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妍

(江苏省新沂市实验学校,江苏 新沂 221400)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慢节奏”,让学生能够听得清、听得懂,并且有思考的间隙。也只有“慢节奏”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之美。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大容量”。为了完成“大容量”,教师教学就需要“快节奏”,具体体现为教师语速快,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要快、回答问题要快、做练习要快;如果使用了幻灯片,那幻灯片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张一张地翻过去。总之,为了完成“大容量”的课堂教学内容,所有的环节都需要“快节奏”。殊不知,这样“快节奏”地完成了“大容量”,其效果并不能如愿所偿。先看一个案例:

2021 年徐州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课题是《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上课开始两分钟内,教师要求组长检查组内成员的预习情况。

师:“组长快速地批改小组内的学案。”

师:“请小组长快速地把小组内出现的问题讲一下。”

距离下课时间还有五分钟,可以说这是一个知识大比拼的环节,也是一个知识综合应用的环节,教师采用抢答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师:“哪一组起来选题?快,快快快!”

师:“快,快快说出你的答案。”

气象科技服务是公共气象的一个部分,但并不是完全无偿的。气象科技服务利用一定的科技信息,向人们提供一些知识,有一定的公益性。应从气象科技服务的公益性入手,为民众更好地提供公共气象服务,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整节课在教师的“快快快”中开始,又在“快快快”中结束。课堂教学容量大、节奏快、环节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整个一节课,从头到尾,给人感觉热闹而紧张。可以说,教师没有浪费学生一分钟时间,教师带领学生按着导学案学习,没有拖堂,顺利地完成了所有的教学任务。从表面上看,这节课可以说非常完美。但听完后总给人一种急促、压抑、喘不过气的感觉。

二、课堂教学“慢”节奏的策略

张文质先生认为“教育是慢的艺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慢下来,让学生感受数学教育之美;教师在教材处理上也要慢下来,让文本呈现出最大的信息量,体会教材的真正内涵;教师还要使课堂教学的节奏慢下来,让学生有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本”教育。

(一)教师“慢”下来,让学生感受数学教育之美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以“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为特征的“快教育”。在这种形势影响下,不少数学教师片面追求“速度”“效率”。而教师的这种追求,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还与教师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当然,这种追求也与目前提出的“双减”政策不相吻合。有些学校提出的“学讲练、读背默”“周周测,月月考”“以考代练”等,无不体现了教育者的浮躁和功利。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有的数学教师还过于追求形式上的“互动”,表面上小组的“热闹”,忽略了数学教育的本质,使学生感受不到数学教育之美。数学学科有完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没有学生的“慢”思考、深度探究,就很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了。

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每天一到校,一个又一个教学任务等着完成,一摞摞作业需要批改,一堆鸡毛蒜皮的事等着处理。为了这些,每天急急忙忙,口干舌燥,疲惫不堪,以至于忘记了还需要感受教育的幸福,无法领略数学教育的美,当然也同样使学生无法感受到数学教育之美。我们要通过对“慢”教育的落实,来提高自己,让自己能够更专业地发展,使师生都能够感受到数学教育之美;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二)教材“慢”处理,让学生体会数学“文本”内涵

根据新课程标准而编写的数学教材,非常注重“生活数学”的理念,非常注重“活动思考”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数学,是能够看得见、用得着的数学,而不是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抽象知识。教师教学数学,要想方设法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究,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把公式、定理等和盘托出交给学生,而省略了公式、定理等的发现、探索过程。这些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讲解例题,并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这些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为此,他们也就更加关注学生的解题技能,更有甚者提出让学生记数学、背数学的错误观点。他们完全忘记了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慢”处理,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真正内涵。

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两位教师上了《反比例函数》同课异构课,重点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概念。概念教学课的难点在于概念的引入和对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理解环节。概念其实很简单,但是又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1.骆马湖的水特产银鱼,色鲜味美。在湖边每千克60 元,1200 元可以买多少千克?在超市每千克100 元,可以买多少?如果单价为a 元,购买的数量为b 千克,你能用a 来表示b 吗?(学生列出三个式子)

2.窑湾古镇需要建一个面积为2400m2的矩形广场,你能设计出它的长和宽吗?

你能用含有x 的代数式表示y 吗?通过分析,你有什幺发现?

应该说,这位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本地的两个风景名胜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生更快更准地理解反比例函数概念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师甲除了设计这两个情境问题外,还设计了另外两个问题,然后提问:

观察你所写的函数关系式,请思考:(1)它们是我们熟悉的一次函数或者正比例函数吗?(2)它们有什幺共同的特征?你能写出它的一般形式吗?教师设计这两个提问,目的是让学生继续感受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模型,利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深入理解反比例函数概念。他的教学节奏看上去很慢,但符合“慢”教育的理念,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

教师乙是这样来引入反比例函数概念的:

1.同学们自己看书然后填空:一般地,形如______(__________)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_________,______是______的函数,______是比例系数。

2.下列关系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比例系数k 是多少?

