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李 云

一、旅游地理

(一)明确考纲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方法。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理解并掌握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和评价方法,旅游规划与活动设计,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计的初步规划与设计;学会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

3.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二)命题热点

1.结合一些着名的旅游资源,分析其内涵、类型及特性,理解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掌握旅游资源价值的分析判断方法,识记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2.结合具体的旅游景观,分析其资源价值、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等,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作出评价。

3.结合现代旅游活动,关注假日新变化;结合各景区假日旅游状况分析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结合实例说出旅游活动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应试技巧

1.列表比较游览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的区别与联系

价值含义制约因素两者关系游览价值开发利用价值旅游资源本身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的高低及其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指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即在旅游市场上能获得的经济收益资源的质量(即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资源的集群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旅游地的环境承载量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是旅游开发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游览价值就不会有开发利用价值。但是,游览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并不意味着其开发利用价值就高,因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还受到其他方面的制约

2.特殊旅游景观观赏位置选择的一般方法

(1)地貌的酷似造型,如广东肇庆的七星岩、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安徽黄山的石猴观海、青岛的石老人等,只有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获得某种形象。

(2)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类的景观,如长江三峡、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桂林芦笛岩溶洞等,要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3)瀑布景观,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黄河壶口瀑布位于晋陕大峡谷中,需从两侧俯视。

3.旅游的最大目的是娱乐,但是如旅途中出现意外事项,往往使事情向相反方向发展,所以注重旅途安全相当重要。在出游安全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出门观天色”。外出旅游应当根据当地的季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沿途各地的环境,携带合适的衣服及用品。

(2)了解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计划,防患于未然。

(3)多了解些旅游小常识,在旅游中注意安全。

①出行前预先规划旅游线路,充分了解交通状况,进入山区应注意塌方落石与路间塌陷。

②登山前特别要注意服装和鞋子,尽量轻装上山、少带杂物以减轻负荷;鞋子要选用球鞋、布鞋和旅游鞋等平底鞋,勿穿高跟鞋,以免登山不便和有碍安全;借助拐杖要注意选择长短、轻重合适与结实的拐杖。

③出行前注意天气预报,适时增减衣服。遇雨时在山上不可用雨伞而要用雨披,既可以避雷电,还能防止山风过强导致的危险。

④要做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拍照时要特别注意安全,要选择能保障安全的地点和角度,尤其要注意岩石有无风化松动。

⑤注意自身旅游安全,勿擅自到未开放的旅游山区和危险山区游玩;尽量避免在无人管理的山地游玩;不在无救生人员管理的深潭、溪流等水域游泳及戏水。

⑥要注意林区防火。

(四)考题精选

(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43)我国某地的“佛手山药”有三百多年的种植历史,2009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佛手山药”形如手掌,品质优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过去,因深藏于大山之中,加之外形不规则,皮薄、贮存期短,长距离运输容易损坏或变质,“佛手山药”鲜为人知。近年来,当地政府依托“佛手山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领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1)简述依托“佛手山药”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

(2)设计两项依托“佛手山药”开展的旅游项目。

【解析】本题组以“佛手山药”为载体,考查“佛手山药”带来的效益和旅游项目的设计,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依托“佛手山药”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主要从社会、经济两个角度作答。社会包括提高经济收入、增加就业等,经济包括延长产业链、带动产业发展、提高知名度、树立品牌效益等。

(2)依托“佛手山药”可以开展的旅游项目可以从观光、体验、购物等角度着手,该问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以“佛手山药”为中心设计项目即可,如设立“佛手山药”展览室、采挖“佛手山药”、建立“佛手山药”农副产品购买区等。

【答案】(1)效益:提高“佛手山药”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延长产业链,(引领“佛手山药”由传统种植向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体验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提高“佛手山药”的品牌价值,扩大其知名度。

(2)旅游项目:观光项目,如设立“佛手山药”展室(陈列馆)等;体验项目,如“佛手山药采挖”等;购物项目,如建设“佛手山药”农副产品一条街等。

【点睛】旅游业发展的地理意义主要从社会、生态和经济三个方面分析。社会方面如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等。生态方面,如带动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方面,如带动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经济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等。

二、环境保护

(一)明确考纲

1.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二)命题热点

1.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特点。

2.运用资料,考查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措施。

3.结合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或者PM2.5最新数据,分析大气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来源、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根据具体事例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4.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最新信息,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及原因。

5.结合近期石油价格波动,考查能源问题及应对措施。

6.结合我国实施的环境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考查环境管理的目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三)知识与方法整合

分析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生态环境变迁的因果链→总结与之相关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具体可从以下思路展开:

1.自然原因分析

①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封闭状况等)。

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③土壤原因(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

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分析

①人口增长。

②农业结构与生产方式。

③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生产方式。

④生产技术与政策导向。

3.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措施

(四)考题精选

(2018年高考江苏卷)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下图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 。

(3)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 ×1012千克;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

(3)除全球气候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对策有 。

【解析】本题以全球变暖对珊瑚白化的影响为素材,考查珊瑚白化的原因、各圈层碳交换的过程、碳含量的变化和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措施等,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1)珊瑚礁白化的原因,根据材料所述可知,海水酸度、盐度、温度和透光度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再分析全球变暖对海水温度和酸度的影响即可作答。(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和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过程,大气圈到植物主要是光合作用,由植物到大气圈主要是呼吸作用,而大气圈与土壤和海洋之间为呼吸作用、分解作用。(3)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主要是用图中进入大气圈的碳数量减去从大气圈出去的碳数量。读图可知,导致大气圈二氧化碳数量增加的主要是人类活动为化石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4)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措施,主要结合前面所述珊瑚白化的原因分析,如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扩大国际合作等。

【答案】(1)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3)4.9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破坏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民众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扩大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