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史嘉祺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助学手段,符合现代课堂教学实践要求,教师需要端正教学观念,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助学设计,为学生创设适合学习情境,顺利启动学生数学思维,在主动思考和互动操作中建立学科认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广泛应用,教师需要有优化意识,对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做筛选、优化、整合处理,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思考、探索、分析、归结的重要辅助手段,促进其学科能力的健康成长。

一、创设信息化情境,激发课堂积极因素

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创设学习情境,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图文、音乐背景,设计微课视频,能够快速启动学生数学思维,使其顺利进入到学习核心。

1.创设图文背景。

数学课堂情境设计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图文、音乐背景,能够对学生视听感官形成冲击,促使学生主动展开观察和思考,在信息搜集、归结、分解、应用中建立数学思维基础。多媒体服务课堂教学早已成为常态,教师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有科学态度,多媒体虽然有强大展示功能,但不能无节制地应用,如何才能做到“画龙点睛”的设计,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如教学小学数学《小数乘整数》,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列出乘法算式,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自行展开乘法计算,看谁能够以最快速度找出运算规律。学生开始观察这些图片,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对学生观察学习情况做监控,及时做出方法指导。学生对图片信息做梳理和归结,很快就得到一些算式。在计算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列竖式操作,要求学生对齐数位,计算出准确结果。在课堂展示交流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做主动发言,学生积极响应,课堂进入交流评价阶段。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信息,为学生提供直观学习的机会。教材设计中有丰富图片信息,学生习惯从图片中获取更多学习信息,说明教师设计比较贴近学生学习心理。教师指导学生做方法推导,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其助学作用更为突出。数学学习直观化,信息技术助学价值更高,教师要做出创新设计。

2.创设视频情境。

视频具有灵动性、连续性,微视频在数学课堂有广泛应用,其助学效果更为突出,教师在情境展示环节推出视频信息,能够对学生感官带来更多冲击。如生活场景的展示,将数学案例融入其中,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对接生活的机会。视频立体感更强,教师推出数学模拟实验,利用动画展示数学操作过程,能够形成教学激发点,学生回馈主动,教与学互动频繁。

教师应用媒体展示数学信息,其快捷性是无与伦比的,能够将学生快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其助学效果更为显着。在教学《积的近似值》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解读“积的近似值”相关内容,然后组织学生做课例训练,并打开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这些视频中蕴含一些数学内容,要求学生仔细观看之后,对相关数学问题做深入思考,给出准确判断。学生开始观看这些视频,对关涉数学问题做思考和讨论,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环节。有学生说,保留小数有效数位,要遵循“四舍五入”原则,如3.876这个小数,要保留两位小数,需要将第三位小数做分析,因为6大于4,自然要进位,这样可以得出近似值3.88。也有学生说,这是警察办案的过程,警犬嗅觉灵敏性是人类的45倍,而人的嗅觉细胞大约为0.049亿个,警犬的嗅觉细胞大约为:0.049×45=2.205(亿个),如果要保留两位小数,可以写成约2.21亿个,如果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约2.2亿个细胞。教师对学生学习判断情况做归结,肯定学生的创意思考。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做调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观察机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数学认知构建。

二、优化信息化指导,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重点难点突破环节,教师借助微课、翻转课堂展开助学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科思维,形成重要突破动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优化微课设计。

微课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设计的专题性视频,在数学重点难点突破阶段展示微课视频,能够为学生提供程序操作、思维梳理的机会,教师将突破措施和方法融入到视频之中,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掌握数理关系,自然建立数学逻辑认知,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展开学习和操作,迅速完成难点突破任务。微课设计含金量高低,直接决定启动效果的好坏,教师要有主动优化意识,提升微课设计品质。

学生对直观信息比较敏感,教师利用微课做具体调度,能够形成重要突破启示。如教学《位置》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示,结合生活中学生在班级中座位判断,对“位置”概念做解析和感知。学生从教材图示中学习到位置确定方法,自然能够顺利做对接处理,对自己的班级座位做准确判断。为激发学生学习思维,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对学校重要建筑做位置判断。学生先做原点设置,然后展开具体观察和判断,课堂学习研究气氛逐渐浓重起来。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对学生观察判断情况做评价,并及时做出辅助引导,让学生建立位置意识,形成空间观念。为延伸学习思维长度,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这是从北京出发的动车,其目的地是上海,你能够根据视频介绍,确定不同时刻列车的具体位置吗?微课视频用动画方式展示,学生先确定判断原点,然后对列车不同时刻所处位置做分析和判断,学生主动互动交流。

2.优化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在数学教学中有广泛应用,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主动探索和实践,建立学习认知,面对学习困难时,教师适时出手,利用图形、数据、视频等信息做辅助展示,为学生提供对接、操作的辅助,学生有“先学”经历,自然能够积极回馈,形成翻转学习效果。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做辅助设计,要考虑学生接受实际,还要对教学条件有一定考量,以提升教学设计可操作性。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师先让学生做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对典型案例信息做梳理,对计算过程做观察,自行归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操作规律和方法应用。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做具体行动,深入到教材之中,对相关信息做梳理和归结思考。为给学生更多方法支持,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案例信息,并对除法算式操作步骤做分布展示和解析,学生观看视频后,对除法操作规律有了更清晰认知。教师推出“先学”机制,鼓励学生做前期观察、梳理、归结学习,然后利用媒体手段做重点展示,为学生学习做出路线规划和思路梳理,其指导作用鲜明。

