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论述运用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的方法及优势,从而提高低年级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 教学模式 低年级 阅读 识字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A-0074-02

2016年9月起,全国小学的起始年级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南宁市也不例外。2017年9月,笔者开始教一年级的语文,与这个版本的教材有了“亲密接触”。在执教新教材的时间里,笔者既体味到新鲜感,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难题,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初遇困惑

笔者的教龄只有短短三年,之前教学使用的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在备课前,笔者认真研读了温儒敏先生关于本套教材的解读,了解到教材具有“体现核心价值观、接地气、科学性、时代性”等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遇到了两个困惑:一年级上学期是否需要进行写话训练?如果孩子的识字量和阅读量还不够,怎样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字,阅读更多的作品?从一年级上册到一年级下册“我会认”的生字明显增多,“我会写”的字的笔画和结构也变得复杂很多,那幺新手教师和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该如何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和学的任务呢?

二、初次运用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的尝试

带着这两个困惑,笔者思考了许久,也请教了学校有经验的老教师。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接触了“语文主题学习”。“语文主题学习”是让学生在课内进行大量阅读的课改实验,即改变传统的一节课或几节课教一课书,着重分析课文知识点,进行少量课外阅读的方式,而是用一组相互联系的课型,在高效解决字词和语用问题的情况下提高课内阅读效率。根据何春芳老师的介绍,低年级的课型主要有单元引领课、整体识写课、基础阅读课、整合阅读课及综合实践课。整合学习的方式深深地吸引了笔者。回校后,笔者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进行了单元引领课、整体识写课、基础阅读课的尝试。

(一)单元引领课(1课时)

单元引领课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预习课,一直以来笔者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圈划生字、标出字音、写上组词、找出部首、读书三遍、阅读习题、查找资料”,而且是每次上课前一晚做完作业后进行的,对整个单元的把握并不强。在学习第六单元前的周末,笔者给学生列出了以下预习任务:

1.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读一读,对于不会读、不理解的生字做好记号,课上问问老师和同学,或者通过查找工具书认识它们。

2.读读《古诗二首》《荷叶圆圆》和《要下雨了》这三篇课文,读不通顺的句子练习几遍,还是没解决的,留下来大家一起解决。

3.想一想这三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幺内容,有什幺相同的地方。

许多学生带着这些任务进行了初步预习。周一,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读生字,读课文,交流生字学习体会,组内无法消化的,也保留下来,在整体识写课上再解决。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学生就读通顺了课文。接下来,学生通过自由读《古诗两首》,同桌交流获取的信息,同桌互读《荷叶圆圆》,思考:荷叶分别是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什幺?为什幺?默读《要下雨了》,说说要下雨前有哪些小动物做了什幺事。这三个问题的圆满解决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内容,最后得出本单元的主题是“夏日风光”,达到单元整合预习的目的。

(二)整体识写课(2课时)

本单元一共有45个“我会认”的生字,21个“我会写”的生字,识字量比较大,如果分散在各节课,生字板块每节课需要花十五到二十分钟解决,即使是用了归类的方法,还是效率低下。其实站在整个单元的角度,进行一次归类学习,解决生字难题,能够提高效率。

在教授本单元“我会认”的字时,笔者先把生字展示出来,让学生以小老师带读的方式进行初步的认识生字读音和组词,再按照南方人读音的难点(平翘舌和前后鼻)进行分类:

平舌音的字:踪

翘舌音的字:首、珠、展、翅、唱、沉、伸、潮、湿、扇、织

前鼻音的字:泉、展、伸、闷、搬、扇、牵

后鼻音的字:踪、萍、躺、晶、停、膀、唱、空、响、汤、萤

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同伴提醒读音要点、范读、纠错的步骤对读音进行梳理,再把多音字“角、空、闷”单独拿出来进行多音字组词以及“身字旁”的认识和拓展。

在学生解决读音难关后,笔者把这些生字放入课文中,让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再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已经读流利了。这时,学生可以向小组中的成员提出不理解的生字或词语,或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的方法理解。之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小组合作情况,选择“浮萍、踪迹、摇篮、晶莹、展开、潮湿、消息、牵手”等词语,通过图片演示、动作表演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并且用这些词语造句,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目的。此时,再回归课文,学生的读书感受就会不一样。

在学习“我会写”的字时,笔者让学生先回顾之前学过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及半包围结构的字,以及书写它们时应注意什幺,并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观察:

