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嫚 郑岚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引领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编号:17C1515。

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本着“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对幼儿教师提出了基本要求。笔者在对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的研究中发现,工作室作为本省幼教事业的领航者,其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遂从《标准》视角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析L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 工作室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 榜样引领树立伟岸师德

工作室首席名师L老师本人拥有近三十年的幼教工作经验,同行口中其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敬业精神树师表形象。笔者曾对其教育观念做过个案研究,发现其工作中目标明确,积极学习、追求卓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对幼教事业的热爱、对幼儿的热爱让笔者印象深刻。学员们说,L老师是她们学习的榜样,她们是忠实的追随者,要像其一样爱岗敬业、勇于实践。除了首席名师高尚师德的榜样引领,工作室还邀请在师德方面非常杰出的一线教师开设讲座,例如某教师“再谈教师的‘德与能’”的感染和熏陶,让学员深切感受到作为一线教师高尚师德的魅力。

(二) 内外兼修提升理论水平

就像工作室年度总结中所说:“理论是指导实践的航标,一线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普遍缺乏理论指导。”《标准》里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工作室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促进学员以上三种专业知识的学习。

“内”是指学员自己研读专着,拓展视野。工作室要求学员读三种书:国内外名着、学科建构方面的书以及教育理论方面的书。并提出了读书的具体要求,制定了读书奖励办法,如规定成员每学年阅读至少10本教育理论书籍,鼓励成员及时记录阅读感受,写下读书随笔,并将读书笔记编辑成《读书心得汇编》,让学员共享。为此,工作室专门为学员们购买了《幼儿园教学101条建议》《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等50多本专业用书,并征订了《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研究》等幼教杂志。同时,学员们通过不定期开展像“共读教育专着、感悟教育精髓”的读书交流活动以及利用QQ群进行交流,分享读书经验。

“外”是指聆听专家教授讲座,更新教育理念。工作室邀请省内外高校教授、省教科院专家、名园长来为学员带来精神盛宴。讲座以理论为高度,同时结合学员工作实际,既包含政策法规的解读,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也包括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如《与幼儿园管理者话教师成长》《教师礼仪》《向一日生活要质量》等,还囊括五大领域的教学,如《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等。

(三) “以身试教”促进专业能力

工作室主要从教学、科研、反思和信息化等四个方面来促进学员专业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能力方面,工作室的学科教研活动管理采取名师受领任务的方式,由名师受领教研任务,负责教研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学员实施教研活动主要以诊断教学和团队磨课方式进行。例如,工作室某一年度的围绕幼儿的一日活动开展教研活动,由学员们带着问题观看D老师组织的语言活动《上楼下楼》,活动结束后,学员分组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团队磨课也是工作室教研活动的常态,尤其是通过送教下乡、国培、对口支援等多种途径为学员搭建了广阔的展示与交流的舞台,提升了学员的个人教学能力。

在科研能力方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首先是专题研讨,工作室组织过幼儿园实际需要的如“如何设计与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有效地支持幼儿的学习”等研究主题,让学员查找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踊跃发言。其次是让学员在实践工作中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等途径,不断提炼,形成经验。最后是通过课题研究,工作室先后主持了《幼儿自主绘画的研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培训机制研究》等课题,还参与了全省的指南课题实验。

在反思能力方面,工作室倡导学员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要求学员坚持撰写教育工作笔记和教学反思,例如,有一个学员组织了一个艺术活动,团队磨课磨了四次,这个学员每一次都对自己组织的这个活动在教材分析、活动实录、活动后自我反思、同伴及专家评价、对下次活动组织的设想和调整等五个方面进行反思,且内容深刻、理论结合实践。工作室还组织了优秀教育笔记的评选,并编订成了《教师教学反思集》和《教师教学笔记汇编》。同时,工作室积极鼓励学员及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撰写成论文发表。

在信息化方面,工作室先后组织了几次“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运用”主题培训活动。活动前工作室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学员的培训需求,确定了培训主题。通过理论加实操、集中加个别等培训方式,学员们熟练掌握了word的基本处理、powerpoint的使用、会声会影视频处理和转换、photoshop图片处理等幼儿园常用信息技术手段。本着“助推研究,辐射成果,互动交流,服务于学前教育”的宗旨,依托某幼儿园的网站,工作室建立了“名师简介、学员风采、工作动态、名师在线、经典评课、教学反思、理论前沿、教海拾贝”等栏目,工作室还积极参加市名师网的建设,及时上传资料,让其成为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 工作室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探索

(一) “互联网+”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首先,“创造性地利用大数据和虚拟现实等人工智能信息化技术,推进学员信息化交流平台的搭建,提供利于名师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交互的学习云平台。”例如,首先,不同科目、不同学校等级的名师工作室一起在网上建立一个跨学科的网上交流和共享平台,工作室将资源上传,形成网上资源库,促进不同区域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其次,工作室可以在MOOC平台进行课程学习,学习之后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合于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有效弥补教师学习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局限性;再次,一些教研互动可以利用网上直播,学员和名师专家一起观看,一起在网上发表意见;最后,专家教授也可以在网上对学员进行定时的一对多或者一对一的远程指导,学员对于遇到的专业难题可以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

(二) 同伴互助,形成学习共同体

“美国的同伴互助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专业教师一起进行工作,彼此学习、拓展和建构新的技能,分享教学中的想法和做法,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比较由于名师与学员很多不在一个园工作,因此彼此之间的交流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这时学员之间结成学习共同体就会将此打破,同园的学员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例如,某些学员在某些专业能力上较为突出,就可帮助学习共同体内这方面较弱的其他学员,这样近距离长时间的交流对学习效果更有保障。学员们之间还可以相互督促,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例如,共同研读某本教育名着,讨论读书心得,共同诊断某个教学活动,分享自己的见解。

(三) 为学员制定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方案

在对工作室学员的访谈中发现,首先,除了参加工作室活动的时间紧张外,工作室的一系列活动并不能完全满足学员个人的专业发展需求;其次,对于一些专业问题,一次活动的参加并不能让学员深入了解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学员们认为,除了考虑幼教事业当时当地的发展需要,还应结合学员以及学员所在园的实际需求为学员量身定做一个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方案,学习和培训的时间尽量集中在一块,这样既方便学员系统性的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也方便学员与专家教授之间在交流时间和效率上得到保证,还利于学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

(四) 重视学员教育教学理念以及通识性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学员在工作室研修期间就会有意识的去完成文件规定的评选要求,更多的关注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逐渐在学习内容方面片面偏重于实践知识和教研知识,侧重于对名师教学技能的模仿等,而忽视教学理念、通识文化知识等的学习,造成学习内容逐渐呈现表层化的现象。”这是很多名师工作室存在的问题,《标准》里对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就包括教育教学理念以及通识性知识,而作为幼儿老师,这两种知识对于幼儿正确的科学的启蒙教育是必需的。虽然L工作室要求学员阅读一定的专业以外的书目,但这远远不够,又加上幼师整体学历偏低,在校学习时,不重视教育理念只重视技能的学习,且通识性知识的学习并没有作为专门的课程开设,因此,在这两方面的能力普遍偏低。这就需要工作室不仅要让学员重视这两部分内容的学习,督促学员自主学习,还应为学员准备这一方面专门的培训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