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绍兴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戴智敏开始探索“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模式”,尝试推进中职语文教学从“单科独进”走向“专业融合”。

独行快、众行远。为破解交流难、协作难、教师教研能力提升难的传统教研难题,戴智敏与15名学科带头人在“之江汇教育广场”安下了一个“家”——戴智敏名师网络工作室,期待通过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实现从“个体优秀”到“群体卓越”的教师群体发展。两年中,工作室核心团队5人评上特级、正高级教师,6人评上省市级名师, 17人评上省市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

线上线下主题研修

围绕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的研究主题,工作室结合学员成长需要,以项目形式让学员自主选择主题,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修活动。首先,创设线上主题活动,招募并选拔项目参与学员;其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活动方式召开项目启动会,明确研修要求;再次,发起系列化的线上主题研讨活动,讨论项目思路,分享观点和资源;最后,召开定稿会,完成项目任务。

短短两年时间,工作室开展了250余次线上指导研讨和线下实践探索相结合的主题研修活动,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研究也结出了累累硕果:课题获中国职教学会教改课题一等奖,入选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孵化项目;完成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数字资源、网络课程、MOOC课程12项,开发名师微课120余个,共享资源76000余条。

线上直播+线下研讨

为更好地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展示和学习,激发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工作室充分利用直播功能,以“线上直播+线下研讨”的方式开展网络教研。

工作室联合高校和省、市、县(市、区)教研室,推出20多次以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为主题的“线上直播+线下研讨”相结合的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以2018年5月工作室承办的浙江省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研讨会为例,工作室邀请了教育部中职语文课标组专家进行了8场讲座,工作室优秀学员开设了9堂展示课,同时通过“之江汇教育广场”直播平台在线直播,并在线答疑。这种线下集中培训与在线即时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一线教师通过网络接受名师大咖的指点,助力其专业成长。

“名师面对面”和“名师带你学”在线点播功能更是让学员们突破时空的限制参与在线研修。如工作室“畅玩微写作,点亮微生活”为主题的“名师面对面”网络直播活动,线上参与和点播教师达1889人;“名师带你学”的传统文化进课堂之古诗词吟诵活动,线上参与师生达5464人。工作室的特色品牌网络教研活动受到了广泛关注,工作室也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员加盟。迄今,工作室已吸纳成员9848名,覆盖江苏、河北、贵州等近20个省市,并多次受邀赴北京、上海、陕西、山东等地推广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理念。

多维“传帮带”网络教研团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科带头人不仅要自己成为名师,更要能互助、会“带团”。为此,工作室为每位学科带头人开辟了网络“学带窗口”,各团队在线分享优秀教学成果、开展教研活动,“晒亮点、比业绩”,切磋交流,取长补短;鼓励二级团队骨干成员发展三级团队。同时,工作室特别邀请了30名教育部中职语文课标组专家、高校教授、教研部门专家和名师加盟工作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合力指导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如针对学科带头人王国权老师的《“微”足以“道”——交际语境下的微写作》一课,导师戴智敏、特聘专家宁波市教研员甘东海和学科带头人团队一起,开展了一系列网络诊疗活动,通过在线授课、网上评课、对话反思等方式全方面指导、多角度提升,这堂课最终成为全省的微写作教学观摩课,撰写的微写作课例研究论文公开发表,王老师因此成为全省中职语坛的“网红老师”,并评上市教坛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