上下结构的字:角、采、尖、台、鱼、朵、直

左右结构的字:机、放、吗、加、呀、呢、吧

半包围结构的字:边

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互相提醒书写要点、描红、交换批改。随后,笔者把“爱”和“树”抽出来,请学生观察它们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字有什幺不一样,教会学生认识上中下结构和左中右结构的字,并学会书写,再迁移到本单元另一个上中下结构“亮”字的书写,掌握本单元写字的重点。

另外,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容易写错“美”字,尤其是第六笔的横没有体现出在整个字中是最长的,因此在本节课中笔者单独拿出来强调,告诉学生这一横主要起到稳定结构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之后,笔者再利用早读、午读等零散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检,从而有针对性地巩固知识。

(三)基础阅读课(1课时)

在扫清字词障碍后,进入课文的学习时,笔者改变之前的逐篇教学,而是以《荷叶圆圆》为核心精读课文,《古诗二首》和《要下雨了》为自主阅读课文,拓展阅读“夏日风光”为主题的文章《荷塘晚会》。

《荷叶圆圆》是一篇结构整齐、语言优美的散文诗,笔者首先播放一段动画,激发兴趣,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提炼信息要点:荷叶分别是小动物们的什幺?在课文中划一划。随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停机坪、摇篮、透明”等词语,通过动作体会“躺、立、蹲、捧”,体会小动物们的愉快心情。在梳理课文内容后,用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进行仿写:“苹果        ,       ”,再拓展到对其他物体用这样的句式描述。

最后,笔者总结: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先把课文读通顺,再找出小主人公,想一想他们做了什幺事,心情怎样,最后读一读写得好的句子,可以模仿它写一个句子。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阅读《荷塘晚会》,从而达到提高课堂阅读效率的目的。

三、运用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势

这三种课型一共用了4个课时,整合阅读课、综合实践课用了3个课时,这个单元7课时完成,虽然时间上和平时的教学时间相当,但是学生的学习效率却提高了不少,表现在:

(一)生字记忆更牢固

虽然归类识字的方法以前也有使用,但是单课归类比起集中归类来说重复率较高,学生容易在重复的学习中失去兴趣,而集中归类识字量大,在教师的调动下,学生像做闯关游戏一样,积极性能保持到较好的水准,互动性强。当然,其对教师组织课堂的要求会更高。

(二)课内阅读量增加

经过整合,单元中的三篇课文有了主次之分,教师教学时不再是平均用力。经过核心精读课文,学生掌握了本单元的重点和阅读文章的方法,随后立刻用这样的方法阅读《语文主题学习阅读丛书》及其他作品,大大增加了阅读量。略读课文则着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核心精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后,结合之前积累,再通过查找工具书、网络等方式阅读略读课文。最后,学生以小组汇报、制作读书小报等方式在整合阅读课上展示,先总结自己的方法,再拓展阅读其他文章。这样,学生的阅读量就在良性循环中上升了,识字量和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三)阅读方法掌握得更扎实

在单篇课文讲解的教学方式中,虽然也有阅读方法的总结,但是因为时间等因素,没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而在后期的考试和阅读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孩子们掌握得并不理想,如“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幺故事”,学生就很难完整地叙述,这就需要教师在总结方法后趁热打铁布置练习。而基础阅读课和整合阅读课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如在阅读《荷叶圆圆》之后,学生学会了抓关键词提取信息的方法,在《荷塘晚会》中,同样需要学生找出“青蛙、萤火虫、红蜻蜓、银鱼儿”分别表演了什幺,这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即刻检测,促使学生把阅读方法掌握得更加扎实。

四、运用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遇到的新问题

在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笔者之前遇到的困惑基本得到了解决,但随之也遇到了新的问题:

(一)对教师的备课能力和整合能力有所提高

对于教师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充分研读课标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本单元的内容,再逐一进行每课的备课。而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备课的程度更深,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仔细梳理每篇课文的脉络及重难点,找出本单元共同需要突破的重点内容,总结阅读方法,再选择3到5篇关联文章让学生阅读,备课的高度不一样,对整合课文的能力要求也更高了。

(二)基础较差、性格内向的孩子在探究分享的过程中比较被动

在实践的过程中,因为班上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有些基础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无法融入探究分享的过程,学习效果不佳,这还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单独辅导,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

运用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但也会遇到新的难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突破,才能提高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的效率。

作者简介:钟妍(1992— ),女,汉族,广西南宁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2015年至今担任南宁市民主路小学班主任及语文教师、教研组长,研究方向:小学语文主题学习。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