是阻碍向副词发展的一大原因。

2.2 “一手”的演变

随着语言的发展,“一手”的意义和用法都发生了改变,演变为描摹性副词和关联副词。

2.2.1 描摹性副词“一手”

张谊生(2000)将描摹性副词定义为:“在句法上大都可以充当动词的准定语,句中位序比较固定,一般只能紧贴中心语,主要是用来对相关动作行为进行刻画的。”它不是句子主语和动作的施事,它前面的名词才是。

(21)由于夏莉是女性,因此在成为侍祭之前,洗衣服的工作几乎都是她一手包办。(《罗德岛战记》)

(22)尊府如有僻静之室可蒙赐住,实乃大幸之事。我浅陋薄识,一手抚育此女,颇多不周之处,亦甚觉痛苦,惟君可赖仰仗了。(《源氏物语》)

例(21)中“一手”表“独自”,修饰“包办”,它不是句子的主语和后面动作的发出者。例(22)同上。

2.2.1 关联副词“一手”

张谊生(2000)将关联副词定义为:“只要某个副词在句子中、篇章中起到了关联作用,它就是关联副词。”通过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一手”的句子进行考察,“一手”表示一种关联作用,连接两个动词、动词短语或形容词。

(23)民间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邀请去做领导小组副组长。可以说,我是一手在抢救,一手在保护。”(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24)“下一步我就要租校舍,一手转户头,一手跟你登记结婚。(《挠攘》)

(25)譬如说一个政权的巩固,枪杆子掌握在谁手里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基层组织建设。你是不是觉得我现在有点一手硬一手软?”(《过把瘾就死》)

上述例子中,“一手”后面可以是动词、动词短语和形容词。“一手”不是动作的施事,不能支配后面的动作行为,后面的宾语是抽象名词,整个动作行为表示一种隐喻,起到关联作用。

3.“一手”的语法化动因

3.1 隐喻的作用

隐喻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是把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投射”。隐喻有重要的作用。“一手”具有“共存”的语义属性,它和后面的抽象名词一起构成一个隐喻,表示“独自做某事”。

3.2 重新分析机制

Hopper和Traugott(1993):“最典型的重新分析是两个成分的融合,使得原来的边界消失,原来是两个或者多个的词凝固成一个。”在副词“一手”的形成过程中,重新分析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手”由名词性短语,发展到前面有定语,再到不表示施事,作状语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修饰动词。由两个词“一”、“手”凝固成一个词“一手”。

3.3 相邻位置影响

“一手”原是位于句首,做句子的主语,表示“一只手做某事”,是施事。到后来前面出现其他名词,句子的主语和施事由这个名词充当,“一手”就转而修饰后面的动词,对后面的动作行为进行刻画。

3.4 双音化的融合

吴为善(2005)在讨论双音化、语法化和韵律词的关系时提出,双音化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构词层面,或者准确地说,双音化“融合”的终极结果是双音单位的词化。“一手”就属于这样一种现象,由开始的名词性短语,由于双音化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词。

4.结语

以上介绍了“一手”的语义特征和历时演变,对它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一手”的语法化情况进行了考察,最后分析了它语法化的动因。

[1]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J].语言研究,2000(1).

[2]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

[3]邱崇.“一面”类词语的演化[J].语文学刊,2010(12).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