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纬

科研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与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有效的科研活动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园所保教质量提高。北京市顺义区西辛幼儿园在着眼教师教育实践中真问题的基础上,将课题研究与专题教研、教师培训等活动相结合,灵活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活动形式,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深入性。

把握科研角度,基于问题开展科研活动。在开展科研活动前,我园通过问卷、访谈、进班指导等方式收集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在调研过程中,我园发现90%的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主导多、发起多、预设多、生成少。教师虽然能够观察幼儿,但是对幼儿的学习情况掌握不足,缺乏相应的教学指导策略,自我反思和改进的能力也不足。特别是一些新教师加入后,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比较困惑和迷茫,缺少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因此,结合市规划办2020年度立项的研究课题,我园开展了“双向四环节”集体教学活动,组织了教学活动设计、一课三研、教学实施策略反思研讨等科研活动,提升了教师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的能力。

找到“真问题”,是有效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我园在调研与思考的过程中,不仅走近教师、走进教育现场,而且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问题为抓手制定科研计划和研究方案,对教师进行有效的专业引领,以更好地开展科研实践工作。

挖掘科研深度,促使教师深入思考。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以及组织者进行补偿式学习,并不断理解和内化。为了帮助教师们开阔视野、提升理论素养,我园提供了相应的资源和平台,以便教师们学习。科研负责人和教师可通过中国知网、“爱课程网”等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自学完成后结合教学实践工作进行交流分享。通过交流研讨,可以看出年轻教师的理论学习与汇报交流让其对教育、课程与教学建立了联结,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思考。

科研负责人通过查阅文献、阅读专业书籍,不断夯实理论基础。针对集体教学活动的研究内容,组织者提前学习了教育理论,不断丰富理论内涵。在与教师的交流研讨和思维碰撞过程中,组织者一方面认真思考、提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全体教师分享;另一方面在聆听其他教师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梳理,将有价值、有创意或值得关注的教育理念和观点进行强化,为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优化科研组织形式,使研究效果行之有效。受疫情影响,我园科研组织形式有所改变和创新,采取了“四再”研修模式。

其一,再设计是原点。教师个人撰写、修改以往教学设计,参考集体教学活动的范本,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设计,撰写教案文本。

其二,再研讨是内化。按照科研制度,我园隔周进行一次教研组内的研讨。教研组以个体分享、集思广益的形式进行研讨和交流,初步打磨教案,最终推荐一篇优质教案进行展示课观摩。

其三,再实践是提升。针对各教研组推荐的展示课,园内以大组科研活动的形式进行观摩和研讨。科研负责人邀请园长、业务园长、保教主任、科研组长以及班组长等带班教师进行观摩,课后进行现场研讨;针对活动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调整和完善。最终,组织者针对参与人员的意见进行总结与概括,逐步提炼出实施策略,为后续教师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提供方法与依据。

其四,再完善是固化。活动结束后,教师结合当天的研讨与收获,继续完善教学活动设计,再次进行实践,以固化经验与科研成果。

科研负责人通过组织系列科研活动,及时抓问题、追问、梳理与提升,锻炼了思维敏捷性与灵感捕捉能力,给予了教师们更高质量的专业引领。

挖掘闪光点,使科研逐步走向深入。课题研究是我园保教质量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我们积极把握每一次课题研究的机会,有效与园本教研融合,力争让课题的实施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下一步,我园将以“案例故事+分析反思+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梳理,继续利用“四再”研修模式,打磨教师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