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欧阳国亮

教师要关注自己的“三大素养”

文 | 欧阳国亮

近两年来,“核心素养”成为中国教育界当仁不让的“热词”。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知识核心时代”将真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当学生的核心素养受到社会高度重视时,则不能不关注教师核心素养这个话题。“素养”,即平素之修养;人的素养是指人们日常的、日积月累的、不断丰富发展的素养。教师之素养,顾名思义是指教师为胜任教师职业而日积月累的、不断丰富发展的平素之修养。教师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核心素养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核心素养能否在教育实践中真正落实。那幺,教师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笔者认为,教师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三大素养”。

积极向上的师德素养

德为师之本,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教师的师德素养包含挚爱、责任心和立德树人三个方面。

挚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研究表明,好教师在工作态度、师生关系、人格魅力等方面与众不同,这与众不同的内驱力源自对教育的挚爱,对职业、对学生、对专业真挚的爱。如果教师没有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就无法坚守这个岗位,就无法静下心来培养人。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唯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工作当作乐趣。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热爱自己的学校,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偏远山区学校,无论是优质学校,还是薄弱学校;教师要爱自己的岗位,要有一份坚守;教师要爱学生,能够尊重学生,真心地读懂学生,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这种爱不仅是对教育工作的爱,更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注。

责任心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教师的责任是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责任心不仅表现在对教育使命和对教师职业的担当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负责任上,当学生有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的支持和鼓励,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责任心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教师有了责任心,才能有职业幸福感,才会在教育工作中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追求快乐人生。

“立德树人”是教师永恒的职业追求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教师需要进行诸多改变,但是唯一不变的是立德树人。塑造心灵、点燃生命是教师永远不变的天职。教师应该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参与者,是学生遇到困难时的帮助者,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指导者,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陪伴者。教师的思想境界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首先必须弘扬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次,教师职业具有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其高尚的思想道德是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教师要通过一言一行,将社会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正确地看待国家和全球发展的格局和背景,理解多元文化带来的冲击。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锤炼学生的品格,引领学生从小树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

广博精湛的教学素养

教学素养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课程设计与整合能力。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观念的转变是一切教育变革的先导,要想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首先要认识到要想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必须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是立德树人,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德才兼备的人。为此,教师要转变单纯追求分数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权威意识,树立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学生成长的意识,做到眼中有人、课中有人、心中有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核心素养为教师指明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关注和研究育人的方向,转变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出色地完成教育工作。

教师要有一流的教学水平 一方面,教师要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浩如烟海,教师除了精通本专业学科知识外,还要多读书,掌握教育教学科学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阅读宽度往往会决定专业发展的高度,也会影响到其所教学科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的程度。在信息时代,学生乐于自我组织、自我学习,教师要具备更多的教学智慧。未来,真正对学生产生最核心影响的,是老师的综合素养,教师只有从“学科人”升级为“教育人”,从关注“教什幺”真正转向学生“如何学”和“学到了什幺”,才能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面临着信息化社会的挑战。教师不但要具有熟练地处理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且要有实现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能力,为新课程教学服务。

教师要有课程设计与整合能力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正在成为今天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因此,学校课程需要在核心素养的目标框架下重新建构。教师不但要有课程执行能力,也要有课程设计能力,教师需要在“知”“行”两个方面对课程进行领悟与实施。教师要做教材的引导者、设计者和开发者,能够根据学生的状况驾驭教材。核心素养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依靠教师团队的力量,不断整合教材,不断提升从本学科到超学科再到跨学科的整合能力,使学生不仅仅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拓展应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习得方法,生成情感,提升素养,真正推动学科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学科育人向课程整体育人的转变。

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

创新素养是教师最核心的素养。教师的创新素养主要包含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教学模式。

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创新素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首先得成为一个富有创新意识的人。—个成熟的好教师会领引时代潮流,做知识的主人。要善于思考和发现,坚信知识只是完善生命的工具,注重践行和体验,不但“学”而且“习”,不但有“知”而且有“识”。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只有在“新”上下功夫,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创新育人方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及时吐故纳新,才能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形成,也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提高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具备理性思考能力。教师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反思、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即围绕学生、学科、学习进行思考。要基于学情制定教学目标,要对学科有深刻的理解,要思考今天应该给孩子什幺样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教育实践。“问题就是课题,实践就是研究”,教育科研是对教学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理性地分析,从而寻找解决的办法与途径。它是教师发现并解决自己教学实践问题的重要方法,是提髙自身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对课堂、学生和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不断的反思与研究,不断总结自己教育经验的得与失,不断调整自己教学方法和育人方式,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课堂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场。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教授曾说过:“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笔者认为,要改变课堂应从建立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教师依靠模式,实现教学方式转型,将“教”的课堂转向“学”的课堂。教师要在创新教学模式中,实现角色转型,学会智慧导学,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使课堂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总之,教学模式是体现新课改精神与要旨的载体,教学模式的创建与运用必然对新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项目“‘励志、笃行、快乐’育人模式下导学案六步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研究”(编号:2015YQJK012)、广州市第三批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教育类项目“初中导学案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团队”(编号:120163003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