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丁文贵

“高考真题是命题者精雕细琢的产物”,这句话道出了高考真题的重要价值;“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与试题的制作者对话”,这句话道出了研究高考真题的重要意义。高考真题是教学中非常宝贵的资源,对于教学的价值不言而喻。对高考真题的利用与研究千人万法,笔者仅以2019 年全国卷Ⅰ选择题的设问角度为例,浅谈高考真题的研究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启发与思考。

一、高考考查情况分析

表 2019年全国卷Ⅰ试题设问角度统计

从表格的统计来看,全国卷Ⅰ试题的设问角度主要为原因背景型、影响作用意义型和解释型。这样的考查与“历史自身的发展轨迹”完全一致,即“因”(为什幺)“果”(怎幺样)“是”(是什幺)“变”(有什幺变化)。

二、常规试题讲解策略

如何分析试题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遇的问题,讲评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式都可以给学生带来能力的提升。笔者以2019 年全国卷Ⅰ第25 题为例,从试题考查的角度入手,谈谈对这道试题的分析。

例.(2019·全国卷Ⅰ·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 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 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审题是分析试题的第一步,通过对设问与选项“审视”可知该试题是“影响作用意义型”。在明确考查角度后,阅读材料,根据关键词句归纳材料主旨,结合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推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同时,教师还应对选项进行辨析,让学生明白其他选项错误的原因,如逻辑不合理、与材料主旨不吻合、不符合史实、以偏概全等。

本题的主题是汉武帝时期诸侯向朝廷献礼时,必须用朝廷制作的价格昂贵的“皮币”。A 选项的错误在于把“皮币”当货币,且材料也不能体现货币管理,故排除;B 选项与A 选项的错误类型一致,“思想上的统一”与材料无关;材料中的做法从逻辑上看,有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作用,但并非“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 项错误”。A,B,D 选项的设计有知识体系干扰的“嫌疑”: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 年)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统一五铢钱;元光元年(前134 年)汉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该思想得到汉武帝推崇,儒学定于一尊,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元朔二年(前127),武帝颁布推恩令,在此之后,侯国辖地仅有数县,解决了王国封地过大的问题。

以上的分析还不能算“大功告成”,如果仅从这样的角度分析,无法看到更多“历史自身的发展轨迹”。试题分析要举一反三,不仅可对同一知识点反复考查,还可对试题的材料或者设问进行修改,如设问修改为:“朝廷这样做的原因是”;还可添加汉初没有“皮币”的材料,再将设问修改为:“这一变化反映了”“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等。这样就构成“皮币”“因、果、是、变”的发展轨迹,做到了与高考真题的命制角度和“历史自身的发展轨迹”一致。

三、课堂试题讲评方法探究

“历史自身的发展轨迹”强调的是“因、果、是、变”,高考也如此考,因此,教师应基于对历史事实(现象)“因、果、是、变”的追问进行课堂试题讲评。

(一)讲“是”什幺

“皮币”是教材没有涉及的知识,但可以把它放到汉武帝加强统治的措施中分析。汉武帝的措施包括:政治上,在中央打击相权,提升皇权,在地方继续削弱封国割据势力,颁行“推恩令”,实行“左官律”和“附益法”等,同时强化对百官的监察;经济上,统一铸币权、实行盐铁专营、均输平准、榷酒酤等;思想文化上,尊崇儒学,设五经博士,使儒学定于一尊;对外关系上,与匈奴和战,经略西域、西南等。

(二)讲“变”,即演进

“变”在本题中主要是指从汉初的“无为而治”到武帝时期的“有为之治”。人教版必修三第2 课的第一个章目就设置为“从‘无为’到‘有为’”,从宏大层面体现统治政策的变化与演进。

(三)讲“因”,即为什幺

为什幺汉武帝要实行“皮币”(“有为”统治)呢?人教版必修三第2 课第一目“从‘无为’到‘有为’”中的表述足以说明: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但是,社会也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四)讲“果”,即影响

影响分析从宏观上来讲,要注意积极与消极影响,主观与客观影响、对当时与后世的影响等;也要注意从微观上分析,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族(对外)关系等;同时也要注意各方面措施所带来的影响,这也符合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历史分析方法。

如从制度层面看,汉武帝通过加强皇权、强化对地方的管理、推行中央集权的财经政策和官府垄断重要工商业的经济制度、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制度等措施而确立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成为一种制度完备、生命力顽强、绵延两千年不绝的古代专制主义制度模式。如从微观措施看,汉武帝采取的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的举措,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实行对地方官吏监察的刺史制度,使中央政权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加强,使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切实贯彻实施;加强对财政经济的控制力度和打击了诸侯王、豪强、富商大贾的经济势力,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经济实力,实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从而使汉帝国“大一统”的基础得到巩固。如从宏观层面看,汉武帝在位的五十余年是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达到鼎盛的时期,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实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改革措施使汉朝进入大发展时期,加速历史前进的步伐,从而创造了古代中国辉煌的“西汉盛世”局面。

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可采用的途径有很多,研究高考真题的设问方式也是利用高考资源的一种方式,它不仅有利于优化解题思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重要意义。只有将高考真题的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效率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