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一枫 | 杭州市建兰中学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教育活动是课程的生动演绎。近年来,杭州市建兰中学秉持“适性教育”理念,以校本课程为依托,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实现了“五育”在新时代的有机融合。

依托“课程整合”,在课程中学习劳动技能

学校构建劳动教育“1+5”新样态,形成以日常劳动、生活劳动和公益劳动为主要内容,融合“种植体验”“垃圾分类”“劳动技能”“家务劳动”“公益服务”五类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劳树德。学校依托校园现有布局,开辟“农情蜜意”劳动教育实践种植基地。各班级根据需求进行招投标,合理规划地形和班级自留地;学校邀请种植专家和科学组教师给学生普及果蔬种植常识;通过晨会介绍种植技巧,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开垦土地、播种、浇水、搭架……在翻土除草、播种浇灌等劳动实践中,学生们拉近了与土地的距离,认识了种子,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周期及护理方法,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树立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从文化知识到农业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学生们在劳育课程中所习得的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将进一步地内化为自身认知,在学农实践中有所获得、有所感悟。

以劳增智。劳动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劳动教育得以增智,在于引导、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劳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建兰中学七年级拓展性课程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作为重要内容,开发了手工缝纫、时装设计等劳动项目,让学生在了解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学习服饰的搭配技巧、色彩运用,绘制时装设计图,进行简单的立体剪裁和缝纫。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接受老师的课程讲授,到独立进行编织,再到创造性设计作品,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幸福感。

建兰中学还曾组织过为期一周的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往服装职高,体验布艺、金工、陶艺、焊接等技能。在此过程中,学生深刻体悟到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真正理解了劳动的真谛。

以劳育心。建兰中学是全国第一所全面实施垃圾分类的学校,学校垃圾分类制度至今已经实行了五年。近年来,学校积极通过垃圾分类课程践行“劳动育人”理念:制定校园垃圾分类投放制度,拍摄垃圾分类指导视频,开设垃圾分类主题展示课,引导学生掌握垃圾分类操作方法。同时,制定垃圾分类积分制度,每个班级都有一张“资源回收卡”,由专门的人员对学生每天投放的垃圾进行称重,根据重量划拨等值积分到回收卡上,助力垃圾变废为宝。

劳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校园,还应该延展到家庭、社区。建兰中学在去年寒假前推出《寒假十项家务劳动推荐》倡议书,内容包括“会做三道拿手菜”“会主动整理书桌”“会帮爸爸妈妈晾晒被子”“会主动承担洗碗任务”等,以此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每一个假期,学校都会特意提醒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劳动意识。新学期伊始,班主任会利用班会课、少先队活动课等组织开展学生劳动技能比拼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锻炼学生劳动技能。

依托“实践育人”,在体验中涵养劳动精神

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是劳动育人的落脚点。建兰中学结合校情,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在节日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习惯,深植劳动情怀。

劳动研学:情境养成。学校组织春、秋季两期研学,均围绕劳动教育主题展开。学生们参观智慧农场,亲身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乐趣,感受现代科技给农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茶场采茶,体验炒茶的过程,体会茶农的艰辛……在研学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动脑、团队合作,在真实生活场景中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逐渐成长为热爱生活、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手里有活儿的阳光少年。每年元旦,学校还会开展“嘉年华”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一个锻炼动手能力的舞台。在2020年的元旦嘉年华活动“决战食神”中,学生们纷纷穿上厨师服,拿起食材,大展身手,在激烈的美食比拼中,感受劳动的辛苦,体会劳动的光荣。

劳动实践:创新强能。学校“小小发明家”蒋昊天同学通过学习编程,发明了具有语音识别功能的智能垃圾桶,其开关可以声控,桶两侧装有RFID识别装置,可通过垃圾袋上的标签识别垃圾种类并自动打开相应的桶盖,防止投放错误。同时,垃圾桶表面还装有一块显示屏,可以显示桶内温度和垃圾的满溢程度,当垃圾桶温度过高时会自动发出警报,防止垃圾自燃。整个装置通过太阳能电板补充电量,非常环保。建兰中学的学生不仅能发明创新,在管理上也能为原有的规则赋能。例如,班级的卫生委员们齐聚一堂,召开“预备会议”梳理班级存在的卫生问题和解决办法,并据此制定新的公约,为学校劳动常规添砖加瓦。

公益劳动:传递温暖。在建兰中学,每年的寒暑假,学生们都有一项重要的任务:走进社会,参与一个小周期的公益劳动,了解外部世界,并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人。在学期中,学生们也积极参与学校志愿活动,尤其是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他们的身影遍布学校角落。有时他们也会走出校园,走向河畔、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公交车站,学生们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在每一次弯腰、每一次擦拭、每一滴汗水中,积极为社会做贡献。

依托“建兰大脑”,在评价中提升综合素养

劳动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劳动作品的优劣或劳动技能增长与否来衡量学生劳动素养的高低,还要关注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树立、劳动精神的培育等维度的内容,要兼顾表现性评价和阶段性综合评价,发挥评价的反馈作用,提升学生的劳动综合素养。

劳动课程贯穿家、校、社各方面,劳动评价也需要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成员等多元主体的力量。建兰中学在《建兰修炼》中明确了劳动课程学生自评指标,从4大方面12个维度指出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通过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帮助孩子养成劳动习惯、锤炼劳动品质,成为新时代劳动者。同时,学校每学期还会开展劳动成果展和劳动小达人评选等活动。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建兰中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挖掘劳动教育的内涵,创新劳动教育的形式,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致力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劳动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为今后的人生铺垫必要的生存技能。建兰新劳动教育,一直在路上。