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教育体系逐渐完善,越发注重教学模式和质量,使小学语文教学发生很大变化,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对课本知识学习和巩固,如今教学重点则是以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目标,科学运用互联网技术,使教学模式发生本质改变,从而增加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大幅度提升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文章主要围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展开讨论,希望为更多教师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听、说、读、写;教学模式

一、 引言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思想,教师作为传播知识的纽带,需要教师以语文教材作为教学依据,不断扩展学生知识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通过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拓展学生创新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优质的教学条件下,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要善于运用高端技术,将课堂教学与高端技术相融合,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在兴趣中轻松学习,以实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最佳时机,教师可以将教材枯燥知识点转换为兴趣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道具,让学生在互动过程或情景演练环节,展示自身优势,实现师生角色互换,打造全新课堂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需要教师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带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其他学科高效率学习奠定有利基础。

二、 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

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中听力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对正确理解语言含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掌握听力能力,才能高效率学习语文及其他学科,由此培养听力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说话能力,则是学生正确表达内心想法的重要过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较为顺畅的语言表达出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读写能力,通过教师有侧重点的培养学生,增加文章阅读量,不断积累学生知识面,为写作能力奠定有利基础。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需要教师制定长远培养计划,采取个性化教学模式,不同学生培养方式不同,从而达到教学最终目标,对学生将来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听、说、读、写能力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必要条件,为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听、说、读、写能力对学生的影响,以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的人文素养,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三、 开展听、说能力训练

(一)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时间比较有限,教师要抓住学生兴趣点,带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通常情况,真正开始授课前,教师都会有几分钟的引导教学时间,采用创新方式的语言表达,发挥出语言表达魅力,吸引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向往,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情境中,随后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为了更好地达到课堂互动效果,教师通过私下交流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便于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积极性,将学生被动学习方式变换为主动式学习,有利于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时在互动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尝试,不断树立自信心,特别是胆小学生,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敢于挑战自己,在实践中提升语文学习兴趣和技巧。

(二)组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动活泼的性格特点,喜欢做游戏,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在语文课堂中增设活动环节,提升学生兴趣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制作色彩亮丽的游戏转盘,在转盘上绘制出各种水果,让学生亲自转动转盘,并且讲述出转盘所指的内容以及喜爱原因,通过这样方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其他学生听力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活动环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采用正确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改正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更多地激励学生大胆尝试,杜绝打击学生积极性,以增加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好奇心,以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模式,将语文课本中的语言故事转变为短片播放方式,课本中的静态图片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高,动画形式则是可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中播放语言故事短片,学生通过仔细聆听短片中的人物对话,从而理解语言故事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按计划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四、 开展阅读能力训练

(一)以教材为出发点,增加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教材是给教师指明教学方向的重要参考,为此,需要教师明确语文教材的核心,仔细研读语文教材,让学生通过课本知识学习掌握阅读本领,首先,粗略了解课文整体意思,通过提取价值词汇,有效提升阅读速度;其次,通过精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掌握文章写作背景以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提升学生阅读质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可以采用情景演练方式,以课文为基本出发点,给学生设定演练环节,也可以将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给学生分配角色,通过对话方式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同时在情景演练过程,有助于拉近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协作互助能力,同时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通常情况,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比较高,教师可以采用阅读接龙方式,增加课堂互动效果,还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比如,教师首先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将课文中的难点进行细致讲解,等到学生掌握课文中心思想后,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时间,通过大声朗读方式,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然后进行阅读接龙,由一名学生开始阅读,教师喊停后由另外一名同学接着刚才暂停位置继续阅读,让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二)拓展课外阅读训练,提升阅读技巧

课堂知识相对而言比较局限,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选择课外读物,帮助学生不断增加阅读量和知识面,最好选择和语文教学文章主题相似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质量。还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从而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兴趣中提升阅读水平,通过对课外读物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得到思维拓展训练,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比如,经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科技比较感兴趣,那幺教师可以选择科普读物让学生选择任意文章,同时要求学生与师生分享读后感受,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方式,通过与其他学生分享读后感,得到听、说能力训练。通过大量的课外训练,让学生逐渐总结出阅读技巧,大幅度提升阅读速度和质量,为培养写作能力做好充足准备。

五、 开展写作能力训练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心态

写作过程需要运用大量词汇和语法,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带动学生积极性,消除对写作难题的惧怕心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将写作能力培养计划细致划分,制定不同阶段所达到不同标准,以检验学生真正写作水平。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提升写作难度,激发学生写作潜力;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写作自信。通常情况,对于阅读过程较好的词汇或语句,可以让学生参考和借鉴,通过日常学习过程的不断积累,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便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采取课外训练方式

语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逐渐掌握写作技巧,让学生意识到丰富自身知识的重要性,为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夯实基础。同时,教师带动学生主动探索写作机会,可以通过日记方式记录自己美好的校园生活等,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养成书写观后感的习惯,每当读完一篇文章,都可以简单写一些感慨或感悟,也可以记录文章中较好的语句,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掌握写作技巧,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课外知识,长期坚持,则会给学生带来写作灵感,让学生不再惧怕写作难题,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起到推动作用。

为了实现教学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教师可以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中,从而找到较好的写作方向。通过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对培养学生写作植物类、自然类作文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中细致观察大自然带来的全新体验,促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脑海中浮现出相关景象,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活跃度,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需要教师保持积极的教学心态,与学生近距离沟通,掌握学生真实的心理动态,以语文教材为基本出发点,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制定各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同时善于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增加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由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需要教师制定长久培养计划,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达到语文教学预期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白文元.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J].学周刊,2020(3):63.

[2]颜娟娟.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44-45.

[3]陶艳.如何在小学课堂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J].黑龙江科学,2013(11):160.

[4]王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J].中国农村教育,2008(4):59.

[5]丁秋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327.

[6]王敏.试论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口语表达能力[J].学周刊,2013(30):163.

[7]田立伟.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4(3):39-43.

作者简介:

杨世龙,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襄南镇黑石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