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雅丽 张常新

摘   要: 本文研讨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变革中,如何挖掘城乡规划专业内涵的、潜在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对构建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 新时代   城乡规划专业   专业核心价值   专业思政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专业思政是高等学校系统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抓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强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要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1]。城乡规划学科是具有很强实践导向性的应用型学科,遵循学科自身的客观规律,响应社会需求的变化,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进入生态文明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空间规划正在经历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如何在顺应时代变革中,主动挖掘专业内在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构建专业核心价值体系,以专业核心价值培养为根本,主动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促进学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专业思政的关键环节。

一、对专业思政的内涵认识

专业,即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学科的发展和分类状况划分的学业门类,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依托专业特有的、系统化的培养体系,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融合开展育人工作的专业思政,已成为高校系统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抓手。但关于专业思政内涵认知、系统化推进的实践路径等重大问题仍在探索中。

相对于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的概念率先被提及,相关研究陆续展开,诸多学者主要从课程思政的内涵[2](45-51)、学理逻辑[3](65-68)、价值意蕴、机制与路径[4](32-34)等理论层面,或结合具体一门[5](41-42)或一类课程[6](204-205,216)从思政教育元素挖掘,到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改革实践层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达成了一定共识。专业思政是在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逐步被认识并引起学者关注的,学者从专业思政的内涵、体系构建[7]、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

基于对已有相关研究的梳理,笔者认为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育人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育人理念和实践活动,实质上是一种课程观,即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专业思政则是以专业为载体,依托专业特有的、系统化的培养体系,通过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是一种基于正确人才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专业教育不仅强调专业素质培育,更应该重视对学科专业本身内涵的、潜在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挖掘和培养的本质回归。

就具体专业而言,专业思政包含并引领课程思政,为本专业课程思政搭建共同的思政资源平台,提供更加丰富的思政元素库;专业思政确定的专业核心素养体系,是课程思政的方向引领[7]。

二、专业思政体系

(一)专业思政体系的组成

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专业思政必然是一个系统化体系。由于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差异,每个专业各自的价值特征、内涵特征、培养特征等都有独特性,因此每个专业都应该有特有的专业思政体系。专业思政体系包括价值体系、课程体系、培养体系,其中价值体系即专业内在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是专业思政的引领。课程体系,即专业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应用,主要研究对象、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是专业思政的载体依托。培养体系,即专业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规格要求、逻辑方法、载体形式等,是专业思政的实施过程。

(二)专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专业的核心价值就是专业拥有的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最持久的部分专业特质,是专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个专业DNA中最核心的部分。专业核心价值蕴含于专业文化特征、专业使命特征、专业伦理特征和专业职业特征之中。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专业核心价值最终体现为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在特定学科专业领域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专业学科思维特征及态度,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专业核心价值体系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人才的根本体现,是专业思政的根本遵循和引领。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培养总要求出发,德育素养、智育素养、体育素养、美育素养、劳动素养构成了时代新人素养总体系,但对于具体的专业核心素养,还需要进一步结合专业特征确定,如图1:

三、新时代城乡规划专业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一)新时代城乡规划面临的变革

(1)变革一:社会发展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进入了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城乡发展动力由依赖资源、能源投入转变成数字驱动和创新发展;城乡规划的服务主体人本化,强调空间规划要以人民的高质量需求为中心;研究客体生态化,要求城乡规划更加重视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研究对象群体网络化,需要凸显城乡规划的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2)变革二:空间规划进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期。空间开发进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期,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顶层设计,空间规划的理念,要优先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适应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规划内容要从服务城市开发建设转向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全域国土空间进行全要素的规划,实现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空间规划的目标,是全面实现高水平治理、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

(3)变革三:空间建设进入精细化治理阶段。城市发展正在从增量空间的扩张转向存量空间的提升,要求城乡空间管理从“一张蓝图绘到底”到“绣花一样精细化城市管理”转变;城乡规划深度从城市宏观尺度向社区、乡村层面下沉,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规划过程要求空间所有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共同建设家园,提高社区生活质量。

(二)变革中城乡规划专业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顺应时代变革,主动挖掘城乡规划专业内在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构建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推进城乡规划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永恒的价值取向:追求并维护公共利益。

