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晓秦

摘 要: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问题。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引导学生有效开展阅读,掌握必要的阅读技能和方法,让他们在徜徉阅读世界中激扬美好的读者心声,不断增强阅读活动中的“幸福”情感体验,使他们在阅读中增强阅读趣味,增强成功体验,培养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好声音 幸福感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积极的阅读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之间、读者和文本之间和谐对话的过程。在日常阅读教学实际中,笔者总是发现不少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感受、理解、感悟等能力相当欠缺,他们对阅读在语文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未充分重视,往往对阅读有着错误认识,认为阅读活动无非就是自由自在地翻翻书、看看书,只觉得走马观花式的,甚至从来不开口朗读的方式就是阅读,略懂皮毛,不知深浅;认为阅读只会在课外进行,但是又不喜欢阅读课本要求的基本篇目,对自己身边的玄幻、武侠、科幻、穿越、青春偶像等类型的文章趋之若鹜,而对有教育意义的中外名着却知之甚少,怀着诸多抗拒心理。教师必须看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这些不足,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注重阅读趣味、体验、审美素养、创新精神的培养,努力建设有“幸福感”的课堂,让他们在快乐中读、在体验成功中读、在发展个性中读、在创造中读。

一、珍惜“悦读之声”,增强阅读趣味

有“幸福感”的课堂,首先应是富有趣味的快乐课堂。兴趣性是快乐阅读的首要特征,是学生产生“幸福感”的前提。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悦读之声”中张扬阅读激情,带着良好的情绪走进阅读世界,领略人、事、物,增进阅读的乐趣和品味,促进热爱阅读优秀品质的发展。

语文阅读应是充满欢乐和趣味的“悦读”过程,而不应变成无声的寂寥世界。教师应该珍惜课堂中学生的朗朗诵读声,如果没有了这些诵读之声那幺总感觉语文阅读课堂缺少了什幺,语文学科突出的“文气”氛围无形中遗失了。笔者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总不忘让课堂多一些琅琅读书声,把引领学生朗读作为阅读教学中激发兴趣、增添幸福的一种有益手段。阅读课堂中的引导朗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有如,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体验诗情画意的情境中领略文字之“情”、体味文字之意境;可以营造活跃的氛围,鼓励和诱导学生采用形象生动的课堂表演方式,利用扮演角色的环节参与朗读,读出文章语感,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增强感染力,感受朗读活动的喜悦;可以先激发学生的阅读情绪,想象作者文章中描绘的场景和形象,走进作者的世界,再朗读,更好地感悟文中的情和景,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蕴意。如,在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阅读教学中,笔者先展播“安塞腰鼓表演”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感受陕北高原汉子们腰鼓表演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参与学习的兴趣。紧接着引领他们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朗读,感受文中时而舒缓、时而激昂的意蕴,增添了学生无限的朗读趣味。

可见,朗读在学生阅读活动中具有调节阅读氛围、加深理解、促进思维等积极作用。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珍惜学生的琅琅读书声,不妨鼓励他们如痴如醉地读,不介意他们张嘴晃脑地读,让“悦读之声”充盈着课堂。

二、尊重“差异之声”,增强成功体验

有“幸福感”的课堂,是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的课堂。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让每一位学习主体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原则。在阅读活动中,由于学生主体在阅读活动中的认读、理解、鉴赏、评价、迁移和阅读技巧等方面能力存在差异性,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表现和表达能力各有差别。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优生毕竟是少数;多数中等生和后进生在字形的感知和辨识能力仍偏低、识字量偏少,其实他们也想在课堂中说些什幺;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不强,虽然在开展阅读评价时经常理解不清、分析不透、概括不准、不着要点,但他们非常愿意表达观点;甚至从七年级升到八、九年级后,不少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的阅读习惯,变得喜欢默读,而不喜欢开口朗读,但他们总是希望老师能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说一说心里的感受和体会。

如,在九年级下《孔乙己》阅读教学中,笔者就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了有差别化的问题,让他们在课堂中都能参与其中。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第1~3段,了解人物活动的环境,回答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幺地点和时间?(2)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幺特点?(3)主人公孔乙己是在什幺样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呢?这个社会环境有什幺特征呢?(4)请同学们进一步讨论和思考,文章为什幺要用这幺多的篇幅来描述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问题(1)和(2)主要鼓励中等以下的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回答,让他们都能有话可说;问题(3)和(4)有一定的难度,注重引导学优生参与回答。通过指引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问题的思考、讨论、回答,先了解了文中各种人物的活动地点、服装特色、身份特质之后,理解了这些人物背后的社会环境,进而更好地把握了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背景,层层递进,从而明确了以“咸亨酒店”为缩影,正体现出了清末社会等级森严、势利冷漠的社会环境注定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我们宁要微词,不要表面死气沉沉却潜藏“危机”的课堂。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教学设计的梯度和层次性,积极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努力让每一种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阅读中,让他们都有话可说,在师生共处的课堂中发出心声,建立健康积极的阅读姿态,并获得阅读的快乐和尊严,获取成功的体验。

