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概念出发,提出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循序渐进的实训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等,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技能。

【关键词】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C-0178-02

当前许多高校学生的培养和实际岗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使得大学生毕业后在就业方面高不成低不就。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开阔大学生自主创业道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而且大学生创业能够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给大学生创业创造一个相对稳定、有利的环境,让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文试就如何在高校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技能提出几点建议。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概念

创业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从广义的角度来解释,创业的概念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立公司并有一定的业绩支撑经营。从狭义的角度来解释,创业的概念是指个人能够依据社会发展现状,抓住机遇,创立公司并生产产品,而且产品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带来经济效益。针对大学生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是依据于狭义的创业概念,让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能够自主创业,为自己带来经济收益和实现人生目标。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着重从创业所处的环境氛围、政府出台的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条款、如何组建创业团队这几个方面进行培养。成功创业的前提是把握住机遇,这就要求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时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对机遇的认识和把握。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大学生学会整合资源、解读信息,为自己创造商机,从而成功创业。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课程开设的前提,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是保障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的关键。所以在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首先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体系。在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创业的核心内容,即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质是促使学生能够实践创业,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要是以实践为主、知识为辅的课程。所以在进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时要注重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有机结合。

1.理论课。一是开设文化艺术和自然选修通识课。文化、艺术、自然类的知识是大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开设这类选修课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补充学生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足。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而创新创业意识的出现离不开文化、自然类知识,一个创业意识的出现必定与当下的社会现状、经济发展情况等相关。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离不开这些知识的铺垫,所以开设文化艺术和自然类的选修课必不可少。二是开设创意通识课。除基础性知识外,高校还应开设创意选修课,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教师在课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运用自己的大脑,改变固有思维,跳出思维的枷锁,让创新意识不断深入思维之中。三是开设专业创新课。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可以将创新的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除了基础课程,其他都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若将创新课程融入专业课程,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增强创新意识。由此,创新创业教育不再是简单的个体,而是与其他学科融合而成的专业创新课。四是开设创业通识课。2012年,教育部就提出必须将创业基础的课程纳入高校教学大纲中。虽然大多高校将创业基础的课程纳入培养人才的教学大纲中,但学生对创业的意识和观点还是不够深,主要原因是创业基础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并没有受到重视,而且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缺少专业的创业课程,使得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不重视。为了改变这种现象,高校应开设创业通识课,例如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模拟课程、创新创业管理等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必修课时,不断加深创新创业意识。

2.实践课。一是开设项目实践课。高校可以每年开设创新创业比赛以及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通过这些创新创业的比赛和活动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这些都可以称之为项目实践课,是大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快速成长的课堂,在项目实践课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课程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实践出真理,只有不断地实践,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才能真正成长,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在项目实践课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和主观能动性,从实践中真正学会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二是开设竞赛实践课。开设项目实践课是让学生能够有创新创业意识,从而孵化出创业项目;而开设竞赛实践课,就需要学生能够真正创业,做出一个项目并为之努力。开设竞赛实践课,模拟学生处于当下的社会中,怎样自主创业并成功创业。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将课程与竞赛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以及作为挖掘人才的途径。将在竞赛实践课中表现优秀或者项目发展前景大的学生重点培养,帮助学生成功孵化出创业项目。

3.建好实践基地和见习工厂。创新创业主要还是依靠实践来培养人才,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时,虽然有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但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场地和实际企业。单纯的理论课和实践课还只是纸上谈兵,只有真正走到社会上,才能让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依据高校所有的资源以及校企合作单位资源的整合,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创新创业,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建设循序渐进的实训体系

企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然后激励学生将其落到实处,即创新并形成一个项目进行创业。高校应创立一个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能够成功孵化出项目。学生在高校提供的实训平台中,积极展开创新创业活动,形成一个个项目,在创客空间中进行模拟孵化,最后成功创业。学生在实训平台中完成从创意的产生到付出行动形成项目,然后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成功形成实体企业。

1.基金项目式。对于学生优秀的创业想法可以通过社会企业和政府的鼓励赞助基金,让学生能够将想法转化为项目进行孵化。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签订协议之后进入实训平台中进行项目孵化,一旦项目成果孵化,那幺就能得到社会企业或政府的资金提供来进行创业;如果失败则退出实训平台,吸取教训从头再来。

2.模拟企业式。由政府或企业提供资金,让拥有好想法的项目直接在创客空间里模拟运营,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和判断,从而得知该项目是否有发展前景。有发展前景的项目直接在社会上进行创业,发展失败的将吸取经验,重新调整。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1.配备专任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中离不开优秀、经验丰富的教师。所以,在进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之前,要先成立一支专业性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因为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几年才提出的,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较少,为了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质量,一定要有创业经验丰富、富有创新思维的教师队伍。只有具备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保证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能够更好地发展。

2.聘请兼职教师。可以从社会中聘请兼职教师来进行授课。例如,可以聘请知名企业家或成功创业者,让这些人来担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对学生分享和传授他们的实战经历和经验,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而且这些成功者能够指导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吸取经验进行创业。聘请社会上各行业的人才来担任指导教师,一方面教师队伍的多元化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或资金支持。

3.选任指导教师。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项目时离不开教师的各方面指导。所以针对项目团队的建立和发展,必须要有项目指导教师。项目指导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不同,项目指导教师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权威,能够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性的帮助,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4.设置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的特点是这些教师有着丰富的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中,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提起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让学生在一定的学术氛围中感受创新创业的魅力,积极进行自主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型的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教授方面能力突出,还要在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给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拥有一支创新创业型的师资队伍,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的产生和维持,学生能够在创新创业的环境中去感受创新创业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创业的想法并付出行动。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大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凸显,由此提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来带动就业,所以在高校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质量,需要有一支创新创业型的师资队伍,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要考虑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铸,刘万芳,张庆祝.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以辽宁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4)

[2]王又花,周发明.论高校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创业教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6)

[3]马蕾.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4]温韬.高校营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的研究[J].江苏商论,2013(10)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教改研究课题“涉农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7B17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农素兰(1971— ),女,壮族,研究生,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