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利娜

摘要:“互联网+”时代到来给中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抢占机遇,是数学教师面对的时代课题。本文综合分析了“互联网+”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影响,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进步为主旨,探讨了融入“互联网+”的思路、方法和举措,真正让数学教学过好网络关、时代关,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互联网+”时代;融入探讨

“‘互联网+行动计划”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随着网络终端普及和全民“互联网+”时代来临,信息网络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尤其中学阶段,学科系统性逻辑性强但直观性易懂性不够,学生求知欲强但鉴别力弱,亟须我们主动出击、应势而为,紧跟时代发展、紧贴教学目标、紧扣学生诉求,把挑战化为前进动力,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的“+效益”,有效增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一、 “互联网+”时代对数学教学带来多面影响

作为信息时代的logo和代名词,互联网正无孔不入地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维理念和生活方式。新兴的“互联网+”独具特色,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不容小觑的冲击和影响。对从实例到概念、从概念到法则转化快、要求高的数学教学来说,主要带来了五个方面的挑战。

(一) 信息传播便捷,对数学教学的时效性提出挑战。“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不再受地理距离限制,传播难度大大减低,特别是当下中学学生,从小对使用网络十分熟悉,对新事物接收能力强,大多“抱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长大”,获取网络信息如“探囊取物”,这对教学时刻与外界接轨的要求更高。如果对时下的热点问题、新生问题“嗅觉”不敏锐,只靠基本教材一板一眼讲授,等到学生遇到网络迷惑、不集中于上课时,教育就会被动,教学成效打折,削减了数学学科魅力。

(二) 表现形式多样,对数学教学的方法创新提出挑战。“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有很深的“眼球情结”,相比“三尺讲台一张嘴,外加教案PPT”的传统教学,集“声、光、电、影、音”于一体的网络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数学教学不在方法手段上进行创新探索,情景创设、互动方式还是传统化、模式化、简单化,将难以激发学生参与激情,精力会被“互联网+”“拐走”。另外,部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抢跑”,提前自学和预习,把上课当展示平台,让其他学生缺少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容易导致其他学生缺失数学学习的兴趣及信心,需要不断丰富方法手段,统筹调配教学,让学生学习实现整体提升。

(三) 资源丰富繁杂,对数学教学的内容遴选提出挑战。“互联网+”显着的特点就是具备各种海量的丰富资源,每名参与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菜”。相比之下,传统的数学教学举例都是“车动算速度”“抽奖算概率”,内容单调,千篇一律,学生得了“厌食症”,往往会“台上说破嘴,台下无兴趣”。教师应该及时跟进学科前沿,了解掌握最新呈现的与学科密切相关内容,让教学新而活。否则就会出现:一是所讲所授内容过时、干瘪、乏味;二是学生了解掌握与课堂所学内容不一、节奏不一;三是学生对课堂教学失望、藐视。

(四) 暗藏学习隐患,对数学教学的把关定向提出挑战。信息网络的内容良莠不齐,有的是名师教学视频,有的是“考试宝典”,有的是“状元笔记”,但并非都货真价实、完美无缺,误解、漏解、歧解百出,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青年学生正处在好学阶段,眼睛看得多,鉴别能力弱,容易误入歧途。一方面如何跟进网络情况,明辨是非;另一方面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用网,不依赖网络、不迷信网络,是数学教师不能回避的课题。

(五) 技术含量较高,对数学教学的师资水平提出挑战。“互联网+”技术裂变式发展,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对作为教育组织者和实施者的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要练好“看家本领”,更要练好“网络功夫”,两手都要硬、两手都有力。但目前部分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不高,不会用网、不善用网进行数学教学的现象仍较为普遍,造成了开展网络教学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而“互联网+”出来的东西不断更新加码,更需持续提升应对、引用能力素质。

二、 “互联网+”时代可助力数学教学跨越发展

(一) 能够搭建抽象与直观之间的桥梁。网络形式多样、包罗万象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理解数学中的抽象内容时变得更直观,搭建了桥梁,提升学习效率和成绩。

(二) 能够搭建复杂到简单之间的桥梁。数学中的数学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没有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对内容实质的理解困难较大,运用一些已经成型的网络大数据和软件技术,能够让复杂问题简单化,理解起来容易高效。

(三) 能够搭建教方与学方之间的桥梁。现有微信群、QQ群、微博等互动平台,已经深入大家的生活,可以借用这些平台,让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交流更加日常化、频繁化,能及时收集大量反馈信息,便于有效沟通调整,让学习突破时空限制。

(四) 能够搭建“知一”到“知百”之间的桥梁。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内容,学习更多与学科相关知识,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教师也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结合网络资源,开阔学生视野,让学习得更深入、更现代。

三、 自觉把数学教学融入到“互联网+”时代中

(一) 要树立精准“互联网+”的教学意识。网络信息条件下的数学教学,其本质仍是实现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以学科知识和数学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因此不能把教学本质丢了,要始终抓住中心来科学合理使用“互联网+”内容,就是怎样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学科知识就怎样使用,怎样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就怎样吸纳,怎样能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怎样结合。防止出现一味依靠互联网、一味拒绝互联网,也防止不知、不懂、不学、不用“互联网+”的现象发生。

(二) 要坚持密切发展同步推进的教学理念。网络信息条件下的数学教学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跟上时代脚步,合上学生认识节拍,确实让信息网络的运用充溢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试、评价等各环节。要紧盯社会关注、学生关心的新事物、热话题,用学科知识及时跟进解读,让学生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增强收获感和体验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结合学生知识背景和认知结构,及时采用当前新科技发展新社会现象创设教学情境,防止生捏硬造、刻意为之,让学生顺其自然走进适宜的学习情境中。

(三) 要强化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教学导向。数学教学说到底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尤其是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在利用信息网络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以促进学生成长进步为主旨,让“互联网+”真正给力数学教学,让服务作用最大化。关键是把融入“互联网+”时代作为使命任务,切实网罗优质教学资源,提供课余生活平台,搭建解难帮困渠道,让学生搭上信息快车。

(四) 要改进创新课内课外互融的教学方式。充分把“互联网+”的资源融入授课教案,尤其是形成让学生喜爱的个性化教案,增强教学吸引力和针对性。要区分层次设计和利用网络资源,针对部分学生网络运用能力有差异的实际,既要专注在课上让学生把基本教材吃准吃透,又要给予一定教学余量,让部分学生在课外能继续深入学习。要吸纳专家学者授课资源与自身创新授课形式相结合,丰富授课形式和评价语言,把每一堂课都打造成高质课。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打造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学校之间的沟通反馈平台,拓展互动渠道,强化综合效益。

(五) 要建强能够驾驭信息网络的教学队伍。融进“互联网+”时代的数学教学,网络是硬件,人才是软件,必须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探究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师资力量很大程度决定质量水平。要加强任职培训和岗位锻炼,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打造既懂“线上”知识、又精“线下”工作的复合型队伍,促进教师在“互联网+”形势下,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网络动态知识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