三、组织信息化活动,丰富课堂操作形式

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活动组织,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启示,多媒体展示数学案例、多种图示、生活场景等,都能够为学生带来主动思考和讨论的机会。

1.组织搜集活动。

教师利用多种信息辅助数学课堂活动设计和组织,需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实际,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和品质。教师设计音乐背景,能够为数学活动创造学习氛围。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学案例,组织学生展开深度交流,其学习互动自然打开。教师利用多媒体组织数学知识竞赛,操作更为便利,助学效果更好。

学生对数学活动有主动参与热情,教师在组织时需要有创新意识,推出更多趣味性活动任务,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的学习认知更为深刻。如《循环小数》,教师先列出除法算式:400÷75=?学生具体计算时发现,这个算式没有办法除尽,而且从小数后面某一位开始出现重复现象。教师顺势推出“循环小数”概念内容。教师陆续设计一些算式,让学生做具体操作,对循环小数有了更深刻理解。为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教师为学生预留训练任务:循环小数案例众多,课下利用计算器做除法操作,寻找一些算式进行计算,找出循环小数相关案例。如果没有更多线索,不妨利用网络展开信息搜集,看看网络上有哪些循环小数的信息介绍,挑选典型案例推送到微信群,我们将做信息遴选。学生对网络搜集信息活动有更高热情,教师任务布设后,学生都迫不及待展开相关操作,并挑选典型案例信息做重点推介。

2.组织互动活动。

信息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是最为基本的形式,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互动学习时,信息技术有更多渗透辅助的机会。典型案例讨论、数学实验设计、数学操作活动规划、数学课题研究等,都会运用信息技术助学手段,教师要有优化意识,对数学活动展开创新设计,以提升助学作用。

学生对互动性、探索性数学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对教学内容做深入分析,选择适合的辅助手段展开设计,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为学习活动提供重要支持。如教学《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拿出一个盒子:这个盒子里有五颗红球、五颗蓝球,如果让你每次摸出一颗球,反复操作十次,红球和蓝球被摸到的几率有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将摸球的情况做记录,最后对红球和蓝球出现的次数做归结分析。为了让学生有更多信息参考,教师打开多媒体,展示一些案例信息,如抽签、游戏、彩票等。教师对这些活动设计情况做介绍,为学生提供更多分析启示。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互动机会,在学生分析数学原理时,推出信息案例内容,其助学效果更为突出。互动形式众多,教师要做好筛选和设计,摸球活动带有游戏属性,学生喜闻乐见,自然有更强调动性。

四、创新信息化训练,促进课堂教学内化

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感兴趣,教师设计一些电子作业,组织一些网络交互展示活动,都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学习认知内化。

1.创新电子作业。

学生对电子作业比较感兴趣,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布设一些图形设计、视频录制、读写作业、题目设计等作业任务,并且运用信息手段呈现,学生都能够主动响应,积极参与作业学习活动,在探索和实践中提高学科能力。数学作业形式亟待创新,唯有摆脱书面单一形式思维束缚,才能真正打开学生学习思维,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达成学习目标。

教师设计电子作业时,要考虑学生信息应用能力实际,这样才能形成最佳设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为学生设计的电子作业任务是:在我们生活中有不少字母表示数的案例,深入生活之中,寻找典型案例,利用拍照形式做信息呈现,发送到学科微信群之中,看谁的发现更有含金量。学生对手机拍照十分熟悉,自然能够主动行动起来。信息汇总时,学生发送的照片包含诸多方面的信息。如电梯中的键盘、温度表刻度、水位线标识、海拔标识等。教师发动学生展开生活观察,不仅为学生创造生活学习情境,还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中有太多数学因素,教师推出信息化训练任务,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训练效果更为显着。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感兴趣,这是重要学情资源,需要加以合理运用。

2.创新网络互动。

教师借助微课视频展开网络调动,能够创设远程教学情境,为学生课外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对网络互动有参与兴趣,教师对学生学习要求做客观评估,适时推出一些网络互动学习任务,无疑是比较理性的设计,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网络互动是课堂训练的延续,教师要做合理设计和组织,如果有需要,还要与学生家长协调。

如教学《解简易方程》,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一些图示,认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点。在训练设计时,教师让学生自行解决教材练习相关题目,然后推出课外训练任务: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方程问题,展开生活观察,提炼相关信息,自行设计方程训练题目,利用网络交互平台做信息展示,看谁设计的生活方程训练题目更有典型性。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展开生活观察活动。教师对学生推送的训练设计信息做评选,将典型题目做集体展示,组织学生做方程解读训练。学生对网络交互活动比较有感觉,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组织,成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虽然只是一个题目设计任务,但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生活、展开深度思考的机会,其训练效果特别显着。

数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其应用价值更高,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和组织,科学、合理、适度应用信息辅助手段,为学生创造适宜学习情境,带来学习启迪,形成学习辅助。学生数学学习需要数学思想的支持,信息技术辅助手段有丰富启动力量,教师科学应用信息手段展开教学布设和组织,学生接受更为自然,教与学达成更多和谐,促进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