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城东小学 吴贤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尤其体现在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储备等方面,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数据分析能力、知识推理和运用能力等。最重要的是,基于全新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有关教师还需要及时转变传统过时的教学观念,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同时,推动全体学生达到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一、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学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未给予数学概念、公式等基础理论知识深度阅读理解足够的重视,只是片面性地要求学生记忆课堂所学内容,由此导致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过于表面。与此同时,在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还会过度关注学生对课堂笔记的书写情况,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只沉迷于书写笔记,而无法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最后,部分教师带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并未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阅读思考时间,只是要求学生参考教材中给出的解题思路或者直接向学生传达自身对题目的理解。

2.学生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些教师认为小学生受年龄影响,尚不具备自我阅读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会选择代替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只是一带而过,并未从根本上引导学生认真浏览题目,鼓励其独立解决遇见的难题,使得学生被动性接受课堂所学知识,并且学生也不会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提出疑问。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表面层次,在实际检测中并不会取得理想的结果,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忽视了组织学生进行自我阅读的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长此以往还可能使得学生过度依赖于教师的讲解。

3.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度不足。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普遍不会再背负沉重的作业压力,但这也使得教师过度追求教学进度,甚至将重心放在了课后习题的训练和讲解上,极大地缩短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无法在短时间内得以有效提高。最重要的是,部分教师并未及时转变传统过时的教学风格,使得学生缺乏自我表达的机会的同时,并未从思想层面上向学生强调数学阅读的重要性,由此导致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只能保持低效的思考方式。

二、基于阅读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营造良好的数学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侧重营造良好的数学阅读氛围,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着手穿插具体的数学阅读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阅读教学的独特魅力。例如,教学“可能性”时,给学生讲狄青打胜仗的故事,要求学生站在数学角度思考,投掷100 枚钱币后全部正面朝上的可能性为多少?该如何保证投掷的硬币全部正面朝上?待学生提出自身看法和见解后,再告诉学生这100 枚钱币是特制的,也就是两边均为正面,进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能性的内涵。在课后练习环节,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研究田径赛马的游戏变化规则,要求学生真正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思考,采用何种排列方式才能达到最高胜率,进而有效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概率的能力,促使学生真正掌握“可能性”相关知识点的内涵。

2.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相比于语文这类人文学科,其不仅有着数学语言抽象、严谨、呈多元化的特点,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通常需要经历从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的转变过程,这也在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难度。基于此,教师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可以积极开展趣味性活动,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图像、音频等直观立体的教学方式,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喜好,将枯燥乏味的数学语言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述出来,从而有效调动学生自主进行数学阅读思考的兴趣,进一步发散学生的高阶思维,促使学生站在阅读理解的角度消化抽象数学知识。例如,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生活案例,为学生创设“分草莓”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分草莓”的画面。假如有7 个草莓、3 个盘子,每2 个草莓放到一盘,该如何划分?最终划分出的结果如何?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运用圈、摆、算等多种不同的方法将草莓进行科学划分,最后学生观察到只剩下一个草莓后,就可以正式引出“余数”的概念,并要求学生结合图文深入理解“余数”的根本内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还原成直观清晰的图像或图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锻炼学生读取、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使得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中正确把握数学语言的深刻内涵。

3.向学生传授多种数学阅读方法。

(1)要求学生认真审题。

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信息提取能力以及题目解答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应紧抓这一时机不断深化学生的数学阅读意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学生审题过程中要求学生本着端正严谨的态度进行思考,并积极与其他同学或教师探讨自身看法和见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思考题目中涉及到的关键性词语,尽可能明确特殊字、句、条件的具体含义,并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隐含条件进行科学划分。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小声读或默读题干信息,以免学生出现信息漏读、错读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将存储的知识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最后按照正确的逻辑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督促学生长期坚持下去,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审题习惯。

(2)督促学生细心浏览数学教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视为最基本的阅读材料,并以现有教材为基础锻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合理阅读教材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规范审题、认真阅读的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题干信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有关0 的运算”这节内容时,很多学生极容易混淆不同运算法则的概念,最终得出错误的计算结果。基于此,教师应带领学生认真解读教材中给出的基础概念,要求学生正确把握教材中“有关0 的运算”法则的表述,从根本上帮助学生纠正其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在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基础上使其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3)结合对比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学生错误理解基础概念的情况,而引起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并未正确把握数学概念,或者极容易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混淆相似概念。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对比分析法,将同一类型的题目或新旧知识进行梳理与整合,促使学生在比较、辨析活动中突破思维定式带来的局限性影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以“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计算题目“25×30”,并将教材中给出的相似题目进行对比分析,鼓励学生探讨这种计算方法与曾经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之间的区别,同时向学生提问:“为什幺0 乘25 这一步无需在竖式中列出来,但却需要在结果末尾处添上一个0”,并分析这两种计算方法哪一个更简便。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学生可以精准掌握题干中给出的关键信息,并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主思考习惯。

(4)延展课外数学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需要注重延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数学课外阅读方法。将小学数学阅读延展到课外层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阅读的训练机会,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世界的独特魅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数学阅读教学中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课外读物,如《数字的秘密生活》《哈哈,数学原来超有趣》等,使得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延展自身数学思维,同时熟练掌握各种数学阅读方法。最后,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数学阅读活动,带领学生及时反馈与消化课外阅读中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自主完成数学阅读理解的积极性。

4.创设问题情境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以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为根本目的,尽可能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自主阅读和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交流,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逻辑缜密的设问下熟练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例如,教师在设计“长方形面积”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拿出准备好的多个不同形状的长方形纸板,将其编号后要求学生量一量这个长方形纸板的长和宽,鼓励学生思考该如何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以此引导学生利用测量出的长和宽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提示学生参考数格子的计算方法来分析长方形面积及其长与宽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结论。最后,继续提问学生能否结合其他长方形的面积进行验证,并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数学案例完成分析与证明。

5.拓宽基础开发学生的阅读视野。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以扎实的阅读基础为支撑,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做好数学阅读积累工作,将课前阅读、课中阅读、课后阅读这三个过程进行有机结合,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探索其中涉及到的重难点知识,进而有效激发学生产生全新的阅读需求。例如,教师在讲解“时间的计算”这节内容时,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组织学生自主搜集、查询与时间有关的信息,以此为后续课程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在课堂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时钟模型、板书问题创设阅读情境,鼓励学生结合课前积累的知识进行互动交流,以此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成效。在课后训练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示意图求解“小明从家到学校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从而督促学生利用给出的阅读材料探索各种时间计算方法。

6.通过“读”与“做”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应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以具体的课堂实践活动为载体,锻炼学生质疑、思考、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将曾经所学的数学概念、公式以及方法穿插到阅读情境中,使得学生的阅读思维得以有效发散。例如,求解“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熟悉例题后,将曾经所学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在原有基础上顺利引出内角和的概念,同时鼓励学生遵循相关规律完成三角形内角和的实验证明过程,而学生可以选择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到量、拼、折、剪等多项操作活动,促使学生真切地投入到课堂互动、探讨、推理等实践过程,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证明、对比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法国数学家帕斯卡证明出任意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故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改要求的不断深化与改革,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育部门愈发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并且在小学数学阅读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有关教师采取营造数学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优化教学设计等手段锻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时调整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真正意义上实现新课改要求中提出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