价值取向即以某种价值作为专业行动的准则和追求的目标。城乡规划是对未来城乡发展空间的谋划,是政府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国家空间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具有强烈的公共政策属性,追求并维护公共利益是现代城市规划应当确立的基本价值理念,也是规划行业认同度最高的价值理念[8](34-36)。

当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变革,要求城乡规划回归制度本身,通过主动服务与融入国家战略,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安排,体现政府意志。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应该竭力培养专业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始终以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为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并使之成为未来规划实践的内在精神动力。

(2)演进的伦理道德:为了人的美好生活。

专业伦理特征,即专业人才管理和使用专业知识、能力的伦理道德。城乡规划作为一门服务政府与社会,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重要行业,专业人才的职业伦理水平意义重大。“为了谁,服务谁”是城乡规划专业人才伦理基础,根据专业的价值取向,公共利益优先性原则、公平正义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是城乡规划专业基本伦理原则[9]。同时,人—自然—城市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命运共同体,遵循环境伦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伦理道德。城市之善,在其美好,一切为了人的美好生活,这是城市规划最根本的伦理追求[9];但“好”与“坏”的概念首先是美学的概念,美学的选择总是高度个性化的,美的感受也总是独特的感受,因此城乡规划专业人才要创造美,就必须遵循美学伦理,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3)新的时代使命:高品质人居环境塑造。

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始终是城乡规划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间的矛盾,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塑造和“美丽中国”的建设是当代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时代使命。清楚认识人民的美好生活创造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需求,并提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供给方案,针对性提出空间治理策略,是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核心工作。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塑造,要求城乡规划专业人才首先有科学思维,在方案制订中能够自觉遵循自然、人、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空间设计的知识体系,以及林业、农业、海洋、水务、生态环境等专业领域的知识及社会、经济、管理、价值等方面知识和科学分析能力,保证方案的科学性;还要具有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意识,保证规划方案的前瞻性,并且需要求真务实,因地制宜保证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

(4)未来职业要求:建设美丽中国,服务城乡治理。

从职业特征看,城乡规划专业未来从业方向主要在为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规划编制机构、政府规划管理部门、房地产企业和科研机构等从事设计、管理、研究、咨询等工作。在城乡规划管理精细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规划的业务领域由主要关注城市,关注宏观、中观尺度的城乡空间领域,逐渐下沉到乡村振兴、社区更新、智慧设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综合性、社会性、复杂性的新兴领域,要求规划从业者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善于跨学科学习,善于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需要从业者遵守专业伦理和职业规范,爱岗敬业,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国土空间规划的规划编制、管理实施工作,服务于现代化城乡治理。

表1   城乡规划专业核心价值体系

四、结语

新时代的城乡规划专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社会发展从工业文明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空间规划体系从传统的“多规”并举向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体系重构,空间发展已经由粗放增量扩张向精细化治理提升,这一系列变化都对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主动顺应时代变革,从落实立德树人使命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根本目标出发,基于专业价值特征、伦理特征、使命特征、职业特征四个方面,挖掘城乡规划专业内在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构建形成城乡规划专业核心价值体系。正如表1所示,对应于德智体美劳素质培育体系中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及职业道德四个核心价值,体现了德育目标价值;科学精神、生命意识、人文底蕴、创新求精的态度、专业精湛则阐述了智育素养;而健康生息、健康审美则体现着体、美、劳的素养培育的价值取向。

构建专业核心价值体系主动顺应了新时代发展要求,引领了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如何围绕核心价值培育优化课程体系、变革培养体系,探索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Z].高教司函[2020]1号.

[2]攻茹敏,林铁松.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J].教学与研究,2019(6).

[3]马蕾.课程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学理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3).

[4]王海威,王伯承.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7).

[5]孟津竹,任大林,王军祥,等.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27).

[6]赖晓晨,于凡轩,吴国伟,等.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方法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6).

[7]李春旺,范宝祥,等.专业思政的内涵、体系构建与实践,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9,33(4).

[8]谢宏坤,谭健妹,崔红萍.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伦理意识的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

[9]秦红岭.城市规划:一种伦理学的批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研究项目:2019年度校高教研究项目“基于专业思政的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与培育路径研究”——以城乡规划专业为例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