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锐 姜 华 安 瑛

(1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0;2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群“产学研交叉”的教改与实践
——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姜 锐1姜 华2安 瑛1

(1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0;2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本文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旅游专业群“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融通、课证融通、工学融通”的课程与教材建设,采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模式,以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管理与实施等,进而提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群“产学研交叉”的提升之策,即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创新人才系统培养机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打造一流师资团队,高标准建设实训基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搭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平台。

旅游专业群 高职院校 产学研交叉 教改

一、基本现状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群是以旅游大类某一高职专业为核心、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为确保旅游专业群的建设,须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任务调度、监控检查。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时跟踪专业建设进展,加强专业建设的计划和预算,加强专业建设的质量控制。教改与实践中,组织和动员专业群全体教师,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优势,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同时聘请行业专家,积极参与到建设中,研究有关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同时建立学校、行业专家和企业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

经过“十二五”的加速发展,我国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2016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约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旅游人数超过44亿人次。据UNWTO测算,2016年我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率达11%,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超过10.26%。为顺应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开设涉外旅游专业,并于2016年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正式更名为旅游管理,结合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等构建旅游专业群。专业群拥有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裁判及教授、博士等一批高层次人才。依托学校雄厚的办学基础和合作企业的共建共享,建有体系完备、设备先进的实训室,先后获国家发改委、全国交通行指委立项支持建设实训基地,多次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毕业生职业待遇高,发展前景广。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群“产学研交叉”的教育教学改革

1.“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按照“三接轨、三融通”的思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即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需求接轨,校企融通;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接轨,课证融通;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接轨,工学融通。结合旅游专业群实践性、服务型、涉外性强的特点,根据对应岗位(群)的素质能力要求,实施“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图1),形成“校企社家一体”的能力培养平台,通过职业证书、竞赛、企业文化、社区服务四个载体实施人才培养。

图1 旅游管理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图

——四个“C”载体:Certificate(证书)、Competition(竞赛)、Community(社会服务)、Culture(企业文化)四大载体全方位育人。

——四个角色的能力培养平台: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职责。

2.“校企融通、课证融通、工学融通”的课程与教材建设

秉持“三融通”的指导思想,专业群突出“校企融通”,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图2),包括“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体系,“实际、实用”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全程化、开放式”的考核体系。

强化“课程融通”,专业课程模块覆盖导游、酒店、邮轮等职业资格证,学生可根据就业方向选考至少一类职业证书。加强“工学融通”,通过课内实训、课外实践、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逐层递进;推进创新创业课程深度融入专业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训练项目、行业调查、技能竞赛等双创教育活动。

图2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图

专业群与旅游企业和院校合作开发课程,编写专业教材,已出版旅行社、酒店、邮轮等项目化教材6本,校企共建教材及实训指导书8册;为旅游管理部门录制3门“网上课堂”,供数万名导游、领队学习;3门课程入选国家旅游局青年专家课程资源库;10门国内首套的邮轮旅游微课程已开发完毕并上线使用。

3.“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方法

专业群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采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以任务为依据组织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完成为目标,以任务发生的顺序展开教学,学生的学习行动过程即完整的工作过程。在教学中,以教师的启发引导、讲解示范为辅,以学生训练和思考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团队不断吸收先进经验和行业企业的建议,组织主题式教研,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积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发现式、互动式等方法,避免“满堂灌”,实行“精讲多练”。任课教师普遍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强化教学效果。

4.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管理与实施

教学信息化管理方面,专业群应用“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进行阶段性和即时性的教学评价,及时将教学情况反馈给教师个人和教学部门,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在顶岗实习管理方面,采用信息化平台提升实习管理水平,通过班主任对学生实习期间实行全程可控管理、学生通过平台每周与指导教师交流、行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通过平台反馈实习情况等,加强实习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组织全体老师参加信息化培训及教学比赛,主持制作江苏省旅游局邮轮培训微课程,引进国际企业培训慕课课程,与诺维真、歌诗达邮轮公司合作,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资源。

三、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群“产学研交叉”的提升之策

1.提升目标

为适应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与要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群“产学研交叉”的教改,必须更加主动对接知名旅游企业,引入UNWTO国际专业认证,创新人才系统培养机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打造一流师资团队,高标准建设实训基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搭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实施并实现产学研交叉,发挥专业群的示范引领作用。

2.提升举措

(1)人才培养系统改革。完善专业“三层四互型”校企协同机制,实现校企互动、成本互冲、利益互享、发展互助,实施学分制改革及“三全育人”培养体系,在国内率先通过国际认证,取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2)课程体系与资源开发。健全专业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核心课程体系,并融入创新创业课程,建立以能力评价为导向的考核评价;建成资源库、开放课程、省部级教材,师生获得一批省级或以上荣誉,用人单位满意度持续提升。

(3)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师考核分配机制,建立企业实践常态化机制,打造行业领军型专家;实施“千帆计划”“百舸计划”,聚焦骨干教师、博士培养,专任教师100%通过企业职业培训,建成“双岗双能双师”的教练型师资团队。

(4)实践条件建设。引入国际旅游企业先进的技术标准与管理模式,建成国家发改委“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及全国交通行指委“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五层递进、虚实结合”的实训体系,建成集教学实训与生产经营于一体的“教学实习酒店”。

(5)科研、社会服务与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共建团队,引进“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力开展培训与继续教育,开发优质资源,完成一批省级科研项目、专利,与诺维真共建“TATA线上专家培训计划”,与歌诗达合作开展销售专家项目。逐步建立分层、分类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体系,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建成双创教育课程群及指导团队。

(6)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国(境)外特别是与国际组织、境外高校的合作平台,引入其示范培训课程;拓展与境外院校的合作关系,适时加大留学生教育、境外游学和师资培训的力度;成立旅游领域的研究机构,参与政府、行业等制定政策文件与标准规范。

[1]丁宗胜.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逻辑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群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2):9-12.

[2]孙峰.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6-50.

[3]孔德兰.构建以专业群为单元的校企合作有机体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73-75.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2016年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群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编号:GZYZD2016004)、江苏省高校2016年哲学社会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前店后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编号:2016SJB880066)、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千帆计划”旅游专业群教研教改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