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红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师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善于阅读。教学实践证明,精读法是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方法,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精读法在阅读高效课堂上的应用,即通过细细品味好词佳句领略作品语言的绝妙之处;通过仔细揣摩布局谋篇领略作品的独到之处;通过探究深入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精读;语言;布局;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9-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9.085

近年来,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我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积累了点滴经验,本文将结合教学案例给大家介绍如何利用精读法提高学习阅读的效率及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中段阅读要实现能结合上下文对词句进行体会、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那幺,哪些是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呢?表示动作的词?描写颜色的词?还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应该说这些都可能会成为“关键词句”,当然还有更多。下面结合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与大家分享如何通过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实现对课文的精读。

生一:课文写的是叶圣陶先生帮助作者修改习作并请他去做客的事情,但为什幺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做题目呢?

老师:“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爬山虎,其中一定蕴涵了作者的某种感情,让我们通过阅读和品味描写爬山虎的词句,走进作者的思想深处吧!

生二:叶老先生院中的爬山虎降低了燥热:文章中一个“扑”字写出了作者感受到爬山虎的叶子的“多”和“密”的特点;把“阳光”比喻成“温柔的小精灵”给人清新美好的感受。

生三:文章中把爬山虎比喻成浓浓的湖水,凸显了爬山虎的浓绿的特点;爬山虎“虎虎有生气”使我联想到上文“我们交谈得很融洽”,叶老忘记了年龄差距,忘记了日落西山……一个精神矍铄、诲人不倦、为文严谨的学者形象跃然纸上。

生四:“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幺绿着”点明文章中心。我从中明白了做人与为文的深刻道理,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好像又看到了那片绿,想起了那段情……

老师:需要补充的是,前两处写爬山虎的句子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文章结尾点明中心做渲染与铺垫。正是有了这两处描写,才使结尾情感的抒发自然流畅、水到渠成。让我们一起走近那片绿,深入那段情吧!

从上述教学案例可知,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对领悟整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大有帮助,而我们对课文的重点部分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这其实就是在利用精读法阅读。

二、仔细揣摩布局谋篇的独到

很多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有自己看待事物、对待生活的方式,这对他们习作时谋篇布局也是有影响的,如有的作者在创作前会这样问自己:怎样开头会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如何结尾才能使结尾有水到渠成之感?怎样过渡才能使结构严密、内容连贯?写人、记事时如何才能不落入俗套?写景、状物采用哪些修辞手法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如何通过合理的想象使文章更加丰满?……这些都是作者在考虑如何布局谋篇,因此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仔细揣摩作者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来理解文章内容。下面结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的教学案例与大家分享我是如何抓住文章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进行课文精读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亲眼看到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整篇文章结构很严谨,层次比较清晰,过渡自然流畅。

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看个究竟”这句话既承接上文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又启示下文周恩来闯入租借这件事。这句话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借这件事的起因。

过渡段:“从租界回来……才解开了这个谜。”这段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段共有两句话,前一句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后一句话,巧妙地把文章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我们写文章,也应恰当地使一些过渡句或过渡段。有时候还可以把一个或几个起过渡作用的句子单独写成一段,这就是过渡段了。

三、探究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而小学生由于生活体验少、社会阅历浅,对事物的认识难免会不全面,因此有时还要通过与同学或者教师共同讨论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此,在阅读课堂上,我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通过集体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给大家呈现教学《去年的树》时组织的小组讨论。

生一:从文章中的两个“天天”,我们就能体会到它们的友谊是非常深的,你看它们天天在一起,一刻也不分开。

生二:课文首尾呼应,其开头和结尾告诉我们不管树到了哪里,也不管树变成了什幺,鸟儿唱的都是同一首歌——友谊之歌。

生三:是啊,因为它们有着深厚的友谊,鸟儿才费尽周折寻找大树,小鸟找到大树做成火柴后点燃的灯火时,两次盯着灯火“看”,这两次看让人产生了无穷的遐想。

生四:这首友谊之歌真是太感人了,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小鸟和大树一样珍惜友谊、信守诺言。

在上面这个课堂上,学生们利用精读法探究领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赞美鸟儿和大树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从讨论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在这种氛围中讨论,探究活动会进行得很顺利,也更容易使精读法在高效课堂上得以运用。当然生成性的阅读课堂会有很多意外情况,教师要在课前多做准备,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积极加以引导。

参考文献:

[1] 李世龙.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方法浅谈[J].快乐阅读,2013(24).

[2] 范丽. 泛读、精读相结合的小学语文教学[J]. 新课程(小学), 2016(3).

[责任编辑 万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