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静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已经完全不是当初的那种只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做题的教学目标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变得更加重要,要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有效学习,进而在审美的情趣上有一定的提升,从而让学生能够对生活有更加美好的向往,激发学生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那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本文便提出几点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下的审美情趣的培养不仅是要让学生获得愉悦感,而且要按照教学目标进行一定质量的教学,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继承与弘扬前人没的经验、规律等,使自己的情操得到有效的陶冶。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要求就变得越来越高,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引导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在鉴赏中发现美、体会美,使形象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得到审美情趣的提高。

一、在朗读中感受美

大量实践的证明,要想在语文学科中培养美的情趣,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朗读开始做起,因为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对语言进行良好的感知的一个途径,更是对文章美感的获取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朗读可以将教材中众多的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过程中更加深刻地对文章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在朗读中发现语言的美、文字的美,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教学,这是一首非常美的诗,但如果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只是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只专注于让学生用其中的知识来应付考试,那幺其中美丽的意境就很难让学生进行体会。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根据注释来对诗进行反复的诵读,让学生感受诗句的清新与流利,和诗中音调的铿锵的韵律美,通过反复的朗读之后就能够对诗句产生有效的熟悉感,然后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诗人孟浩然久伫长江边上极目凝视的一种痴迷的形象,体会孟浩然的一种惆怅的情怀、与友人深厚的友情,从而获得审美的情趣。

二、在情境中体会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给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个有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通过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地得到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以情来动情,来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进行美的情趣的提升。比如朱自清《春》的教学,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其中蕴含着美的感情基调。在朗读“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一段中,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给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在脑海中对文中所描述的场景进行想象,然后再配上一首有关的轻音乐,读完之后,让学生对自己的想象进行描述,于是同学们便开始争先恐后地讲起来。有的学生说他想象到了蓝蓝的一片天空,底下是绿油油的草地,草地里花开了,草绿了,都在争相地探出头,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耕地。还有的说他想象到了柳树发芽了,桃树、杏树和梨树等都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还看到了蜜蜂在忙碌地采着蜜……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思维转动的积极性,更让学生在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春天的景色。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审美情趣方面有了有效的提高。

三、善于在赏析中进行有效的审美情趣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对文章进行有效的赏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对文章中一系列的重点词句进行有效分析,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学到更多的语法知识,更能够在赏析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美、体会美,从而有效地提升审美情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于重点词句以及一些优美语句的赏析,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更好地发现美。比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文中通过众多的细节将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篇文章不同于其他文章,通过描写人物的肖像、神情以及音容笑貌等来对主体感情进行描述,而是主要抓住父亲的一个身体部位——背影进行描写,通过对背影进行众多的细节描写来对父亲的思想感情进行非常生动的描述。再比如说在《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一些重点的词语进行赏析,比如说“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为什幺要用疑,却不用真呢?通过这样的赏析就会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体会到瀑布从高处流下的真实的景象,让学生产生疑问,真的有瀑布飞流而下吗?通过对其含义的层层剖析来对这首诗进行更好体会,让学生发现诗中的美,从而使审美情趣有良好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那幺就需要教师对其方法进行有效的探索。以上便是我提出的几点有关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莹.浅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J].吉林教育,2012(10).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