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义大抵就在于“养成”与“改变”,它对人格的塑造、行为的规范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惯,带有极为明显的人性色彩,是个体内在思维的外化。“养好习惯之根,正好人生之本。”北京市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着眼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尽心为学生上好人生的修养课程。“做教育,经不起忽悠”这是李乃让校长任职20余年来所坚守的态度与原则,也是学校治学精神的一个代表。经过实践的打磨与锤炼,“养正”文化已在学校生根,成为一种特殊的价值引领。

从百年沧桑中走来——“养正”教育的文化脉络

事实上,对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来说,“养正教育”的关键就是“养”,而“养”的对象就是习惯。1906年建校,迄今,学校已走过百年风雨历程。在漫长的教育岁月中,学校始终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李乃让校长上任之后,更加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与特色建设,在原有的“创建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的办学思想基础上,开启了关于学校教育理念的探索。

最初,学校提出以养成教育为出发点,逐步使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做人的办学思路。随着时间的推移,2003年,学校开始明确“培养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的理念,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印发好习惯指导手册,率先实施德育导师制,倡导“尊重人本、立足校本、务求效本”的“三本管理”,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提高了管理效能。秉持守正创新的精神,学校紧跟时代进步需求,确立起“好习惯、好人生”的工作品牌,摸索出“五个一致”(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相一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一致,文化浸润与行为训练相一致,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一致,教育要求与表彰激励相一致)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五个一致保证了好习惯培养的深入实施,使学生逐渐养成了以“自理”为起点的生活习惯,以“倾听”为前提的学习习惯,以“守规”为主导的行为习惯。

在北师大张东娇教授等专家的帮助与指导下,依托北京市十二五规划课题“积极心理视角下好习惯方法与途径的探索”的研究,学校全力打造包括管理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公共关系文化等七个纬度的“文化城北”,构建完整、科学的养成教育办学实践体系。

前期的酝酿,可以看做是学校理念诞生的铺设。“养好习惯之根,正好人生之本”的办学理念于2015年最终确立。学校将“养正文化”解读为“养德——孝,养行——礼,养身——健,养智——思,养心——乐”五个层面,要求学生“会尊重、会感恩、会珍惜、会自立、会担当;会微笑、会鞠躬、会问候、会礼让、会轻声;会饮食、会健体、会交往、会改变、会生活;会倾听、会质疑、会表达、会应用、会创新;会审美、会悦纳、会友善、会合作、会阅读”,以“二十五会”为切入点,培养“阳光自信、乐学善思”的好少年。

新时期,基于“养正”教育的历史使命,学校坚持以“习惯的沃土,幸福的乐园”为追求目标,以“真诚、合作、自主、创新”为校训,确立了以“养德、养行、养体、养智、养心”为内涵的核心素养,并以此为导向,构建了“养正”文化的结构体系和整合路径。“养正”文化所代表的独特理念和传承创新的立体育人观念也给学校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使学校能够适应变化中的教育环境,更好地为师生成长服务。正如学校“习惯赋”中所说:“学校乃教化育人之重地,宜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宜清新雅致,明理养德,塑大雅于一身,乃育人之本也。”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以厚重的文化积淀与良好的育人传统,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大潮,不断走向新的高峰。

发挥课程能动力——“养正”教育的课程依托

课程,是一所学校的重要竞争力,也是学校文化的输出载体。“养正”教育中,“正”是培养目标,即要正学生之心,正学生之行,正学生之言,正学生之智,正学生之身;而“养”则是达到目标之途径。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是学校实施和完成“养正”教育的重要方式。

城北中心小学本着与新课程改革并轨,彰显课程多元化、实践性的原则,深入建设“养正”课程。从整体上看,学校的“养正”教育课程分为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两大类。隐性课程主要指校园环境与教师的言行举止,具有无声的渗透作用;显性课程主要指学校对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整合,努力搭建完善的“养正”课程体系。

学校形象地将“养正”课程的设置比作五环。处于最内部的一环是核心,也就是“养正教育”的理念,主要内容指向的是学生培养目标;第二环是国家基础课程,主旨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第三环是北京市、昌平区地方课程和学校必修校本课程,包括安全、心理、陶艺、形体等等;四环是校本选修课程,主要是各类社团活动;五环则是必修的社会资源课程,即类型丰富的社会实践。“五环”自成系统,每一环又分别分为五个部分:代表养德课程的红色系列、代表养行课程的绿色系列、代表养体课程的紫色系列、代表养智课程的黄色系列和代表养心课程的黄色系列。这些内容,几乎涵盖了学生发展的各个领域,是学校实施“养正教育”的有力支撑。

>>六街小学读书活动

>>三街小学学生风采

为有效达成“养正”的教育目标,学校进行了学科融合育人的探究,通过学科内融合、跨学科融合、课内外融合、校内外融合的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学科育人。在促进学科内融合方面,学校主要借助歌谣导行法、学科渗透法、模式构建法等培养学生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其中,模式构建法特指学校的“五思课堂”教学模式。五思即课前预习,质疑启思;创设情境,自探静思;小组活动,合作辩思;总结提升,交流导思;积极评价,延展拓思。该模式以“思”为主线,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为主要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涵养学生的智力与智慧。学校认为,学生的每一种能力,都不是由一个学科独立承载的,是需要多科学的课程共同完成,学科与学科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学校找准可以整合的课程之间的联系,统筹规划安排,减少了课时量的需求和教师的重复性备课,实现了高效的跨学科融合。此外,学习还从主题实践活动切入,实现多学科融合、课内外整合。同时,通过积极整合家长资源、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合理开发社会大课堂资源、合理利用其他社会资源等方式做好校内外融合工作。