教师乙呈现多个关系式,然后分析例题并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

通过这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甲真正地认识到教材的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个过程也许显得“慢”,但效果明显。而教师乙的上课方式可能更直接,学生掌握概念花的时间很少,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但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难免肤浅,很难真正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能够做更多的题目,但效果并不一定好,教育的目的也不会真正地达到。

所以,教师对于教材的处理不能太过于简单,尤其是节奏不能太快,而要细嚼慢咽,这样才能品味出教材的真正内涵。

(三)课堂“慢”节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也就是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生本”课堂要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为此,教师就要少讲、“慢”讲,而让学生去多讲、多思考。新课程标准在这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落实到位。

1.“慢一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自我展示的机会。学生展示的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讲”,学生板演、质疑、讨论甚至根据数学情境进行表演等,都是展示。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功能一体机。学生展示,不能只给部分数学优等生提供机会,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要及时予以引导和评价。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最喜欢小组交流展示的环节。因为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更自信地展示自己,展示小组的交流成果。如有一天数学课上,又到了小组交流展示环节,一位同学主动地跑到黑板前展示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声音洪亮,思路清晰,还不忘与同学们亲切地互动,讲得很棒。教师给出了简短的评价后就要求他回到座位上去。这时,他站在讲台边很是犹豫,看那表情好像是不愿意回去,教师就随便问了一句:“你好像不太愿意回去,还有什幺想法吗?”这时候,他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说:“因为我突然来灵感了,发现了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又顿了顿说:“我想讲出来给大家听,好吗?”教师说:“可以呀,很好!”这位同学就高兴地把自己的解法说给大家听,方法真的很简便。正是因为自己的“慢一步”,让学生灵感的火花没有熄灭,让课堂更加精彩了。

2.“慢一步”, 给学生一个自我纠错的机会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不必一定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答案,给他们一个自我纠错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课堂。

在对三角函数进行复习时,在小组交流展示环节,教师给大家的是一道格点题。这是一道某市的中考题,题目是这样的:“在下列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O 都在格点上,则∠AOB 的正弦值是( )。”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以后都陷入了深思,有的冥思苦想,有的抓耳挠腮,也有个别同学想出了自己的解法,脸上挂着成功的笑意。总的来说,这个题目有点难度,教师就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一下,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各不相同。教师让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展示。四组的黄同学“嗖”一下就跑到了讲台前,那动作、那表情都展示出自己胸有成竹。同学们也都在那儿静静地等他“讲出来”。他就非常自信地给大家讲了自己的想法:“我是这样来做的。先构造直角三角形。过O 点作OD 垂直于AB,垂足为D。要求∠AOB 的正弦值,可以求出∠AOD的正弦值,减去∠BOD 的正弦值。”他这句话,刚说完班级里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错了,错了,不是这样的。”“老师,我来讲,他讲错了。”教师看看了大家高高举起的手,又看黄同学在台上局促不安的样子,不动声色地对大家说:“大家稍安勿躁。黄同学给大家带来了这样的基本图形非常好,我相信,他自己能说明自己是不是正确的。”教师想给黄同学一个自我纠错的机会,就说:“大家对你的做法有怀疑,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验证一下你的结论是否正确?”他在台上,用手摸了摸头,眼睛转了几下,又看了看座位上的同学们。他在黑板上写出了这样的几个式子:sin30°=?,sin60°=?,60°-30°=30°,sin60°-sin30°≠sin30°。写完这几个式子以后转过脸来,和大家讲了起来:“大家看这几个式子,通过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证明锐角函数的差是不等于角的度数的差。”大家对他的推理也表示赞同。他通过自己的说理,证明了自己的错误。

锐角三角函数是学生刚接触的知识点,学生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运算不太明白,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疑惑:锐角三角函数之差是否等于锐角的度数之差?学生出现的错误,正是教师想要的错误,也是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所以教师没有给学生直接讲出正确答案,而是通过给学生一次自我否定和表达正确答案的机会,让他和同学们都能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这个知识点在学生的头脑中印象更加深刻。

3.“慢一步”,给后进生一个学习的勇气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农业讲究天时地利,讲究精耕细作。农业不能追求快,农作物到了时候自然会结“果实”的。追求快,拔苗助长,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相对较差,教育资源少,数学教师科班出身少,学生家长的素质也普遍不高,学生的所有学习都是靠在校的时间。学校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而在班级中一些后进生的形成,并非都是智力因素造成的,更多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慢,教师的讲解还没有等到学生完全、彻底地理解和接受,便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忽略了后进生。这样时间一长,就会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再也赶不上来了。

三、结语

“没事,慢慢来。”“不急,等着你,再想想。”一句句看似平常的话,流淌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中,既暖人心又让人振奋。古有拔苗助长的宋朝农夫,现有急躁的家长和教育者。作为教者的一员,是否该静下心来等着学生慢慢来,让自己和学生慢慢地成长呢?相信只要“慢”下来,一切都会将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