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柳金

【摘要】本文分别从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阅读好书的习惯、读写结合的习惯、读思结合的习惯四个方面论述培养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策略,通过阅读习惯的培养,提高农村初中生的阅读质量与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A-0106-02

知识的获取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中,语文教学注重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语文能力得到提升、写作水平得到提高。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使阅读质量得以保证,阅读效率得以提升。课外阅读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每一个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绝非一时半刻就能养成,学生从不阅读到爱阅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长期的帮助与引导。阿尔伯特·班杜拉曾把“强化”作为学生行为教育的一个理论,因为人天生就有勤快与懒惰两种本性,一旦让懒惰占主导地位,那只有通过外在的强制手段加以训练,才能一步一步形成好习惯,在强化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监督与指导。首先,教师在每天的语文课上应抽出时间与学生一起阅读,教师爱阅读,无形之中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时间由开始的几分钟逐渐增加到十分钟、二十分钟,增加时间的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学生适应不了,会产生厌烦心理而前功尽弃,要让他们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让他们觉得教师给的时间太少了,想要更多的阅读时间的强烈愿望。这时教师再适当点拨:“时间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要自己挤的,因为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越挤越多。吃饭后、睡觉前、课间时间,都可以充分地利用。每天阅读过后,用笔记本做一下记录,把当天的阅读时间、书名、阅读的页码记录下来,再与前一天的比比,看看自己今天读多了还是读少了。”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慢慢地,这种习惯便成了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养成阅读好书的习惯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不加选择地阅读,只会虚度光阴而毫无收获,所以要读有价值的书。初中生正进入青春期,初步建立世界观和人生观,读一本好书对他们而言十分有意义。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对异性产生朦胧的情愫,尤其是女生在阅读方面倾向于看言情小说,而对于那些文学名着看都不看。言情小说中的有些描写过于肉麻赤裸,很可能会对初中生造成不良影响,甚至走上歧途,而人生哲理往往蕴藏在名着中。初中阶段的男生好奇心较强,喜欢惊险、刺激,所以他们会对一些漫画书感兴趣。农村的孩子手头拮据,只能买较便宜的图书,而便宜的漫画书内容低俗、语言暴力,阅读这样的图书后果不堪设想。文学名着是文学巨匠们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食粮,其璀璨的光辉穿透时光流传至今,被文学爱好者视为指引方向的明灯。手捧一本好书,如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可以与他互相交换彼此的思想,产生深刻的情感交流,得到心灵的触动。阅读文学名着,不但可以拓宽农村初中生的知识面,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感受到灿烂文化的魅力。初中阶段每本语文教材都在《名着导读》中介绍两三部名着,如《简爱》《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等。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读课标规定阅读的名着,还要适当给学生推荐其他的文学名着,如在学习园地设一个介绍名着的版块,可以由教师介绍,也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阅读过的优秀作品,说一说自己读这部作品的所思、所感,或者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与大家分享。爱书的孩子都会有一本自己珍藏的图书,每个人至少一年买一本名着,一年至少要读三本名着。

三、养成读记结合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等名言强调的都是做笔记对记忆的重要作用,其实做笔记也完全可以用在课外阅读上。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会读到一些优美的语句,此时如果不作停留而继续前行,那所读过的精彩片段很快便会烟消云散。只有把它记下来,记到读书笔记里,过后及时地翻阅,才能化为己用。知识需要储备,经过长期的积累,会给自己积攒一笔不菲的知识财富。除了抄录,也要思考这个句子用了什幺修辞或描写方法,达到怎样的表达效果,以及一些关键词在句中的用法,如果换成另外的词会有什幺不同。学生平时在阅读中经常进行这样的思考,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因为这种习惯会让学生在写作时同样思考用哪一种修辞、描写方法或哪个词汇更能表达自己的感情。笔者常教导学生,有了想法要随时把它记下来,或谈谈自己的收获,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谈谈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和感悟;或展开想象,把自己认为不尽如人意的结局和情节进行重新改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养成了读记结合的习惯,写作水平也会随之提高。教师此时更要趁热打铁,及时鼓励写作水平有所提高的学生多参加一些征文比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生积累了知识、提高了写作水平、增强了自信心,在语文学习中就会更加轻松,学习成绩也会随之提高。学生尝到甜头后会更热爱阅读。

四、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

学生只有经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才能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阅读也一样,只“读”而不经过大脑思考,那知识很快便会随风而去。思考可以让思维更活跃,头脑更清醒,反应更灵敏,知识掌握得更牢固。阅读是思考的根基,思考是阅读的升级。把“读”和“思”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只有边“读”边“思”,才会有所领悟、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对作品的写作特点、人物塑造等多问几个为什幺,并提出新的问题,从而理解知识、收获知识。如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如鲁提辖为何要打镇关西,是怎幺打的,打的结果如何,只有带着问题去阅读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名着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虽然鲁智深等人被认为是英雄好汉,但人物的有些行为是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所以我们还要敢于向文本提出质疑。读完之后还要思考:“作者为什幺要这样塑造这个人物,为什幺作者还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而且每位英雄性格各有不同?在今天的法治社会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否值得提倡,怎样帮助弱者才合情合理、不违法?”学生阅读每一部作品,都要思考作者在文中所体现的思想、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可以提升农村孩子的个人魅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引导农村初中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付出耐心,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让“阅读”变成“悦读”,为学生的人生积攒丰富的精神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