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融入化学课堂教学,将生活的具体实践应用到化学教学中来,并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发现生活实践和化学课堂两者之间的关联。与此同时,我们要善于运用生活化学来优化课堂教学,完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文章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浅谈生活化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运用与实践,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初中化学课堂结合生活进行实践和运用的举措。

关键词:生活化学;初中生;化学课堂

俗话说,生活是一门百科全书,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将课程教学深入地结合生活,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还能够避免学生在枯燥的课堂学习中产生厌烦心理。《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化学,化学源自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学习是不具备意义的学习,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一定要将生活融入课堂,尤其是在化学课堂当中更加要融入生活。生活和学习是相互关联的,作为“生活缩影”的化学教材,其中很多知识、理论都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和探索生活,寻找到生活当中与化学有关的因素,并且结合在课堂当中所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化学知识当中蕴含了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也影射了化学的原理,因而,化学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化学”,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化学”,认识“生活化学”,从而学习“生活化学”,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来改造生活,完善“生活化学”教材,构建自身化学素养。

一、 善于运用“生活化学”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化学的学习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就一定要在课堂当中善于运用生活化学来创设有关于化学的问题情境,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包含的知识是在课堂书本当中所学习不到的,所以教师不应当忽略生活当中的知识内容,它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的非常密切,更加应当融入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其中就包含了学生最熟悉的衣食住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生最熟悉的衣食住行当中,探索有关于化学的知识,并且结合课堂当中所学习到的化学原理对这些事件进行解释,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学生身边的化学来创设课堂问题,让学生发现日常生活当中有关于化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学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快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尽快的将心思投入到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之中。教师在讲解“酸碱盐”的时候,就可以这样询问学生:我们生活中所食用的“盐和碱”和我们化学课本中“盐和碱”一样吗?食盐是盐还是碱?食用碱是盐还是碱呢?学生一般回答都是食用盐是盐,食用碱是碱,这样的理解误区来自学生生活常识,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利用这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迫切想知道到底是怎样的答案呢,教师便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开展后续的教学内容,课堂何愁不高效呢?

二、 构建“生活化学”模型,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化学抽象知识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有些概念非常抽象,这些抽象的概念,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去记忆是十分困难的,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当把这些抽象的概念进行生活化,通过简单的原理对学生进行解释,让学生更方便记忆和理解。如果单凭课本当中的知识让学生去学习,那幺学生既难理解又容易混淆,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困难,尤其是对于那些理解力较差学困生,这些化学概念对于他们来说,理解起来是非常艰难的,甚至根本理解不了,所以为了突破这种现象,教师必须要改善传统的教育方法,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型,引导学生去学习和理解课本当中定义的抽象化学知识。譬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等化学概念,学生做题的时候出错率比较高,这主要由于学生不理解其概念的具体含义。这时候化学教师就可以借助“生活化学”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譬如:教师在讲解化合反应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物品,如一个苹果不管分成多少份都叫苹果,这就是物理变化。而铁生锈了,铁就有银白色变成暗红色,形成“铁锈”,成为一种新的物质,这才是化学变化。再譬如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教师可以用水和米粥来说明问题,一杯水是纯净物,一碗米粥是混合物。这些生活模型,学生喜见乐闻,大大降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层次度。学生也只有理解概念的含义,才能更好完成化学物质的分类,进而做到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能力。

三、 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化学”中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对于学生来说,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因素,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当中与化学有关的因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究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更加应当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去探索和发展。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深入地应用在实践当中,让学生探究生活的奥妙,去感悟生活和探索生活,发现生活当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并且通过化学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化学现象值得学生去发现和探索,譬如:铁生锈、铜勺变绿等,虽然这些现象学生都比较常见,但是学生对于这些现象都习以为常,很少有人去探究,去挖掘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知识。这时候,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化学”中这些现象。譬如:在演示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时候,创设的探究情景是“大家认为铁可以燃烧吗”,学生都认为“不可以燃烧”,此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自己可以让铁“燃烧”,然后向学生展示“神秘的小魔术——铁在氧气中燃烧”,学生都觉得不可思议,好奇心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趁热打铁的询问学生:大家知道铁为什幺在我这里可以燃烧?在日常生活中却不可燃烧呢?铁在空气中为什幺不燃烧而是生锈呢?它们的产物一样吗?让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实验室器材让学生探究这些问题,这样的化学探究课堂即生动又好玩,何愁学生不学习化学呢?这比单纯地讲解铁的相关化学性质高效多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化学”问题,构建学生化学素养

对于学生来说,构建学生的化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因素,积极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要善于运用课堂当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联系生活,发现生活当中与化学有关的因素,让学生理解化学源自生活这一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构建化学素养,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化学不单单只是学会了化学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实际意义和内涵,深入地理解化学当中所包含的概念,学习化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让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且将化学深入地应用在生活中,还要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这才是我们化学教师教学的真谛,也是我们教师最终的教学使命。因而,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将生活中化学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譬如:在讲解铁的化合物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主动讲解铁的化合物相关知识,并且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记忆,那幺这种传统的方式是不利于学生提升化学素养的,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提出生活中学生喜见乐闻的问题:“铁生锈后的产物是什幺?铁生锈的条件有哪些?我们如何避免铁生锈?”等等生活问题,这些问题充分的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做到了有机联系,让学生首先明确化学是可以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化学并不只是单纯的在课本当中进行展示,而是真真切切的在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的,学生明白了这一概念之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这些问题,当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当中这些化学问题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尤其是关于石灰水的配制的相关计算问题,如果枯燥地利用化学原理来进行计算,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配平、计算等步骤,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再计算起来不仅更加容易,而且还避免了学生产生枯燥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在解答实际生活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构建学生的化学素养,这才是化学教师对学生展开化学教导的实际意义。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在当前新课改的时代发展浪潮中,初中化学教师更加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导,尤其是在课堂当中,初中化学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学会运用“生活化学”这一强有力的“课堂调味品”,将生活联系化学,将化学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化学知识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避免学生产生化学学习的厌倦心理,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不惧怕化学,想了解化学,想探究化学,进而想学习化学,一步步地将学生兴趣变成学生爱好、变成擅长科目,学生有了动力和兴趣去学习,不再惧怕学习和恐惧学习,这时的我们还需要考虑高效课堂的构建吗?这才是当代化学教师所追求的生动课堂和效率课堂,是在未来值得深入发展的一种新型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1]丁玉霞.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三个着力点[J].基础教育研究,2017(22).

[2]顾红娟.基于校本课程建设的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17(37).

[3]柳世鹏.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23).

作者简介:

张虹,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党家岘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