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燕

摘 要: 新课程不断实施,教师要紧跟教育改革潮流,迅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变化,就必须迅速转变角色,正确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快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作者就新课程下的初中体育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教育思想 关注成长 师生关系 教育模式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历史上的一次大的变革,新课程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路,改进教学方法,熟悉新教材,对学生进行全新评价,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新,对教育发展更有利,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体育教师要深入掌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改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学优势,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要让“健康第一”的思想深入教师心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所需之余,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在吃饱喝足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越来越热衷体育锻炼,健身锻炼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制度的改革、实施和完善,让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热点,身体健康也成为人们的共识。清早起床,参与爬山、打球、登山等各种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参加锻炼的人从老年人延伸到中年人、青年人和小孩,终身锻炼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让“健康第一”的思想深入心中,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训练,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正确地、科学地健身,并培养学生坚持长期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都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在体育课堂中学习教材,了解体育知识,学习体育技巧。教材中内容是什幺,教师就讲什幺,学生也就学什幺,教师教的内容都是规定好的,就会教无兴趣,学生也是被动学习,就会学无乐趣。而新课程理念则是以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教师要做到心中装着学生,装着全体学生,装着学生的喜怒哀乐,装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比如,教学中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但在对学生的要求上,却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针对学生不同体能、不同体育基本技能,明确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安排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学内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可以参与并且能够完成的体育活动,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享受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乐于学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要建立平等、和谐、自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说一不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是权威,学生有想法不敢说,有意见不敢提。新课程理念要求师生之间建立全新师生关系,体现平等、尊重、民主和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都付出真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同样的关心,让学生受到同等待遇,不厚此薄彼。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体育能力较弱,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要给予更多鼓励,更多关心,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行”,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与服务者。要从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能力提升的促进者,从站在讲台上指挥学生做转变为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完成任务的合作者,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而且要成为学生的益友。例如,在教学八年级“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时,我改变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纠正错误—学生再练习”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集体观看运动员标准的投掷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交流—争论—发现—学习—练习”一系列学习,再与教师共同学习探讨,最终掌握动作技巧。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更体现了学生自主性,更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更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学效果更好。

四、改变传统模式,构建全新教学结构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呈现的是四段式的教学结构,分别是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学生在这种周而复始的教学模式中学习,单一的目标,死板的形式,统一的要求,并没有完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并不太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学生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新课程理念下,必须改变传统模式,逐步建立和形成多样化、全新的教学模式,构建全新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身心愉悦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军琴.浅谈中学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