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的朗读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但是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朗读形式过多、缺少朗读技巧、无效的朗读评价等。为了更好地实施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教师要保证朗读时间、指导学生有目的朗读、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等,这样才能打造一个灵动的、有生机的语文朗读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分析

古人朱熹曾经指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由此可见,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

1. 朗读形式过多

自从重视朗读教学以来,我们的教师于是在“读”上下足了功夫。一般来讲一节课下来,要有好多形式的读。一位老师在教学《童趣》的时候,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朗读方式,如:听读,自读,齐读,男女生赛读,四人小组轮读等。一节课下来至少有八次朗读,看上去比较热闹,但通过观察可发现,学生只是在读,不能读出感情,为读而读,只是有口无心地“念经”。所以,多样式的朗读,如果不注重朗读的效果也是无益的。

2. 缺少朗读技巧

在课堂上,我们的大多数老师总是盯着一些朗读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多次示范朗读,但是其他学生都沦为了听众。而且在这些学生朗读的时候,老师总是说:“让我们深情地朗读,或再读一遍,读准节奏”等等,这样的指导其实是无效的,因为指导的不得要领。我们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也是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还有,很多时候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殊不知,低沉的、缓慢的朗读也能表达强烈的情感。

3. 无效的朗读评价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是这样评价学生的朗读的:“好,请坐”、“读得真好”、“有感情”、“太棒了”,这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太过于单调,学生听后也不知道自己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还有很多时候教师甚至不做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都严重打击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们看到一节语文课结束了,有的同学还读不通顺、读不出感情。在这样的课堂上,朗读成为了好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这最终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式的教学后果: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二、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如何上好“朗读”这一教学环节,让朗读这种传统的方法重焕青春,让学生因朗读而“灵秀”起来,让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呢?

1. 保证朗读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在语文朗读课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正确地读课文,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要提出相应的朗读要求,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等。学生在朗读时教师要注意监督,指导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朗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当学生读完后,教师就要“验收”朗读的结果,要想做好“验收”结果、保障阅读的质量,教师还要在课堂上留出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让学生在“讲一讲、问一问、答一答”中完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2. 指导学生有目的朗读

在读书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到“读”和“思”相结合,让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做到口到、眼到、心到,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读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古人说:“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比如,在朗读《黄河颂》时朗读“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这一句时,我先让学生思考“结”和“九曲连环”这两个词的意义,在学生思考后,发现这两个词写出了黄河在奔不息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艰难险阻,但黄河依然奔流不息,一往无前。所以本句在读的时候要把语速放慢,并且要读得低沉。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做个认真的倾听者、发现者、引导者,若发现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指导,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幺,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只有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设置恰如其分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读懂文章,读懂作者,读出感情。比如,在教学《陋室铭》一文时,我就把朗读的重点放在了“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内容上了,在朗读之前,我先为学生讲解了刘禹锡的一些生平,让学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朗读,在朗读时还为学生进行了配乐,这样一来学生在读的时候不至于读得太快或太慢,而且有音乐的烘托学生读得会更有意境,当学生走进意境,才能读出真正的感情。

综上所述,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教给方法,让学生想读、爱读、乐读,让他们在朗读中成长,在朗读中宣泄不同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陈荣艳.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学语文,2014(6).

[2]杨成杰.琅琅书生,浓浓学意——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朗读训练[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6).

[3]钱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语感培养初探[N].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1).

作者简介:方文渊,福建省龙海市,福建龙海程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