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玲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白云幼儿园 江苏】

《指南》强调“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这一核心精神,希望幼儿教师更加了解儿童,根据儿童的发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健康领域提到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健康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2016年9月至今,我们开展的课题“低结构材料在体育活动中的运用研究”,已被确立为常州市重点课题。低结构材料,百变易组合,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可能。在研究中,我们更关注儿童低结构材料的使用和操控。低结构材料的使用主要是指在低结构材料器械上运用各种身体基本动作(走、跑、跳、钻爬、攀登);而低结构材料的操控则是指儿童通过搬运、投、拍、抛、接、踢、击、顶、踩、踏、整理等各种动作操作和控制大小、重量适当的低结构材料以达到游戏的目的,进而实现运动能力的发展。

因此,幼儿园户外低结构材料体育游戏环境的合理创设与使用,低结构材料体育游戏的高效开展,对幼儿体智能发展至关重要,具有研究价值。

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应向其提供适宜的锻炼方式,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满足其动作发展需要。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奔跑、呼喊、跳跃、亲近大自然,这些活动有利于增强幼儿的体质,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展现儿童的力量,同时也能发展幼儿认知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提供多样化环境和运动器械,要充分利用现有环境和条件开展体育游戏活动;通过调节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层次性,扩展学前儿童身体控制和平衡经验,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根据儿童运动水平确定教育任务,选择合适的锻炼目标、游戏形式,使所学动作有效作用于儿童最近发展区。

一、投放低结构、多变的游戏材料

关注低结构材料本身的价值,搜集适合幼儿户外体育游戏的低结构材料。在操场边设置“材料超市”投放点,上千种自制低结构体育材料可移动、可变化,供自主取放、探究创造。以期待养成幼儿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乐于体验的活动品质。

操场水泥地五大低结构材料投放点:1号投放点(北院):木质低结构材料、木块、木板、木梯、木柱、木架等。2号投放点(东操场):轮胎、油桶、骑行车辆。3号投放点(南院):自制低结构材料区,纸板类、瓶罐类、球类等。4 号投放点(过道):布类、塑料类、网格类。5号投放点(西操场):棒类、大型积木类、短绳类。

二、设计能联动、环游的游戏场地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在学前阶段,运动刺激的数量BIM 质量更为重要,这有助于幼儿感知动作空间的身体意向与身体位置。多样化、有挑战的环境,能够激发幼儿充分练习的兴趣,增加幼儿运动的数量,扩展其运动方式。

我们关注幼儿体育游戏关键能力发展,关注儿童健康领域核心经验。运动方面,身体控制与平衡能力、身体移动能力、器械的操控能力;生活方面,生活自理能力、安全和自我保护能力;心理健康方面,情绪管理能力。

将现有的灌木丛、小树林、操场、过道等资源进行整体的规划,重新设计,根据园所场地特征,与自然环境结合设计区域:滑索挑战区,钢丝绳将大树与仓库墙面连接,形成滑索;山坡创新区,将灌木丛改造为小山坡,留有坡度和两个山洞;迷宫创意区,开发空中环境,钢丝绳将树与滑梯相连形成空中漫步区;丛林探险区,将绳索与小树林较粗的树干、墙壁等相互连接,设计出“树上跳楼机”“树上绳索荡秋千”“两树之间架云梯”等;骑行互动区,将东西操场打通,通过过道把后院前院相连,铺设曲线水泥小路,形成环形车道;秋千探索区,木桩与绳索相连、绳网、长梯、短梯。

十一大投放点和区域,让户外立体多元的环境富于变化、利于联动、便于环游。实现钻、爬、躲避、挑战,让材料、环境、区域与游戏融合。整个户外体育游戏场地拥有循环流动的功能,区域循环中有探索提升的空间,多元的游戏区域满足多种游戏种类,锻炼多种技能。

三、遵守有约定、自由的互动模式

(一)坚守岗位职责

十一大区域实行了十一个岗位承包责任制,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站点,负责一个区域的游戏场地、材料使用、幼儿看护。以十一种颜色运动手环来控制游戏人数,参与游戏需带好本区域游戏手环,更换区域把手环摘下。

发展教师的领域教学知识,将学前儿童健康领域核心经验运用于整合课程。幼儿园整合课程实质是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整合,整合基础必须建立在不同学科领域内容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和价值关联之上,并且将使幼儿获得完整的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

通过观察,教师了解了运动能力发展中个体、环境和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基本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认知等之间的关系。在观察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儿童背后的故事,并且不断优化场地设置、资料投放、游戏安排等。

(二)保证时间空间

为儿童提供发展身体控制、平衡、协调、灵敏、耐力、移动能力的充足时间和多样化活动方式。城市中央老新村的幼儿园户外场地有限,人数密度是影响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人数密度大,易拥挤、碰撞、争抢,合作、创造空间不足,创新行为受限;人少运动智慧空间上升。为保证游戏时间与空间,将幼儿园户外游戏时间分为两个时段、孩子分为两组,混龄游戏。

设置弹性灵活的时间安排,支持环游的户外体育游戏。上午时段:8:00到9:10大组: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中一班、中二班;9:20到10:30小组:中三班、中四班、小一班、小二班、小三班、小四班;(活动结束10分钟的整理与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户外场地、材料的价值,实现孩子轮流休息场地不休息。

(三)回归儿童本心

《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动作协调、灵活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要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支持孩子的创新与挑战

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儿童待在自己喜欢的游戏空间里,并有充分的时间来不断探究材料特性,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发展和满足,形成对事物独特的见解,再进行个性化的尝试,自助式选择游戏区域、取放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推动幼儿深度学习,拓展见识度。整合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的已有经验和生成经验,并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有效内化。以此推进游戏进程,提升创意程度。

(五)优化互动模式

提供安全保障,制作幼儿游戏安全图示,编写安全儿歌、安全小故事;制订活动指导原则而不是规则,让幼儿在自由、自主中学会判断、交往、合作;关注游戏中混龄幼儿之间的互动、师幼之间的互动、材料与空间的互动、材料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场地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游戏前有计划,游戏中有观察指导,游戏后有反思改进。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指南》精神,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发现儿童的力量,听懂和读懂他们的心声,然后和他们建构学习过程。以《纲要》和《指南》精神指导实践,深化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以游戏引领儿童成长。不断探寻适宜我园发展的幼儿园低结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优化一日活动中户外体育游戏的开展,让儿童在游戏中体会成长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