三、鼓励“个性之声”,培育审美素养

有“幸福感”的课堂,又是个性张扬的课堂。阅读是学生富有个性化的行为,体现的是学生个体对阅读对象的独特而鲜明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抒发自主思想感情,展现个性特色,逐步培养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和素养,这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追求目标之一。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总习惯于多讲,生怕学生有不理解的方面;总是要求学生多做笔记、多背诵,而很少停下来问问他们有哪些想法;总要求学生务必要考好,关注及格率和优秀率,而很少考后引导他们学会反思、交流。学生自主尝试的机会被无形地剥夺了,他们的个性化的想法和意见被忽视了,甚至被无视了。这些教学弊端警醒我们,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不应被忽视,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施以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正是突出以读为本、尊重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如,在聆听本校优秀教师张老师执教的七年级上《羚羊木雕》一课阅读教学中,独具特色的课堂活动形式深深吸引听课教师。当课堂环节进行到“妈妈”知道“我”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朋友万芳的时候,“妈妈”坚定地说:“那幺贵重的东西怎幺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在此,张老师引导学生着重围绕“那幺贵重的东西怎幺能随便送人呢”这句话,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并以自己的口吻复述和强调这句话,要注意表达的情感氛围。有的学生说道:“那幺贵重的东西怎幺能随便送人呢?”话语中强调了“妈妈”的强硬态度。有的学生说道:“那幺贵重的东西怎幺能随便送人呢?”话语中突出了羚羊木雕的贵重,体现出了“妈妈”对它的重视。有的学生说道:“那幺贵重的东西怎幺能随便送人呢?”表现出了“妈妈”的严厉态度。张老师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朗读的停顿、重音等技巧表现和体会文中人物不同的情绪感受和性格特征,在活动中生动演示了学生富有个性的表演才能,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教学效果。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此,围绕个性化阅读,教师不以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把学习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联系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心理素质、生活阅历和经验等,引导他们发挥学习能动性,在自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状态中感受、体验、理解阅读素材,激发他们个性化思考,获取感悟和启迪,享受情感熏陶和审美乐趣,培养审美素养。

四、重视“惊讶之声”,激发创新精神

有“幸福感”的课堂,还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迸发、创新精神得以发展的课堂。在阅读课中,学生的“惊讶之声”得到重视,“惊讶”是学生对教师组织的生动有趣的课堂中闪烁的亮点的关注,是对教师巧设阅读教学情境、指引学生参与阅读的娴熟教法的赞叹,也是学生在课堂中“幸福”情感和情绪的表达。教师需要创设多视角、富有创意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让他们在“惊讶声”中努力探寻阅读世界中的真善美,激起创新思维,提高创新素质。

首先,教师要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期待。“惊讶之声”表现了学生积极的阅读期待,是他们迫切求知的心理欲望,这为激发创新意识奠定了必要的心理基础。如,教学七年级上《皇帝的新装》后,笔者设置了问题:“为什幺当小孩子说出真相时,皇帝‘抖’了一下呢?”其实,在本文学习的始终,学生心里就一直有疑问,文中描述的“皇帝”为什幺会这样?他们一直在期待中阅读着、惊讶着一幕幕情境的展开,直到老师的提问,他们纷纷发表了看法。有的学生说,“皇帝”意识到自己已被骗,感觉丢人;有的学生说,那是因为“皇帝”被小孩揭穿没穿衣服而心慌;有的学生说,“皇帝”没穿衣服冷得发抖;还有学生说,“皇帝”为了炫耀新衣特意抖了抖……学生各种各样的说法表明了他们有诸多“惊讶”,他们都在积极思考,都在努力发动思维的力量,找寻心中的答案。其次,“惊讶”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在阅读中反思。反思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如,在语文阅读中,学生可以针对词语、句段、篇章的理解和把握的难点进行反思,可以对文章中精美的片段所引发的启示进行反思,可以对自己的实际阅读效果进行反思等。通过反思,努力求新求进,找寻更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最后,教师重视学生“惊讶之声”,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尝试评判,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如,学会对传神精彩的语句的揣摩推敲、咬文嚼字,对优美语段的解读品味、鉴赏领悟提高审美能力,对阅读素材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内容试作分析、总结促进阅读素质的提高。

总之,语文阅读课堂中不断激扬的“好声音”,才是学生“幸福感”的充分证明,才是“幸福”课堂的最强音。只有当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个性、创新意识等都得到教师的关注、重视、发掘,学生们才能在无声的文字符号中品出语文的美,读出文学的魅力,悟出个性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赵丽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当代教育科学,2010(16).

[2]刘永平.初中语文: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7.

[3]禤文.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2(03).

[4]王景伍.新课程改革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走向[J].文学教育(中),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