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历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要实现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应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高三历史教学应该以历史学的思辨性与学术性深刻、规范地解读经典史料,以问题探究触发学生思维,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落实。学生在高三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何进一步提升其历史思维能力,使核心素养在历史学习中更好地内化,是高三历史教学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为了能更高效地完成高三的复习,使历史学科素养更好地贯穿整个教学,教师应该进行整体的知识构造和框架设计,笔者试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例,对每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第十四课学习吃、穿、住等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第十五课学习交通、通讯的变化;第十六课学习大众传媒、娱乐消遣方面的变化。

在时代背景和整个单元体系的大框架下,第十五课还可以总结出:①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由西方传入中国后,发展速度缓慢;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全国的交通、通讯网络;③交通、通讯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和思想的变化。第十六课中,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反映了科技进步带来的传媒手段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传媒手段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媒介手段的进步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注重单元整体知识脉络的梳理

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之上,二轮复习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非喋喋不休地进行单纯的史实知识的传授,应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因此,笔者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主要阶段特点概括如下:

①19 世纪中期至20 世纪中期: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方式最突出的特点;

②20 世纪50 年代后(新中国成立后):面貌焕然一新,但受到政治生活的明显影响;

③20 世纪80 年代后(改革开放后):变化迅速,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增加。

由此可知,本单元主要的特点是“变”,主要涉及近现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学习任务是了解这些变化的史实,理解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探讨“变化”的影响。

二、注重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史实知识很容易理解,教师应更多地浸入学科素养,注意发散思维,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思考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并根据背景分析原因。但是,仅根据时代特点进行的背景分析并不能面面俱到,需要借助史料,在了解时代背景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材料一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不能行。”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

教师通过以上材料可以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①政治运动的推动;②进行机器生产、生活的需要;③西方习俗的影响。通过史料理解时代背景,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社会生活变化的理解。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整合、知识体系的构造及知识与核心素养的紧密结合,教师可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通过分析社会现象,可以使学生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师可以进一步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考查:

材料二(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哪里还有什幺不敢穿的?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阅读材料二,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 世纪中期至20 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学生可以根据“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衣履难将贵贱分”得出新奇、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淡化了等级观念;根据“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得出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教师在复习本单元时,可结合高中课程中有关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化的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本单元的相关内容,使其认识到,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的社会风俗和衣食住行等深受影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知识中哪些事件促进了社会风俗的变化?让学生自行总结每一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戊戌变法处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推动了思想解放,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发生了新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使中国的社会风貌焕然一新;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通过本单元教学,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前提,这也是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三、注重对知识的整合总结

以表格的形式对知识体系再次整合,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快速地完成知识梳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要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