再者,学校还本着“体美育德,潜移默化;体美育智,健全人格;体美育健,全面发展;体美激情,个性张扬”的理念,在“养正课程”体系的框架下,形成了五大体美新品牌:享有“智力体操”之称的国际象棋课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跳绳和陶笛课程,融入文化与健身元素的健美操形体课程,体现美育新亮点的创新实验绘画与美术校本融合课程,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定向越野课程。五大品牌丰盈了学生的认知,使学校特色更为凸显。体育、艺术、科技等相关的70余个社团,深化了“阳光、动感、健康 向上”的体育美育文化;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推动着学生素质的发展。“学校坚持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信的支点,让每一位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最大维度的和谐、健康、全面、快乐的发展空间。”李乃让校长的话表明了学校“养正”课程的教育目的,也彰显了学校关注学生生命本体发展的人本情怀。

>>东关小学“经典”教育活动

>>西关小学“五彩周”活动

展露教育新气象——四校特色并蒂花开

“养正教育”的一脉相传,使得城北中心小学下属的六街小学、三街小学、东关小学与西关小学四所学校找到了立身的根基。他们用养正土壤,浇灌自己的教育之花,绽放出耀眼的光华。

六街小学,一直奉行着城北中心养正之理念,希望“养好习惯之根,育高尚正直之人”。阅读,便成为学校最好的选择。由养正教育生发的“读书启智,感恩养德”的特色教育理念,牵引着学校的良性发展。学校在长期的实践中,开发出人文阅读与感恩教育的校本课程。童话节,是学校人文阅读课程的典型。学校以话剧表演的方式创新阅读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悦”读习惯。同时,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的感恩系列体验课程,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的感恩必修课程(入学课程、毕业课程等),全方位地助力学生美好德行的培养。

三街小学,根据中心校的“ 五养二十五会”创建了自己的课程体系。用“四个一”——一个岗位、一根跳绳、一部经典、一项兴趣,撑起了特色教育之路。学校通过师徒展示交流、汇报展演、集体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技能与素养的提升,通过情感唤醒、明确目标、反复训练、督导检查、多元评价、反馈强化等六个养成步骤,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使每个人在各自的位置上都能得到历练与成长。以一根跳绳为突破口,学校构建了跳绳课程,利用课前五分钟、课后一小时的时间,对各个年级进行跳绳普及性训练,并选出优秀学生成立精品梯队,组成学校花样跳绳队,为学校赢得了无数赞誉,曾荣获全国青岛站花样跳绳比赛第一名。每周一节阅读课、一次广播,每学期一部经典、一次阅读展示,已经成为三街小学的醒目标签,拉近了学生与经典的距离,使他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国画、篆刻、土陶软陶、管乐、传统艺术项目在校园里焕发新生,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也为社会奉献了一场精神盛宴。

“立足经典,守望心性”是城北中心东关小学的教育中心。学校坚持以经典传承为媒介架起养正教育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用经典浸润品格。经典阅读、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教育三者构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养正文化”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指针。针对不同层次的课程,学校有着不同的定位:对国家课程,侧重于深挖与拓展,力求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学科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实现古为今用的目的;对地方课程,重点体现地区风俗文化,突出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学习;而对校本课程,则通过开发普惠课程、挖掘亮点和打造精品相结合,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另外,学校还尽力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在楼道里悬挂古典诗词,小书屋里放置经典读物,营造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氛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在节日期间,融入传统美食、民俗游戏等,供学生尽情地品尝,尽情地享受,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接受知识的熏陶。

“五彩周”活动是城北中心西关小学的创举,学校把“我阳光、我感恩、我快乐”作为活动的口号,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安排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校的每一天都能收获快乐。“播撒教育阳光,师生幸福成长”的“阳光星期一”,重在引导师生使用积极的语言激励他人度过美好的一天,倡导每一位师生至少对他人说一句赞美的话,逐步养成宽容他人、悦纳他人、赞美他人的好习惯。“唱响国学经典,传承文明礼仪”的“唱响星期二”,通过课间播放《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声律启蒙》等国学经典,带动学生吟诵跟唱,在传唱经典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开展融情教育,培养感恩少年”的“感恩星期三”,旨在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要求学生对老师、家长以及身边的人说一句感激的话,做一件感恩的事,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课间激情舞动,全员参与健身”的“舞动星期四”,学校利用大课间的时间,召集师生欢聚操场,舞动着完全由学生自编自导的优美韵律操,张扬出青春的如火热情。“评好习惯之星,促好习惯养成”的“收获星期五”,由各班评选出好习惯之星,学校在大屏上滚动播放这些“明星”的照片,拥有5颗星以上的学生还会得到学校颁发的一枚优秀学生奖章。在“五彩周”活动的基础上,学校相继成立了电声乐团、民舞、书法、绘画、军鼓等二十几个社团,满足学生的多样需求。

“真诚换真心,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是李乃让校长的座右铭,而城北中心小学正是凭借对学生的一片真心与热忱,帮助其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通过培植“养正”沃土,为师生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也让学校教育获得了持续向上的蓬勃力量。

>>中心校学生参加北京农业嘉年华农家秀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